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平 《天中学刊》2023,(6):16-22
新时代公民的国家认同与爱国主义是内在统一的关系,爱国主义体现了公民国家认同的基本要求,公民国家认同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基本条件和鲜明特色。爱国主义教育是增进新时代公民国家认同的有效举措。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教育为重点,以公民国家意识为核心。同时,借助重大政治仪式对公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是增进公民国家认同和爱国情感的重要举措和必要选择。  相似文献   

2.
《中学教育》2010,(12):60-60
为进一步研究中小学实施公民意识教育的时代特点与区域实施对策,探索新形势下加强中小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基本策略与有效路径,交流各区域中小学实施公民意识教育的成功经验,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与中央教科所《中国德育》杂志社于2010年12月5日在华东师大二附中联合举办了以“公民意识教育:规划与实施”为主题的“2010’浦东教育论坛”。  相似文献   

3.
“中国梦”需要全社会每个公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只有不断加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大学生民主政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才能实现“中国梦”,这也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目前,我国人民整体公民意识不够强,已经影响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就需要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加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多种途径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才能早日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4.
在加速建设中国现代化的今天,中国近现代史在爱国意识教育、忧患意识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等方面,仍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社会价值.此外,它还蕴涵着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促进大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等个体价值.作为具有历史课属性和特点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充分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发展需求,充分发挥中国近现代史教育所特有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中国进入了网络信息时代,当下中国网民意识教育滞后,网络谣言四起,个别人和个别群体趁机以制造谣言作为非法营利手段,阻碍了我国网络信息工程的建设,对国家和社会产生了及其恶劣的影响。加强中国网民意识教育,对中国网络信息道路的畅通和公民理性爱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加强网民责任意识教育和网络信息工程建设以及加强对网络信息的控制力三个个方面来探索提高网民素质的途径,对解决当下网民意识教育滞后问题具有突破性进展。加强网民意识教育,切实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对网民理性爱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公民意识是衡量国家政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基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视域,统筹大中小学公民意识教育,构建小学启蒙公民意识教育的认知、中学深化公民意识教育的分类和大学提升公民意识教育的成果这一循序渐进、系统化、可持续的公民意识教育体系,有利于培养具有强烈爱国意识、基本法律常识、积极主体意识、社会公德意识和生态忧患意识的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7.
公民意识教育的有效载体是社会实践,将公民意识的培养紧密地与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积极实践、探索培养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要在内容安排、方法选择、资源挖掘、机制评价四个方面进行探索,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责任意识和爱国意识。在“引领学生更好发展”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坚持公民意识的教育,为了每一个学生健康、和谐成长作出更大努力。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实践证明了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对于社会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11月29日和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同志先后两次阐述了"中国梦",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呼吁现代公民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改变我国公民意识贫血症状态,同时公民意识的觉醒和提高对于推动中国梦以及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性。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公民意识教育存在一些弊端,因此要采取合理措施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论近代中国“公民科”的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中国由封建帝制向民主政治的转型中,伴随公民道德观念的滥觞,公民资格意识的倡导,公民教育制度的实施,"公民"概念这一舶来品最终落户中国。公民科取代修身科跻身国家教育课程体系,既是民主政治思潮在教育层面的反映,也是共和政体下教育对政治制度的回应,更是近代仁人尝试对国家层面进行"公民"意识启蒙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所构建的和谐社会是一个由公民构成、以公民为基础的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在全社会造就大量的具备公民意识、道德,有相关知识和能力的合格公民。公民教育则是造就合格公民的基本方式。相应地,加强、改进公民教育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一、造就公民: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兴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及中国对国际社会的积极融人,人们对公民教育的关注与讨论也越来越热烈。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公民意识教育要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渠道进行,其中,学校是实施公民意识教育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12.
为了贯彻执行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精神,大连市西岗区从1994年3月份起,按照市教委关于加强德育工作若干“意见”的要求,遵循提高自觉性,加强针对性,注重实践性的思路,深入开展“八心八德两意识”教育,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和公民意识、爱国意识,促进了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爱国不是空洞的说教和喊口号,它体现着国民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爱国",主要表现为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传承爱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促进民族团结,助推祖国统一大业和掌握本领以报效祖国。爱国作为公民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青年大学生应充分认识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以理性的心态热爱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  相似文献   

14.
爱国不是空洞的说教和喊口号,它体现着国民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爱国",主要表现为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传承爱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促进民族团结,助推祖国统一大业和掌握本领以报效祖国。爱国作为公民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青年大学生应充分认识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以理性的心态热爱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  相似文献   

15.
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自从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里郑重呼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以来,公民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公民道德教育逐渐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会精神,需要我们坚定信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教育之路,努力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北京师范大学檀传宝教授对此展开了长期学术研究,并有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6.
<正>对青少年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其爱国情感和爱国意识,增强其报效祖国的责任感,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需要。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在一些学校的德育课堂,爱国主义教育流于形式,不能真正深入人心,导致部分青少年爱国意识薄弱,爱国素养难以真正提高,因此,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时代对社会、对教育、对我们每个公民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国家对公民教育工作愈发重视。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十八大报告上握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上着重强调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时俱进,普陀区教育局按照建设上海教育特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要求,把立德树人放  相似文献   

18.
民族性与民主性:两种维度的国家认同教育及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水兵 《教育学报》2013,9(1):21-26,36
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是"民族"与"国家"的融合体。民族意义上的国家认同和政治意义上的国家认同是现代国家认同教育的两个基本维度。前者以民族历史、文化、语言认同为核心,涉及共同血缘、地域、历史等文化价值维度的认同教育,后者以宪法认同为核心,涉及人权、民主、法制等共同政治价值维度的认同教育。两者共存于国家认同教育的建构过程,不是非此即彼,而是良性互动,应有机地统一起来。超越狭隘的民族主义爱国走向宪法爱国是时代发展趋势,民族品格的塑造和民族精神的培育仍然是当代公民教育的重要使命。现代公民教育在两者张力之间培养既有民族品格和民族性精神,又具有现代民主意识的理性爱国公民。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的中国定位了新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打造,离不开合格公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管理者与建设者,公民意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成效。众所周知,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是大学生得到知识最主要的途径,也是高校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载体,合理运用2018年版新教材整合教学内容,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对大学生公民意识进行嵌入式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公民意识教育的起点应注重公民权利教育及与公民义务教育相结合,充分体现公民的权利平等原则,同时有效开展公民的义务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的重点应注重公民的法治信仰教育与公民伦理教育相结合。任何良好的法律无不蕴涵和体现着当时社会的伦理要求,将对公民的法治精神信仰教育与公民伦理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是当前我国公民意识教育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