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亲离世后,在整理她的遗物时,发现父母留下的照片非常少,1949年以前的几乎没有. 记得小时候,曾看到过父亲穿着长衫、戴着圆形眼镜的一张照片.之所以印象深,是因为1967年底"造反派"来抄家,照片被当作罪证搜走了,而且一定是搞丢了,因为我再也没有见到过那张照片.那是个寒冷的黑夜,"造反派"抄完家,就把父亲押走了.他被押出了家门,再也没有回来,那年我十四岁.  相似文献   

2.
近年我曾多次到过苏州,这里虽是我的真正故乡,但只在幼年随先父探望祖母去过几次,印象不深。成年后因为读了点书,意识到苏州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淀积,但积在哪里却知之甚少。有一首李白诗写道:“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虽不胜春;只今  相似文献   

3.
书市花絮     
今年书市,我最喜欢的书 天津市民阎女士:我是第一次有幸进入书市展馆,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是<公司船>,因为在展馆入口处有几位女孩手举这本书的放大的封面宣传牌,这是映入眼帘的第一本书.我最喜欢的展台是开心图书的展台,也许与我是女性有关,内心非常渴望童真,这里就像童话中美丽的儿童世界,嫩黄色设计非常柔和.  相似文献   

4.
元旦——钟声,这个记忆中的情结,我是在1981年开始留下的,那时带了一批学生在苏、锡、常报社实习,元旦刚巧在苏州,与几个学生一起去寒山寺、北寺塔玩,当天给我的印象是成群结队的日本人对苏州寒山寺、北寺塔情有独钟,据说每年元旦、新年都要到这儿来听元旦钟声,几成盛况。后来我每年注意报纸、包括电视新闻,确实不仅日本人,我们中国人也开始习惯元旦听钟声的活动。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一个记者有什么“秘密武器”的话,那我认为就是深入采访。浮于表面,接触的是生活的皮毛,给读者的也必然是一般化的新闻报道,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有沉到生活的底层去,掌握了丰富、生动的第一手资料,才能写出好的报道。 1988年7月,我有感于文化古城苏州青年新的  相似文献   

6.
黄仕忠:谢谢主持人,也感谢上海图书馆。二十几年前我作为读者来上海图书馆看书,上图就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现在我能够在上图作演讲,和读者作一次交流,真的觉得非常的荣幸。我的专业主要是古代戏曲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印象"是一个新栏目这个栏目的缘起是一次在网上闲逛时一个在日本的中国画家的网页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这个一切让我们早己司空见惯的年代新技术、新观念层出不穷但我们却很难说出到底什么样的设计才能给人以强烈的印象我们仅仅知道印象已不再单纯了它当然会来自于视觉但印象同时也来自于听觉甚至来自于触觉以及更多其他难以言说的复杂感觉'因此,印象这个栏目.将不断介绍曾经给我们留下印象的新设计作品我们希望这些融合模糊在艺术与技术边缘的网页作品、多媒体作品、广播视频作品同样能给你留下一个好的印象--贾海清印象之开卷语@贾海…  相似文献   

8.
今年2月,笔者应美国<读者文摘>之邀,赴美国休斯敦市对正在那里养伤的刘翔进行一次专访.在这次的采访过程中,有一个环节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读者文摘>编辑部要求我在刘翔的采访过程中一定要使用录音笔记录,并告知会有一套专门的审核制度来检查采访录音.  相似文献   

9.
记得还是很小的时候,每当我路过团部仅有两间小平房的新华书店时,总会不由自主地往里面钻.看着那花花绿绿的小人书、长长短短的"大人书"和工作人员不紧不慢整理图书,时而翻翻这本,时而翻翻那本…….这一情景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少年都抹不去.那时,当一名新华书店的工作人员是我最初的梦想.  相似文献   

