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谈异读     
有些字往往有两个或更多的读音。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虽读音有异,而意义不变,称为“又读”字,这往往是书读和口读的不同,或者本为异读,后来約定俗成仅存一读;一种是异读即异义,义随音转,称为异义异读字。这里谈的是属于后者。教学和阅读时必須明了字的异读,这样才能正确地传授知识,才利于理解文意;而口头表达中更要使用正确,否則就有碍于相互了解语意,不利于交流思想,相互交际。异读字在古典作品中,尤其先秦古籍中数量特大,而现代汉語中也为数不少,常见的也有三百余字。我們必須重视这种語言现象,具备这方面的文字知识。现代汉語中的异读字,有以下几种情况。一种是韵母相同,而声母不同。例如:“长”字,在“长短”中读cháng,在“成长”“长幼”中读zhǎng;“重”字,在“轻重”中读zhòng,在“重复”中读chóng;“传”字,在“传記”中读zhuàn,在“传布”“传奇”中读chuán;“盛”字,在“盛饭”中读chéng,在“盛大”“姓盛”中读shèng;“弄”字,在“玩弄”“弄好”中读nòng,在“里弄”中读lòng。一种情况是声母相同,而韵母不同。例如:“落”字,在“落下东西”中读là,在“降落”“落后”中读luo;“露”字,在“暴露”、“露水”中读lù,在“露头儿”中读lòu;“核”字,在“核心”“核定”中读hé,在“杏核儿”中读hú“还”字,在“还要”“还不来”中读hai,在“还家”中  相似文献   

2.
《土地》检测 1.选出说法不当的一项。() A.“豁”字是一个多音多义字,在“豁达、豁朗、豁亮、豁然开朗”中念“huò”,在“豁嘴、豁出去”中念huō”;而在“豁拳”(划拳)中却要念“huá”。 B.“陷阱”指捉野兽或敌人而挖的坑,“阱”也可写作“井”,用“阱”是习惯用法。 C.“挑灯夜战”中的“挑”字声调念上声,在“挑担”一  相似文献   

3.
"诚"就天地间--论中庸之道的核心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事物自有其存在发展规律,即为“中”、依“中”而行的用“中”之道,也就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的核心指导思想是“诚”,其据“中”而动,包含不欺己之“忠”和不欺人之“恕”。诚之精神在人己互动中有化人化己之功,从而人可贯通天地,与天地参,使天地合在人之“一”上。  相似文献   

4.
“唐秦”是她的品牌!那是她倾心经营的团队唐秦历史名师工作室。她喜欢“唐泰”二字的横竖撇捺,不仅在于“秦”“唐”象征着大气而厚重,更在于“唐琴”只是她一个人,而“唐秦”则是一群人,这群人在规划中拾级而上,在互助中团队共进,在“见大世面”的历练中展现了年轻而团结、自信而儒雅的团队风貌;他们所取得的成果数量之丰、等第之高是有...  相似文献   

5.
“不免”、“未免”和“难免”这一组近义词,在意义上有其相同的地方.而在用法上又有着细微的区别。“不免”的意思是“免不了”。而只能用在肯定句中.不能用在否定句中。如: ①旧地重游,不免想起往事。(√)  相似文献   

6.
从陶丽群的小说中可以发现一个常见的叙事结构,即“出走一迷茫一回归”。在“出走”和“迷茫”两个环节中反映了“出走”的这个群体在外在物质条件驱使下的无奈和焦虑,而“回归”这个环节则代表了这个群体为解决焦虑而做的努力,但这个“努力”是无用的,只有精神上的“回望”才能解决这个焦虑。  相似文献   

7.
学习文言文既不能像旧时文人那样死记硬背,忽视掌握语言规律,也不能片面追求系统知识,轻视学习具体篇章,要理论联系实际。一、文言虚词的学习文言虚词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但同一个词在不同句中的作用不同,必须根据具体的句子加以理解。比如“而”字,在初中课本中常见的有两种情况,一是表示转接,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但是、可是、却”。如《墨子·公输》一文中,“知而不争”中的“而”字就属于此类用法。二是表示顺接,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而且、并且”。司马迁的《陈涉世家》中,“为坛而盟”中的“而”就是这种用法。又如“之”字,常见…  相似文献   

8.
当前,校本教研的实践在经历“全能”的推崇和“不能”的质疑过程中,其“有能而不是全能”、“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实践效能逐步获得贯彻。在这一进程中,校本教研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大核心要素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中呈现出“三亚状态”。  相似文献   

9.
高诱是汉代的训诂大师,在注解古书过程中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对未解处则“缺而不书”;于难解处则“书而不定”。高诱注中表“阙”的有“未闻”、“未达”等,表“疑”的有“或曰”、“一说”等。注释阙、疑的原因在于缺少正文参考或古人有异说而难定是非。  相似文献   

