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每一篇课文,都是孩子学习语言、掌握写作方法的最好的范文;每一篇课文,都是教师可以直接使用的最好的范文和教学工具。教师要善于深度挖掘教材特点,使用让孩子最能接受的方式教学写作,从而让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让孩子的语文素养提升融于潜移默化之中。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学期《船长》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著名法国作家雨果。这样的课文,是孩子们学习写作的好教材。文中很多地方耐人  相似文献   

2.
<正>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部分,我们在学习课文时,要将写作训练和语文教材很好地联系起来,以读代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一、读中带写1.抓中心,教选材。思想内容是一篇文章的精华所在,是文章的中心,也是作者写作的目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通过哪些材料来体现中心的呢?"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多让学生思考诸如此类的问题。例如,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时,我先让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句,然后思考:围绕这一中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并追问:"作者为什么要选这些方面来写呢?"引导学生把这几方面与中心句联系起来思考,体会课文的中心。学生会发现:原来课文所选的事例都是为中心服务的,要把能反映中心的材料详写,把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应做到读写结合、课内外结合,要注意联系课文作者是怎样表达的,使读写互相促进。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好基础训练中规定的7次作文和教材中安排的3次练笔以外,还应指导学生在课下多练笔,如写观察日记等。一、作文教学应做到读写结合小学语文第八册共有7篇作文,怎样写好这7篇作文呢?我认为:读好相关的课文是写好这7篇作文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写每一篇作文之前,教师都要让学生反复读与之相关的课文。比如,在写第一篇作文《春节期间一件难忘的事》时,教师可对学生说,大家要想把“怎样难忘”写具体,首先应认真仔细地回忆事情经过,把…  相似文献   

4.
罗夕花 《中国教师》2014,(24):37-37
<正>一、两名教师同讲一篇课文我校级组语文教师进行"同课异构",两名教师都执教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的第一篇课文《掌声》。第一名教师从"单元导语"导入: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进入第八单元的学习(P P T出示第八组"单元导语"),这是本单元的导语,谁来读?生:(有感情地朗读)爱是什么?爱是给公共汽车上的老奶奶让出自己的座位,爱是给下班的爸爸妈妈送上一杯茶,爱是向遇到困难的小伙伴伸出温暖的双手。爱,还可以怎样表达?本组课文会告诉我们怎样去  相似文献   

5.
我的《一碗阳春面》的教学,获湖北省荆州地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竞赛第一名。前后八次教这篇课文,我深有体会:“读”有学问。《一碗阳春面》是高中第三册的一篇自读课文。自读课文,顾名思义,是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解决问题。但拿到课堂上教学,就不那么简单了。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全由教师包讲,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即使是教讲读课文,也是一堂失败的课;一课讲自始至终全由学生自己读,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也不是成功的教学。我认为,教师因势利导,谆谆善诱,指导有方,点拨得当,学生读得生动活泼,对文章内容心领神会,才算是成功的教学。作者写一篇文章,是通过精心构思的,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也要精心设计。在教《一碗阳春面》时,我自始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重视语文课中的朗读教学,这样才能实现以读促讲,以读促学,以读促思,真正的让学生爱上语文。一、语文课课前预习时要让学生读教师在学习完一篇课文后就应该让学生预习下一篇课文。学生在预习时就要先自己认真地读课文。读课文不是简单地将课文读出来,而是要通过读课文做到:将课文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即使做不到读得有感情,最起码也要读得正确、流利。而且要对所  相似文献   

7.
一、发掘人文因素,陶冶人文情怀语文是一门充溢着作者的思考与审美观念、饱含着浓厚人文情怀的学科。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见解与看法。这些情感都蕴含在优美而简洁的语言文字当中,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披文入情",让学生徜徉在由情感语言文字构筑的心灵世界,达到陶冶学生的性情、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目的。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朗读、默读、小组读、指名读、男女生对读等,让学生进入课文  相似文献   

8.
现行语文教材,课内自读课文和课外自读课文占到50%以上。目前,在这两种类型课文的教学上,存在很大的问题。一是将课内自读课文留课时让学生自读;课外自读课文不留课时让学生自读。二是将这两种类型课文同讲读课等同起来,变成了货真价实的讲读课。这两种态度和方法都是不可取的。自读课要上出“自读”的特点来,必须是在教师指导、检查之下的自读。我国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中说:“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这无疑就是我们指导学生自读的方法和原则。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四个太阳》课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作者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画出了四个不同的太阳,分别送给“夏、秋、冬、春”,表现出作者希望一年四季时时美丽、处处舒适的善良心地和美好心愿。课文文字优美,语言生动有趣,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琅琅上口。根据教材每个自然段结构相近的特点,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自己喜欢的太阳,认真研究,共同交流,挖掘文中的审美因素,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10.
钱正权 《小学语文》2008,(10):50-51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猫》是一篇传统课文,作者是老舍。一位年轻教师要上公开课,自己备好课以后来与我研究教案。我说我们不忙研究教学方法,还是先请你说说读了课文后的感受和理解。教师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和理解是教学设计的基础。教师自己读课文感受要深,理解要到位,教学设计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方法在教学中是第二位的。倘若教师自己读课文的感受浮于表面,或者理解有偏差,那教学就有可能“差之毫厘,失之干里”。  相似文献   

