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IAAF Handbook(国际田联手册 )是各类国际田径比赛的法规和执行竞赛、裁判工作的依据。我国《田径竞赛规则》的制定和修订主要也是依据最新的《国际田联手册》。因此,及时了解和掌握《国际田联手册》修改的最新动态,有助于保持与国际田联竞赛规则的一致性和同步性,并有利于我国田径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适应规则变化。本文通过 Internet下载了 IAAF Handbook 2000- 2001(2000- 2001国际田联手册 ),采用与 1998- 1999国际田联规则直接比较的方法,对 2000- 2001国际田联手册的修改的最新动态进行了比较、整理和简单分析,供我国…  相似文献   

2.
田径是一项古老而传统的竞赛项目,历届奥运会都把它列入必须要比赛的项目之一。而且在奥运会的主会场进行。除表现人类跑得更快、跳得更高、投得更远等基本生存素质外。田径比赛更多地体现了竞技体育的客观、公平、公正和公开。田径比赛以时间或距离的长短判定运动员的名次,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历史的可比性(各项纪录)。国际田联为了使比赛更精彩、更吸引观众、更符合电视转播的需要,在竞赛中使用了大量高科技,  相似文献   

3.
《中华武术》2009,(2):50-51
为适应运动设施的迅速发展,满足高水平竞赛对器材及竞赛设施的高标准要求,中国田径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依据国际田径协会联合会(以下简称国际田联)标准,参照国际田联认证体系程序制定本办法,对在中国范围内田径训练和比赛所需的器材及竞赛设施实施审定。举办国际田联田径竞赛规则(2004-2005)第一条国内1—6类所有田径项目竞赛必须使用经协会审定的器材和竞赛设施。  相似文献   

4.
田径竞赛制度是组织和实施田径比赛的依据和指南,是一切田径活动所要遵循的一个中心原则。田径竞赛制度的先进与否直接影响了一个国家田径运动水平发展。因此田径竞赛制度必须符合田径运动的发展规律,必须服务于运动员和教练员,必须逐步的与国际赛制相接轨,才能真正提高我国的田径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5.
田径竞赛具有项目多、组别多、参加人数多和时间长、规则内容复杂等特点。传统手工编排、成绩录入和总分计算等粗放式的处理方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田径运动竞赛大型化、复杂化的要求。为了提高竞赛组织工作的科技含量,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有人试图用计算机技术解决田径运动竞赛的编排问题,但由于比赛种类和层次多,各项规定不统一和比赛过程中灰色因素多等因素,所有出台的软件仅适用于初始设计的比赛类型。因此,解决软件单一化和及时调整比赛要件的可控性,成为新一代软件要解决的问题。运用Basic语言,在数据库的支持下,研制和开发了可调控式田径竞赛秩序册编排与成绩管理系统,在省级田径比赛和各级各类学校比赛中进行了6年百余场比赛的实际应用。实践表明,系统可为各层次田径竞赛工作提供便利服务,它能快速、准确、可靠地解决田径竞赛中的复杂编排、检录、名次排列、成绩公告、团体总分统计等技术问题,同时可有效地将编排组人员减少2/3,达到了快速、准确和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在各类田径比赛中,裁判员、运动员、教练员必须遵循和执行《田径竞赛规则》和该次比赛的竞赛规程。只有规则和规程得到贯彻执行,才能保证运动员问公平竞争,才能为运动员营造良好的竞技气氛。近几年来,我多次在国家级和省市级比赛中担任裁判员或裁判长。在我多次执裁中,发现有些违规问题是由于教练员忽视竞赛规程和竞赛规则(包括新修改的条款不能及时了解)的学习,对规则理解不够深刻造成的。其主要表现有以下两大方面。  相似文献   

