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
3年来,我先后在《河南日报》发表新闻作品50余篇,其中通讯《黑洞是如何堵上的》,被评为河南日报通讯员新闻奖一等奖。与记者合写的《李洪志立碑丑剧》,被《河南日报》评为好新闻和河南省好新闻一等奖。如何提高新闻作品的命中率?我认为,除了选择题材重大、题材新颖、题材典型外,在写作上开掘要深,开口子要小。标题要引起编辑的注目。如《花好政府每分钱》、《阳光下的交易品甘甜》,标题起得活泼,一下子就抓住了编辑,因而我的文章不少标题,都被编辑采用。有时,我写的文章较长,又深知编辑工作较忙。我就写上一小段内容提示,…  相似文献   

2.
苏群同志的长篇小说《风雨编辑窗》(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是一部以编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作为一个出版工作者,读了这样一部作品,很自然地感到十分新鲜、亲切。当编辑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境界?这是贯穿作品始末的主题。作者力求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通过描写表现在编辑窗内的风风雨雨,着力刻画了一位普普通通的女编辑——赵兰的艺术形象。书中的这位女编辑和现实生活中的许许多多编辑一样,默默  相似文献   

3.
《求学遇险记》是一本描写抗日时期山村儿童的斗争、生活的中短篇小说集。在儿童小说创作中,这样题材的作品似乎很一般。但是,这本书中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所描写的地域风情,所塑造的儿童形象,所表现的生活情趣,以及所采用的传统的通俗小说的艺术形式,都独具一格,很不一般。这是一本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的儿童小说集。 这本集子收了六篇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叙述那个年代里山村儿童的经历。但,无论是写“奇事”,写“遇险”,还  相似文献   

4.
1927年冬季的一天,苏联《海员报》编辑接到一位老作家寄来的稿件,作品的题材很有意思,写得也很有才气,就是文章层次不清,杂乱无章。如何处理这位颇有名气的老作家的作品?如果不改动,文章的毛病就会损伤主题;改动又必须尊重作者的意见,编辑们一时想不出好办法来。校对布拉果夫老人也和大家一样,舍不得丢掉这篇文章,他深夜找到报社秘书、文艺评论家巴乌斯托夫斯基,要求让他来处理这篇稿件,并担保,决不改动作品一个字。秘书同意了他的要求。布拉果夫整整用了一个通宵,在翌日破晓  相似文献   

5.
通讯员大都工作、生活在基层,地处一隅,抓重大题材的机会很少。但是,身在基层也有优势,完全可以写一些以小见大的新闻报道。近些年来,在地方以至全国获奖新闻中,有些以小见大的作品就出自基层通讯员之手。这里举两个例子。有十位司令员到一个先进连队参观,连队领导本想好好招待一番,不料首长们只让做顿炸酱面,并交了饭钱。有一位通讯员感到这是一个以小见大的好题材,便写了一篇《一顿炸酱面招待了十位司令员》。这篇短新闻获得了全军好新闻奖。小通讯《深情》,写的是江苏准安一女村民的麦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篇综合分析我省一位广播编辑的作品风格的文章。文中所说的束鹏邺同志,是江苏人民广播电台社教部的年轻编辑。她大学毕业进入电台后,努力钻研,刻苦写作,在深入采访的基础上精心构思,先后创作了《莫愁湖游记》、《围场风云》(写河北承德附近的围场风光及有关史实)、《进入南极圈的中国女性》(写女地质学家金庆民深入南极文森山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事迹)等在全省、全国获奖的广播作品。去年,她写老红军陈靖重走长征路事迹的新作《魂系长征》,被中央台“午间半小时”节目在纪念建党七十周年之际播用。这篇作品获得了江苏省1991年度优秀广播社教(文史)节目特等奖。  相似文献   

7.
易江菊 《中国出版》2023,(S1):52-56
去年九月,我社副总编辑李天舒跟我说:“叶广芩老师写了一个新的讲秦岭大熊猫的故事,你来做责编吧!”我当时心里很是惊讶:我对叶广芩老师作品的认知还停留在“京味”题材里,她怎么一转身、一提笔就写起了秦岭、写起了动物?惊讶过后,立即开始补课。我之前读过叶广芩的“耗子丫丫”三部曲和《采桑子》,后又买来叶广芩的代表作《全家福》《状元媒》.  相似文献   

