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全媒体时代,报纸怎样抓住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我认为就是要强化报纸的本质优势、重视能够与新媒体融合的优势、建立品牌叠加优势,要打好这"三张牌"。第一张牌以报纸的本质优势去应对竞争在全媒体生态中,报纸回归并凸显本质优势至关重要。报纸的本质,就是报纸本身所固有的属性,本质即优势,以优势去应对新媒体的挑战,这是报纸现在和未来生存发展的基石。报纸的本质优势是什么?其一为秉赋的权威性。报纸的核心价值就是对信息的挖掘、采集、制作和把关。报纸本身的职能和记者编辑的职业能力,能把杂乱无章、五花八门的内容进行甄别、筛选、核证,然后呈献给读者,具有很强的公信力。其二为专业力量打造的深度新闻。对传统纸媒而言,专业的采访能力是报纸经过长时间发展积累而来的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全媒体时代,传媒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纸质媒体生存困境不言而喻。如今,报纸都在设法办好自己的评论版面,让它更好地发挥竞争力作用。本文试图在媒介生态视野下探讨报纸如何确立和扩大时评优势,努力形成特色和个性,从而使报纸在全媒体时代获得更广阔的生存天地。  相似文献   

3.
报纸的核心优势在内容生产,以文字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同时由于报纸每天只能出版一次,内容优势大打折扣.互联网和数字传播技术的发展,使报业得以借助新媒体平台使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进行全媒体传播,不仅可使内容信息"有声有色"而且也可在争夺传媒市场中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5,(17):39-43
本文以人民日报及其官方微博对"东方之星"客轮翻沉事件的报道为例,阐述了报网互动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传播策略。微博的及时、互动和全媒体,报纸的专业、深度和权威,在报网互动中实现优势互补,对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和应急处置起到巨大推动作用。报网互动是报纸等传统媒体通过"互联网+",实现线上与线下融合传播的P2P模式的一种路径,也通过报纸与微博的"双向议程设置"、"影响力共享"等,将报纸和微博的内容生产能力和信息表现优势进行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5.
报纸的核心优势在内容生产,以文字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同时由于报纸每天只能出版一次,内容优势大打折扣。互联网和数字传播技术的发展,使报业得以借助新媒体平台使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进行全媒体传播,不仅可使内容信息“有声有色”,而且也可在争夺传媒市场中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全媒体实验其实质就是通过内容生产流程再造,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全媒体”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2008年以来,各类报纸、期刊、广播、电视中频频出现一个名为"全媒体"的关键词,其中包括"全媒体时代""全媒体战略""全媒体报道""全媒体记者""全媒体出版""全媒体广告"等.然而,何谓"全媒体",学界至今还没有人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地方报纸的生存压力加大,业界出现悲观情绪,认为纸媒将要消失。然而,全媒体时代并不代表报纸的终结,报纸可以发挥较好的优势资源,积极开拓自己的生存空间,适应新的形势,推进报纸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8.
微博,作为近两年的新生事物已越来越受到关注,它以涉及面广、信息传播快、谁都可以浏览等独特优势,已成为多数人不可或缺的工具。而在全媒体时代,不同媒体之间的互动成为必然趋势。不管是网络与报纸还是报纸与电视,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互动,来实现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9.
在全媒体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报纸的纸质出版正在急剧萎缩,从最初的做网站到手机报、再到移动客户端的APP(即Application)尝试,传统报纸编辑的业务和理念都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改变。文章分析了全媒体时代报纸的变化趋势,探讨了目前的媒体环境对报纸编辑人才的全新要求,以北京印刷学院为例分析了目前"报纸编辑"课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定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0.
2011年4月1日,由清华大学、凤凰卫视主办的"华语媒体高峰论坛--迎接全媒体时代"在清华大学主楼报告厅举行.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台湾和东南亚的知名华语媒体机构领军人物共同论道"全媒体",这也是海内外华文传媒的学者与企业领袖,报纸、广播电视与互联网媒体之间首次专门针对"全媒体"这一话题展开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1.
进入全媒体时代.作为传统纸质媒体的报纸.为适应时代发展和读者需求,一直在不断地调整变化。但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使新兴媒体对受众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对报纸的影响力带来挑战。对此,报纸必须深入研究全媒体时代的发展规律.打造自己的优势与品牌。从目前的比较与分析来看,重要的是要树立“五个优先”的办报理念。  相似文献   