7.
田径竞赛规则的修改与田径运动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0年代和90年代初的田径竞赛规则进行了全面的综合比较。田径竞赛规则的修改促进了田径运动技术发展,而田径运动技术的不断发展必然要求田径竞赛规则不断地修改和完善,以适应其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在十运会田径比赛中,裁判工作在岗位设置上更加符合国际田联竞赛规范,裁判员分工更加精细,责任明确,各种现代化电子设备在比赛中得到应用,赛场气氛热烈,使田径比赛呈现商业化的趋势。这些特点使我国的田径竞赛裁判工作逐步与国际接轨,为举办国际、国内大型田径比赛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9.
《中华武术》2013,(7):53-54
为促进田径器材和设施的发展,满足高水平竞赛对器材及竞赛设施的标准要求,中国田径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依据国际田径协会联合会(以下简称国际田联)标准,参照国际田联认证体系程序制定本办法,对在中国范围内田径训练和比赛所需的器材、竞赛设施及运动装备实施审定。举办国际田联田径竞赛规则(最新版)第一条国内1~6类所有田径项目竞赛必须使用经本协会审定的器材和竞赛设施。1.审定目的1.1保证我国生产的田径器材、竞赛设施及运动装备符合国际田联相关标准,保护使用者安全,推动田径运动水平提高,促进企业技术研发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查分析 ,对现行《田径竞赛规则》中有关抢跑的规则提出了疑义 ,并提出了在国内中、小型比赛中第 1次抢跑犯规以后 ,无论哪个运动员再抢跑犯规 (不论该运动员是第几次犯规 )均应取消比赛资格和在国际比赛、国内大型比赛中使用一次性起跑规则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浅谈田径规则变化对我国田径竞赛市场开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分析我国田径竞赛市场的现状和田径规则的变化情况 ,并就规则变化对我国田径竞赛市场的影响进行探讨 ,希望对我国田径运动市场化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田径竞赛学理论框架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生 《体育学刊》2003,10(2):109-111
对田径竞赛现象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分析了田径竞赛学的主要研究价值和意义,提出了田径竞赛学的主要研究目的和研究任务,探索田径竞赛活动的本质特征,基本规律和科学合理高效地组织田径运动竞赛的方法以及田径竞赛中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途径,方法和技巧,为有效地进行田径竞赛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田径竞赛规则是确保田径比赛的规章制度。运动员根据田径规则来进行比赛,裁判员根据竞赛规则来进行评判,教练员根据规则来制定训练计划和目标。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田径运动的发展和田径规则的变化是相辅相成的。本文通过阅读文献,结合田径运动教学和裁判实际工作经验将针对田径规则变化与田径运动发展的关系进行讨论。希冀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4.
田径竞赛规则和田径设计手册所示的掷链球护平面图设计不同,而数据相等,这不合数学常理, 在实践中也行不通,必将给竞赛准备工作带来混乱。用数学解析法得出:无论田径竞赛规则还是田径设施手册中掷链护笼平面图的规格均不能全部实现。将部分规格修改则能达到规则精神的主要要求:1.删去图中原规格“4m”的要求;2.田径设施手册中每块挡网宽改为至少2.746m图中图中心至挡网垂直距离改为3.25m。  相似文献   

15.
研究当前我国竞赛制度,结合我国田径训练现状和实践,总结我国田径竞赛制度的优势与不足,建立和优化各种运行机制,尽一步完善我国田径竞赛制度,赛制安排与国际接轨,重视基层和学校体育发展,积极探索高水平田径运动职业化发展的新路,开发田径市场,拓展资金来源渠道,使田径竞赛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更好地为田径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6.
《田径竞赛规则》规定,在投掷项目比赛中每次有效投掷后立即进行成绩测量。这一规定在中小学类别的校级比赛,特别是学校规模较大的校级运动会实施起来,可以说是费时、费力,也没有实际意义和必要。根据笔者担任投掷裁判的经验,在校级田径运动会投掷项目比赛中采用"抢牌"裁判方法,方便、快捷、省时。  相似文献   

17.
田径运动竞赛规则对运动员比赛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探究田径运动竞赛规则对运动员比赛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田径运动员出色的比赛能力与田径竞赛规则密切相关.在比赛中合理运用规则精神将有利于提高运动员技能、自我控制应变能力,以及有效地选择与运用技战术,从而创造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18.
以多种基层田径运动会竞赛规程为样本,分析了有些规程在比赛顺序、参加办法、竞赛办法、计分与奖励等方面存在的规定不准确、表述不规范的疏误。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田径运动的发展,近些年我国田径竞赛制度发生一些变化,尽量与国际接轨,一般每年都要进行三站(上海、天津、北京)室内田径比赛,室内田径比赛越来越受到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重视特别是2005年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的三站系列赛实行了“积分制”,这在中国田径史上还是第一次按照规定,运动员必须至少参加三站比赛中的一站,如果在一站比赛中拿到足够的积分,就可以获得参加十运会的资格。由此可见,室内田径比赛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和重视.,作为田径比赛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的裁判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结合几年的裁判工作经验,谈谈室内田径比赛检查裁判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李勇 《体育世界》2013,(3):135-136
作为"运动之母"的田径运动是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的体育项目之一,然而在高校中如何有效地促进该项目的发展一直是一道难以破解的谜题。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专家访谈法对高校田径竞赛裁判规则推广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并提出了在高校推广田径竞赛裁判规则的实施途径,以期能够更好地推动田径运动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