8.
台湾皇冠集团近年来着力引荐香港新一代作家的作品,包括擅长写吸血鬼的乔靖夫,写科技、暴力题材的周显。他们的作品属超现代风格,被香港文坛形容为“热血硬派小说”,阳刚味十足,娱乐性很高。皇冠计划,5—6月推出周显的代表作,包括《恶魔的电脑》《超过激之战》《不死太阳》三部曲系列,出版乔靖夫的作品有《幻国之刃》《恶魔辗杀阵》《炽夫使》。此外,还有张小娴的《再见野鼬鼠》,李碧华的二本散文和三本小说。看过他们小说的皇冠编辑们说:“好像看完一部动作片电影,很具娱乐效果。”  相似文献   

9.
一直到读完《十面埋伏》的最后一行字,合上书页,我才仿佛松了一口气。《十面埋伏》跌宕的情节,真挚而沉重的情感让我沉溺其中,不能自拔。突然我特别想了解写了从《天网》、《抉择》到《十面埋伏》这一系列精彩的法制题材小说的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是怎样写出这些作品的。终于,我通过电话采访了作者张平。纵览你已经出版的几部小说,从《法撼汾西》到《天网》、《抉择》,以及最近出版的《十面埋伏》,政法题材一直是你始终关注的主题。我想知道,这是出于你个人的兴趣偏爱,还是与你的生活经历有关,抑或是出于某种现实意义上的考虑?其实我还有别的几部长篇,并不是所说的这类题材。在人们的印象中认为我一直是写“政法题材”的,可能与你列举的这几部作品的影响比较大有关,  相似文献   

10.
拙作《编辑生活絮笔》在《出版工作》上刊载了二十四期。这一篇是结束文字。《絮笔》本来写得就够絮叨的,末了再来一个絮笔,岂不絮叨加絮叨么?故以《<絮笔>的絮笔》为题。当初,我提笔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本没有想到有如此多的话要说,只是打算对自己在编辑生活中所走过的道路、所遇到的问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 我学新闻也有一半多时间了,但很“低产”,不是说见报少,而是写稿少,总感到把本单位一些好人好事报道后,就再也想不出还要写些啥,平时看到有的通讯员好像总有写不完的东西,心里很羡慕人家,可自己就是学不来。因此,想请编辑解答一下。 广西柳州 史秋云 史秋云同志: 从信中看,你和部分通讯员一样,都存在这个问题,写稿走入了一个误区,片面认为新闻报道就是写好人好事,写工作成绩,似乎舍此便没有什么东西可写了,因此报道路子越走越窄。很显然,这主要是报道题材单一,不会拓宽报道面的缘故。当然,写具有典型意义的好人好事,写工作成绩和经验,这是报道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继续坚持做下去。但是,我们的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尤其是处在改革开放年代,社会各个方  相似文献   

12.
读了赵梓雄同志的《汗水和心血》(载《出版工作》一九七九年第九期)心情颇不平静,很想发点议论。在一间拥挤的小屋里,在昏暗的灯光下,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一位编辑倦缩在床前的小板凳上,一字一句地看稿,为一部遭到压抑的小人物的新作熬红了双眼……,该社戏编室的同志,破例地为此召集了小型编辑会议,阅读剧本并决定出版。作品问世后,戏编室的编辑又写了第一篇评介文章。终于,把一株跑马场上可能遭受蹂躏的嫩苗抢救了出来。这是何等的胆识和气魄,多么认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您好!《新闻三昧》1997年第7期“业务研究”栏目里刊登的《简论新闻作品的风格》一文,写得特好!反复读后,觉得很有味,很受启发一由此,我想到一个问题:能否请当今中国新闻界的名家(或者说作品很有特色的记者们),每期在《新闻三昧》上来和我们广大的企业报的记者编辑们谈一谈他们的成功之道。我想,最好是能由读者点名。同时是  相似文献   