11.
余映潮在《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10·3C)》上撰文认为,阅读教学要做的最基础、最细腻的工作,就是科学而又艺术地进行课文研读。教师的任务,就是把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读"厚",把每一篇课文教"薄"。课文研读是语文教师的第一功夫。这种功夫,表现在能够读出课文的味道。对于课文,必须精读、深读、细读,领会、赏析、体味,从不同的角度,或选点,或  相似文献   

12.
学校出台一项新政策,青年教师每月要给指导老师上一节汇报课。平时很少上公开课的我一下子紧张起来。学期结束前,我决定把《金子》(苏教版第五册)的第二课时作为汇报课来上。一则这是教材中新增加的一篇阅读课文,我想尝试着上一上;二则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淘金者在淘金无望之后,靠种花实现了自己发家致富的梦想。课文读起来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很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3.
近日,学校举行教学能手选拔活动,有位教师上<黄果树听瀑>一课.课伊始他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学生竟然齐刷刷地齐读起来,教师顿时满脸通红,手足无措.待学生齐读了6个自然段之后,教师终于"果断"地拍手让学生停下来,说:"看来我们的同学都很喜欢齐读,但老师觉得自己读自己的会有更大的收获."听课的教师相视一笑.  相似文献   

14.
语文凭借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延的情感、深邃的哲思滋润着孩子的心田。“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语文姹紫嫣红、春意盎然,教师要引领着孩子步入“园林”,让孩子去感受、揣摩、体验、感悟,与课文对话,与作者交流。那么,什么样的语文课才能算是一节好课呢?一句话,就是要把课上到孩子的心里,让孩子的小脸憋得通红、小手举得高高……一、课要上得质朴实效时下里,经常听到这样的语文课,孩子的课文还没读上几遍,教师便开讲起来。或教师自己“唱独角戏”,或任由孩子“东拉西扯”,或多媒体“一灌到底”,或师生“才艺展示”……真可谓“热热…  相似文献   

15.
<正>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里,收集的都是名家名篇,读起来不仅朗朗上口,而且蕴含着许多生活哲理。这就要求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情感,让学生在阅读中净化自己的心灵,陶冶美好的情操。那么,怎样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情感?一、教师范读要有激情要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的示范朗读非常重要。每一篇课文,教师要读得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给学生美的享受。如,五年级上册收集的《师恩难忘》《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将所感受的言语对象转化为语感的实践活动主要是阅读。读,就是要读进去、读出来,用自己的思想情感读进去,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出来。今天我结合自己执教的《北京亮起来了》这篇课文说说我是如何教的。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国语文教育陷入了繁琐分析课文思想内容窠臼。教师在课堂上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挖掘课文思想内容,把一篇篇完整的美文肢解得支离破碎,在许多所谓重点语句和段落上挖掘得连作者本人都感到莫名其妙。体现课文之中的大量语文因素却被  相似文献   

18.
抓好自读课     
从1990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修订说明来看,初中语文的基本篇目减少,课外自读篇目由原来的59篇增加到82篇。1994年实行新工时后,教材又作了调整。无论是统编教材还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教材,教读课文都相应地减少了,减去的篇目都是作为自读课文处理的。为什么作以上调整?第一是为增加教读课课时,第二是为多给学生自己阅读的机会。不少教师恰恰忽略了语文教学大纲和教材这一重要意图,忽略了自读课这一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环节。其具体  相似文献   

19.
过去的评价中经常是老师对学生所做的评价,很少有学生敢对教师进行评价。其实,学生也是教与学的主体,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老师就应该俯下身子多听听学生的心声,这无论对我们的教育教学还是学生的自主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作用。我们老师可以在上完一节课后,要让学生说说喜不喜欢老师上的这节课。如在学习完《秋姑娘的信》这篇课文后,我突然想到让孩子们说说我这节课教的怎样。孩子们听到这样的话,既惊讶,觉得又新奇。刚开始他们谁都不好意思,结果平常一个"小调皮"站起来说:"老师您读课文真好听,您读书的感情和语气都很好!"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在语文教学中,文言自读课的缺失,文言自读课上成教读课的现象可谓比比皆是。大家似乎是"教学"习惯了,突然放手让学生"自读",师生显得都有些不知所措。如何改变这一困境,让文言自读课呈现出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呢?下面,我将以两堂《马说》自读课为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让文言自读课活起来"这一课题说说我的思考与发现。一、精编学习单,建立学习支架学习单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辅助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