10.
在《马氏文通》“无属动字四之五”中,有数个连字马氏没有给出确切的归属,这些连字包括“统之”“、总之”“、陵迟而至”“、一岁至”“、不至”“、推而大之”“、推而远之”“、要其归”“、推此志也”。通过对这些连字的条分缕析,这些连字在马氏的词类系统中应该归入马氏所分的四类连字之中的承接连字。  相似文献   

11.
有问有答     
一、问:在Book 1(上),Lesson 46,Part Ⅰ中:Thereis a boat on the river。一句中“on the river”意为“在河里”,而在以前的课本中“在河里”常译为“inthe river”。例如:A boy is swimming in the river.“on the river”与“in the river”如何区分?  相似文献   

12.
柳宗元《捕蛇者说》中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一句,其中“恂恂”一词在原省编教材及现行的统编教材中注为“小心谨慎的样子”,一般的古代散  相似文献   

13.
在莫里斯·布朗肖的理论视域中,“主体”在场于对事物的现象性体验却缺席于其对事物本身的把握,这是一种“隐在场”的状态。“隐在场”基于主体对“世界”之支配权利的抽离而实现,这一理论意味着主体在面向存在时自身权利的重置。在此立场中,“死亡”与“文学”对主体展露“垂死”与“孤独”的属性,致使主体临近本源却永远只能徘徊在“外部”。而“他者”于这一过程介入,超越主体。“隐在场”使主体无法经历存在本身,只能进入“他者”来实现本质的真正显现。  相似文献   

14.
“统计分布”是一种现实的分布,而“概率分布”则是它的观念映像;“统计分布”是一种客观的分布,而“概率分布”则依赖于观察者。在量子力学中,人们因为混淆“统计分布”与“概率分布”而造成两个误解,第一,把“概率分布”误解为一种现实的分布;第二,把主观上的“不确定性”误解为客观上的“不确定性”。薛定谔猫就是揭示这两种误解的一个比喻。  相似文献   

15.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在《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一书中谈到公开课时,表示自己“不适合上公开课”,并“下决心以后不上公开课了”。我想这一态度和他在书中回忆的两次公开课有密切关系。在第十一章《心灵的选择》中他回忆了这两次印象深刻的公开课:1985年执教的《我的老师》和1998年执教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李老师执教的《我的老师》在评课中获得了听课教师“语言干净而富有感染力”“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真是一次享受”等好评。而学生却在后来写给他的信中说:“平时的课很自然,而公开课很假……”而他…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解决问题”与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意义不同.应用题是一种“现成”的问题,而“解决问题”则是一种“现实”的问题.可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在“解决问题”教学中依然沿袭的是“应用题”教学的思路.老师们津津乐道于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和各种巧妙的解法。而对“解决问题”本身的意义却弃之不顾,久而久之,“解决问题”就不再跟“实际应用”相接轨,而成了单纯意义上的“应用题”了.  相似文献   

17.
“推天道以明人道”是道家哲学展开的基本思路。就老庄道家哲学而言,基于“道常无为”这一“天道”原则,其“人道”思想主要表现为如何处理广义上的“人一物”关系,并聚焦于两个方面,即统治者与百姓的关系,人与功名利禄的关系,因而也就形成两种基本的“人道”主张:其一,“无为”而“利物”;其二,“无己”而“胜物”。在老子哲学中,“无为”而“利物”是其“人道”思想的立足点;在庄子哲学中,这一思想也得到多方体现,并进一步发展为“无己”而“胜物”的根本“人道”诉求。从当代视域来看,道家“人道”思想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智慧启示。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可否一改过去的“高标准”、“严要求”,不要将其搞得既“玄”又“难”,而让学生走一条“趣”径,乘一艘“乐”舟,在刻意与随意中取得一份写作的收获与喜悦。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中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用好教材,超出教材”;要“走进教材,走出教材”,而做到这一步的关键是,经常研究教材.  相似文献   

20.
孙林 《甘肃教育》2003,(9):25-25
2001年10月第2版高中第四册《语文》第21课《逍遥游》节选部分正文下注释(42)对“而”的注释为:而,通“耐”,能。杨树达《词诠》对“而”的解释有一条是:(三)助动词,假作“能”字用。……按《庄子·逍遥游》篇云:“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亦假“而”为“能”,作名词用。看来,杨先生是认为“而”通“能”的。《文言虚词通释》对“而”的解释中最后一个义项是:[附]名词,能力,才能。是“能”的同音假借。举的例子也是《逍遥游》中的句子,而且在上一个义项后加有按语:“而”和“能”古音同属“之”韵,“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