14.
1988年《出版工作》第二期“大家谈”专栏里刊登了道一同志所写《编辑写序,好!》一文,对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艺术心理学》一书由责任编辑王大路同志撰写序言一事,加以肯定和赞扬。这一观点是我完全同意的。文中对编辑的工作不乏某些精辟的见解,如说:“编辑工作既带有学术性,同时更多的却是编辑加工、编辑事务方面的工作。编辑就是一种一脚踩在学术界、一脚踩在出版界的桥梁人物。因此编辑应努力提高  相似文献   

15.
编辑为知名作家编书立传不是新闻,知名作家为当代普通编辑立传出书是新闻,是在出版史上有重要意义的新闻。青海作协副主席、散文家王立道的长篇传记文学作品《烛照篇——黄伊和当代作家》一问世,十几家报刊和广播电台纷纷作了报道,有的还发表了部分章节,说明大众传媒对这部专著的重视。一位在中国社科院工作的老朋友得到此书的当天才读了两章就急忙打来电话,问我看过了没有。他说内容实在感人,干编辑这一行的奉献精神和事迹外界知道得太少了,应当广为宣传介绍。 由谁来宣传介绍好呢?编辑写自己未尝不可,但不免有局限性,许多事情不便由自己说,看问题也往往不如旁观者清。由作家来写编辑,效果显然比编辑写自己好。编辑活动主要涉及作者及其作品,一部部作品从孕育到诞生,编辑起了多大作用,功过如何,作者最清楚。这部以黄伊为主轴的当代文学编辑家传记写得很成功,感人至深,读后得益良多。本书有三大特色给我印象最深。  相似文献   

16.
唐代编辑的重要经验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鼎盛时期,编的书也自然多。从编辑工作的角度看,有三部书的编辑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研究。 (一)唐代建国后,天下方定,高祖李渊在武德五年敕令欧阳询等20人编辑的《艺文类聚》; (二)唐玄宗李隆基指令丞相张说领导徐坚等人编辑的《初学记》; (三)五代赵承祚编辑的中国第一部词选《花间集》。这三部书向我们提供了一条很重要的编辑工作经验,这就是:编书要有创见,要创新,要走自己的路。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相似文献   

17.
苏涛 《记者摇篮》2012,(9):21-22
巴金在《十月》杂志创刊三周年的时候,写了一篇《致(十月)》的文章,着重谈的是"关于编辑的一些事情",其中的观点很有代表性地反映了巴金的编辑意识,他说:"做编辑工作的时候,我总是从编辑的观点看问题",这里的"编辑的观点"应该是包括编辑工作的全过程和编辑事务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很重要的是对编辑主体的认识,巴金认为":编辑是作家和读者之间的桥梁。"以"桥梁"来比喻,十分形象地揭示了编辑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是巴金最重要的编辑意识。  相似文献   

18.
我编畅销书     
我是半路改行当编辑的,原是连队基层干部,一次偶然机会步入编辑行列。迄今,这一行已干了20多年,也曾编过几本销路比较好的书,回头想想,有几点体验谈出来,权作自勉。 发现新颖题材 求新求知之心,人皆有之,新知的载体,人必趋之。 1981年,我看到解放军报连载李炳彦同志写的《三十六计新编》,觉得从内容到题材都很新颖。作者采用原文、译文、新解、注释的形式,阐述军事谋  相似文献   

19.
周振甫先生是一位受人敬重的老编辑.从一九三二年进开明书店校对《辞通》、编写通俗读物《班超》时算起,他从事编辑工作已经整整五十年了.在这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不仅校对和审读过很多书稿,积累了丰富的编辑经验,而且泛舟学海,潜心钻研,是一位杂学旁收,研究有成的学者.特别是多年来他对于诗词和古典文艺理论方面的研究,在社会上很有影响.他写的关于孟子、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等人的文论,以及他的《诗词  相似文献   

20.
作家出版社刚出版的描写辽西山村普通农民生活的长篇小说《七月》(作者胡希久),是近年来写农村题材的一部力作。它真实地再现了“文革”后期那个特殊历史年代农村生活图景,展示了农民顽强的生存状态,向人们提供了反思与批判的参照,呼唤着中国农村的改革。无疑,这是一部弘扬主旋律的作品,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