12.
当前,传统媒体为了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在不同时间段分别采取了电子版、报网互动、"地方门户网站"、"全媒体记者"、"手机报"、"全媒体"、客户端、以二维码为基础的"云报纸"、"魔码"等转型方式。本文作者对报业的种种新媒体探索途径进行了分析,提出质疑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全媒体传播对报业集团而言,其实质就是通过流程再造,实现媒体融合,从报纸产业转变为内容产业.在加强"多媒体"采访制作同时,重视以"聚合和互动"为重点的全媒体整合,为受众提供全时段、全方位、全媒体的新闻信息服务.近几年来,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以中国宁波网为基础平台,以"一网四报一平台"为抓手,对新媒体实践进行了积极全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在纪念建党90周年报道活动中,地方报纸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善于借用新媒体的力量,运用全媒体的传播手段,用全国视野聚焦党史上的重大事件,打出报道活动的组合拳,就能满足"大众"读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的渠道和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媒体将人类推进了全媒体时代。在报纸、电视、杂志等传统媒体和以互联网、手机、移动多媒体等新媒体共存融合的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如何才能抓住时机,在与新媒体融合的同时实现转型?"汽车时代"拯救了电台,"数字时代"成全了新媒体……全媒体时代,正进行一次全新的洗牌,作为传统媒体的纸媒不能妄自菲薄,更不能不见"森林",重新审视自身定位,方能在竞争  相似文献   

16.
正媒介融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近年来,铜陵日报社紧扣时代脉搏,尊重规律、勇于开拓,积极探索构建大传媒的信息传播、互动、服务平台,转变媒体单一的业务运作模式和策略,以媒介融合的思路打造全媒体产业链,取得了一些进展,带来了一些变化。扬长主业,精耕本埠资源内容是报纸的生命,报纸又是媒介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地市报社所追求的全媒体转型,是基于平面媒体的"信度"、"深度"、"高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融合的意义绝不是只做新媒体,也不是新媒体只做一样产品,辽沈晚报努力让报纸更有深度,更加精致,更加有味道,让网络更快速,更互动,更聚合。报纸以更敏锐的眼光,更深厚的底蕴,让内容更能触及心灵,触及人性,触及事物的本质。网络提供24小时全天候的新闻、生活资讯。中央厨房式结构就是打造一个全天候、全媒体的编辑部,使编辑部与受众之间从单向的新闻传播变为双向的互动。"中央厨房"各平台根据不同平台的特点,生产适销  相似文献   

18.
"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为我国媒体行业发展提供了方向和指引,对媒体从业者思维观念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培养与全媒体传播工程相适应的一种新型媒体观念已成为当下广泛而迫切的现实需要.本文从国家的现实需求出发,以全媒体观念的产生背景为缘起,对全媒体观念的概念及范畴加以探析,界定了全媒体观念的内涵、外延,厘清了全媒体观念的特征以及本质要求,从思想意识层面为提升公众媒体素养提出可行之策,以期推动全媒体传播工程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稿立站"是省级党报地方记者站业务建设的指南,但在全媒体时代这一理念遇到挑战。福建日报对"以稿立站"展开创新探索,引导地方记者站挖掘优势、增加人手、提升技能、拓展平台、加强策划,创作出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全媒体作品,为党报记者站在全媒体时代更好地做到"以稿立站"探索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王海 《今传媒》2012,(6):38-40
针对全媒体时代日益激烈的媒介生存竞争,以《南方周末》为研究范例,以"深度报道"这一领域为突破,结合报纸媒体自身的特点,在报道主题选择、记者素养培养等方面做了分析,为报纸媒体这一传统纸媒觅得了在竞争中逆流而上的发展道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