10.
专栏与特色     
从今年元月起,我报创办了一张四开四版的增刊《周末》.《周末》第一版辟有"我和南京"专栏,每期均在显著位置刊登一篇回忆性散文.从半年多来的实践看,读者对这一专栏的反应是较好的.有的读者说:'我和南京'专栏颇具地方特色,使人读后得到感情上、精神上的满足."也有的读者来信说,开辟这一专栏"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请允许我以一个故乡人的身份,对你们表示诚挚的感谢和祝贺."目前,这一专栏已在读者中留下较深的印象,越来越受到注目和欢迎."我和南京"专栏是随着《周末》创刊应运而生的.它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怎样办出特色  相似文献   

11.
有幸出席全国科技大会,聆听了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会上一些关键词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于会议已经结束好几天了,这些关键词仍不时地闪现在我的脑屏幕上."内在要素"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2.
由于区划调整;我有幸结识了抚顺县档案局的领导和全体同志。在与他们接触的短短几个月时间里,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1999年3月25日,新宾县汤图乡划到了抚顺县,对于我乡档案工……  相似文献   

13.
灵感与深度     
党的十六大胜利闭幕了,但采访报道十六大给我留下的印象仍然那么清晰、美好. 大会堂顶,晨曦中鲜艳的红旗;大会堂里,激动人心的报告;休息厅内,人头攒动中热烈的采访;代表驻地,面对面深入的交谈……每一个有机会亲身体验盛会热烈气氛的记者,都是非常幸运的.  相似文献   

14.
杜永生 《出版经济》2005,(12):42-43
此次随出版社组团赴法兰克福参观考察,布伦威克城的韦斯特曼(Westermann)出版集团以及欧洲国际教材研发中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给我许多新的启发,在此整理出对韦斯特曼出版集团的初步印象,我想这也是对德国教育出版的匆匆一瞥.  相似文献   

15.
我今年70岁,我年轻时吹过一次印象很深的牛皮.这次吹牛皮,在我脑海中留下的烙印,使我从此再也不敢沾弄虚作假、吹牛浮夸的边了.  相似文献   

16.
肖东升 《传媒》2000,(9):42-43
我是<农村青年>杂志的长期读者.在琳琅满目的报刊之林中,她是个不事张扬也绝非显赫的角色.她的魅力在于有执著坚定的追求,有朴实无华的风格,她以自己的个性折射时代,以特有的角度反映社会.我翻看今年上半年<农村青年>杂志后,有这样一些印象,即<农村青年>抓住了"农"、"青"、"新"、"深"四个字.  相似文献   

17.
此次随出版社组团赴法兰克福参观考察,布伦威克城的韦斯特曼(Westermann)出版集团以及欧洲国际教材研发中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给我许多新的启发,在此整理出对韦斯特曼出版集团的初步印象,我想这也是对德国教育出版的匆匆一瞥.  相似文献   

18.
一个好的广播节目或是一篇优秀的广播作品往往能给人留下非常深的印象,挥之不去,日久弥香。如果我们仔细地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大多数节目中的语言与音乐、音响的结合都是浑然天成、相得益彰的。如中央三套广播节目曾经播出的音乐与语言类节目《感悟情歌》,在每一段  相似文献   

19.
印象仝华     
宁夏卫视有一档非常人文、非常好看的节目叫做《印象宁夏》,它因为全面介绍了西夏的风土人情而成为宁夏的一张名片。在宁夏电视台广告经营部门,同样有一个名片式的代言人,那就是仝华。第一印象:朋友仝华。当初认识仝总是在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的媒体推介活动上,她的豪爽、大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倾谈的过程中,我  相似文献   

20.
"刀笔"种种     
<晚清述要>一书,对晚清的社会百态诸如官员、旗丁生活,婚丧嫁娶礼仪,大内档案和科考、宗学等等,多有记述--读了,好比在颐和园里吃了一餐仿膳小吃,很能"饱腹"很有些惬意.譬如,那官场的"刀笔",就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