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本刊讯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了解我省科研院所改革发展的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政策障碍,加快我省科研院所改革发展,省科技厅厅长刘东于2015年1月7日,赴中国协同创新网、四川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四川科创饲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进行调查研究。中国协同创新网是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协同创新平台中心主办,采用集成创新的技术手段和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组  相似文献   

2.
产业技术研究院(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ITRI)是聚集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等众多创新主体,集科研、产业、资本、教育及科技中介服务于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为了有效地打通不同类型创新主体之间的壁垒,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市场开发与推广之间形成有效的连接通道,本文基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的实践,从产学研跨组织知识集成的整体视阈,设计了一种可以在学术界、科技服务界、产业界、金融界和政府之间集成隐性知识和编码知识的产业技术研究院网络型模式。主要包括:探索了不同类型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战略定位;构建了产业技术研究院的跨组织知识集成网络,并分析了产业技术研究院与不同类型创新主体间的集成关系;设计了团队矩阵式组织管理结构及运作机制。提出的模式可为中国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胡胡 《世界发明》2010,(7):17-17
2010年6月13日“2010天津创意产业发展博士论坛”(第一期)在天津意库创意产业园区举办。论坛由天津意库创意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与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创意时代》杂志社承办,邀请天津市各高校创意产业相关研究领域的博士、学者,就天津创意产业发展的实际问题进行不断深化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讯近日,内江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签约仪式举行,现场分别签署《重庆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内江协同创新中心合作协议》和《西财智库内江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合作协议》。市委常委、副市长付大为出席并讲话。据悉,重庆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内江协同创新中心将进一步把重庆大学优势科技资源、人才智力、技术创  相似文献   

5.
郭海霞  刘斌 《青海科技》2023,(1):10-13+30
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是顶承未来产业发展格局的新型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其创建是培育与发展未来产业的重要举措。浙江、广东、湖北、陕西等省市已在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创建方面有所部署。文章借鉴典型机构经验,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聚焦优质细分领域布局、创新体制机制、借力科学城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创新未来技术应用场景等方面的对策建议,冀望以此助力孵化、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开辟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  相似文献   

6.
<正>"十一五"期间由云南财经大学旅游学院承担的《保山腾冲旅游产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总体规划》项目顺制定完成。该《规划》在创新旅游发展模式,推进旅游体制改革方面实现了7点新突破,《规划》成果在由国家发改委批准实施的《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和腾冲县旅游综合改革实验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起到了科学规划促产业发展的良好作用。《规划》的重要技术创新点有以下7个方面:1.在创新旅游发展模式上实现新突破。创新旅游开发模式,高  相似文献   

7.
<正>本文对青岛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引进机构、公共研发平台、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技创新载体资源分布现状进行梳理,结合"十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要求,找出青岛市科技创新载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加快集聚优质科技资源,提高城市创新能力,自2014年以来,青岛市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意见》、《关于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磷化工行业产业技术研究院具有异与其他行业的功能价值特质。在分析产业技术研究院对传统磷化工行业创新推动等发展价值的基础上,从投入、产出与环境因素三个角度构建磷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湖北省磷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法确立指标权重,建立基于投入产出法的磷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绩效评价模型,分析评价结果,针对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力度、社会服务质量与交流合作程度四个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2011年11月9日,赛迪顾问《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年)》与《中国光通信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年)》在京发布。 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直属研究机构,赛迪顾问在综合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地图白皮书(20il年)》与(《中国光通信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年)》,分别概括了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和光通信产业的区域分布情况以及各个聚集区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各区域重点发展城市的产业特点和特色,并分别研究了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和光通信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同时对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和光通信产业的布局分别提出进一步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历史变迁的角度看,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和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随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断进行组织创新而获得长效发展,都对推进技术产业化和提升产业技术能力起了重要作用.不同点在于,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不断沿着创新链条进行角色转换,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则始终具有清晰的功能定位,同时具有灵活的体制、机制.二者的演变对创新中国内地新型产业技术研发体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纵横》2011,(13):59-60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发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结合“江苏省新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江苏省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和《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纲要(2009—2012)》,加快提升盐城经济开发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7)》近日已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本报告是继《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6)》之后由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推出的第二本反映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年度报告,今年的主题是理论和发展概况分析。  相似文献   

13.
《内江科技》2013,(11):13-14
<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省试点,建立完善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省试点方案的通知》(川府发〔2010〕18号),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建设创新型企业应遵循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符合产业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14.
以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为研究视角,选取中国2005—2015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SDM)深入探讨其对我国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级间产业发展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相邻地区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对本地区产业发展有促进作用;临近区域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仅能促进本地区第二产业的发展,对第一、三产业的发展并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相邻地区的技术的吸收能力对本地区第一、二、三产业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均会阻碍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为促进经济再生,日本政府努力落实201 3年6月推出的《日本复兴战略》。该战略提出了"日本产业复兴计划"、"战略市场创造计划"以及"国际拓展战略",强调了制度改革和科学技术创新在日本经济再生中的关键作用,重申了要强化日本综合科学技术会议作为科技创新总司令部的职能,推出了推动跨部门的战略性创新项目、设立国主卫生研究院等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纵横》2011,(21):40-4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发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结合“江苏省新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江苏省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和《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纲要(2009—2012)》,加快提升盐城经济开发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环境,发挥新能源汽车产业对盐城经济开发区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特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17.
由黄孝章、张志林、陈丹撰写的《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研究》一书,已于2011年1月出版。作为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的研究成果,本书系统、全面、深入地分析了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数字出版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和发展策略。对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数字出  相似文献   

18.
<正>一、正确认识我省科技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形势,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科技自主创新工作,把发展高新技术作为促进自主创新的重要途径,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三个亮点”之一,采取有力措施,加快科技进步,多次召开了全省高新技术工作会议和全省科技大会, 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和《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  相似文献   

19.
发达国家和地区将科技创新作为重塑产业竞争优势的根本手段,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呈现出发达国家积极推进高端制造业回流,并通过主导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实施技术封锁等手段制约后发国家新兴产业发展等新特点.在深入分析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新特点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以领跑战略和转移策略为核心指引,核心技术、创新人才、平台载体为支撑的闭环新兴产业创新发展路径,并从加强支撑新兴产业源头创新的重大创新平台建设、采取新型举国体制开展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做好产业承接与转出推进整体产业层次提升、完善引才服务机制精准引进产业亟需紧缺人才、提高应对科技创新领域国际纠纷能力等方面,提出广东推动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显著提升,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取得重大进展”的重要抓手。文章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目标与规划等方面梳理了一线科学家与经济学家的思考,提出了技术创新对于经济发展和国力提升的关键性作用,要减少资源消耗走集约化发展道路;从过去的技术追赶转向构建局部领先优势,从终端产品创新转向中间品创新,从鼓励集成创新转向鼓励原始创新;从产业界和技术领域发力,在微观层面建立起真正的市场竞争机制,形成以产业技术为主的科技文化导向等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