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8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在注重学习知识的同时,也着力于对孩子们艺术方面的培养,在少儿歌唱这一方面尤为显著。然而,在少儿歌唱培训教学中,会遇到许多常见的问题,例如:少儿在歌唱学习中的兴趣培养、少儿在歌唱中音准问题、变声期少儿的心理和生理状况以及少儿在歌唱过程中方法不得当出现"大白嗓"等等;因此,本文笔者通过在少儿歌唱的教学中所得的经验,总结了一些问题的相对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喉头作为重要的歌唱器官,在歌唱训练中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对喉部在发声中的方法与作用进行研究,尤其在歌唱训练过程中如何运用好喉部器官,对歌唱学习者将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歌唱的呼吸器官,正确的歌唱姿势,以及正确的呼吸方法,歌唱中气息的控制,歌唱呼吸的训练几个方面来论述歌唱中气息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小学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新课改以来,对歌唱教学越来越重视。作为刚入行两年的新教师,对歌唱教学的研究探索迫在眉睫。本文从三个方面来对歌唱教学进行实践和探索:一、兴趣引领,自信歌唱,教师要让学生对音乐课产生兴趣,适当的时候采用赞美艺术使学生在唱歌中获得自信心,能够自信的唱歌;二、掌握方法,学会歌唱,教师要在平时的上课细节中把唱歌的正确的方法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学会歌唱;三、创建平台,快乐歌唱,在歌唱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范唱的重要作用,创设情境,运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唱歌的平台,使学生在快乐中歌唱。  相似文献   

5.
歌唱技巧无论在理论方法,还是对生理、歌唱乐器的调节上,都必须以感觉为基础,如果歌唱技巧的掌握失去感觉的前提,歌唱将是苍白无力的.歌唱的目的是为审美、为艺术,而技巧训练是为获得高超的技巧,终极的目的是为歌唱.如果歌唱表演不遵循技巧训练的规律,不以科学的方法为前提基础,势必终将得不到技巧,不能艺术的歌唱.影响歌唱技巧提高的因素有很多,除了科学地歌唱方法之外,在技巧训练过程中还必须以心理学的相关因素对歌唱生理器官进行调控,对于抽象的科学方法进行以内在心理指引使之具象化,达到人声一体,心想,神话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周琳 《广西教育》2014,(3):173-174
分析高师音乐歌唱教学存在的偏差,提出在音乐教学法课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应让学生树立儿童歌唱教学的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少儿歌唱方法技能训练。  相似文献   

7.
歌唱中存在的音准偏差(也称之为跑调),会给歌唱者及听众带来很大的困扰。在歌唱教学中,教师要为歌唱者营造良好的歌唱氛围;歌唱者要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加强正确的歌唱气息对抗力训练,并锻炼和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切实解决好这一歌唱中存在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歌唱发声练习方法正确与否是提高歌唱水平的基本条件。本文针对学生在学习歌唱过程中,存在的学习误区及问题,借鉴相关专家对歌唱发声技术的研究方法与成果,结合本人对歌唱教学研究与演唱实践,从身体姿势、气息运用、歌唱腔体、声音位置、咬字技术等技巧练习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地阐述,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解决了学生在学习歌唱过程中“练什么”和“怎么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呼吸方法的运用是声乐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是声乐演唱的基本功,歌唱呼吸方法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本文将从歌唱呼吸与日常呼吸的比较、传统歌唱呼吸的继承和新时代歌唱呼吸的创新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0.
罗秀梅 《儿童音乐》2013,(10):68-71
<正>正确的呼吸对于歌唱艺术是十分重要的,歌唱呼吸是声乐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我们在声乐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本文拟从歌唱的实践出发,探究歌唱时的呼吸状态,并归纳出唱歌时吸气和呼气的几种练习方法,以期提高声乐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11.
歌唱心理因素在声乐演唱和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对歌唱心理的概念以及歌唱心理对歌唱效果的影响,分析演唱者中紧张心理的产生原因;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音乐的感知、注意力、记忆以及内心听觉这五个方面的内容,简要论述声乐教学中对良好歌唱心理培养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2.
歌唱艺术的表现手段是声音、感情和动作。在歌唱过程中,技术的娴熟、感情的充沛是歌唱二度创作的必备条件。但是歌唱过程又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应随时调整各个器官、各个部位的动作,而核心问题是心理控制的能力,即歌唱对自己的心理调节与控制。音乐艺术不是单纯的歌唱方法和各种技能技巧的训练。而是歌唱全面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不容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歌唱心理对演唱的作用和影响。歌唱心理是歌唱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心理现象的反映,认知歌唱者在歌唱学习、艺术实践中的心理变化规律,是提高演唱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音乐艺术心理学与音乐教学始终贯穿在音乐的教与学的过程中,歌唱心理支配和影响着技能技巧及音乐情感的发生和发展。歌唱心理意识的外在反应就是歌唱的行为,所以说歌唱艺术是人的歌唱心理的艺术.  相似文献   

13.
歌唱艺术是以音乐为载体,通过语言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是音乐与人文社会的完美结合的一种艺术。声乐学习的过程,即训练歌唱呼吸、共鸣状态、歌唱语言、位置统一等歌唱基本要素,再将其灵活运用于歌唱之中。然而,不论在歌唱基础技能训练还是在歌唱表演中,身心与情境的相互配合对于歌唱艺术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作者通过对声乐教学课堂的实践探索以及对分析研究,提出了高等师范声乐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4.
歌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主要载体。我采用听、唱、游等形式多样、动静结合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引入到充满喜悦和快乐的歌唱情境之中,教给学生歌唱的方法,培养学生好的歌唱习惯,让学生体验与同伴一起歌唱的乐趣,并能主动地在同伴面前自然、自信地演唱歌曲。一、创设歌唱情境,激发歌唱兴趣在歌唱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努力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让课堂教学具有趣味性、  相似文献   

15.
歌唱艺术的表现手段是声音、感情和动作。在歌唱过程中,技术的娴熟、感情的充沛是歌唱二度创作的必备条件。但是歌唱过程又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应随时调整各个器官、各个部位的动作,而核心问题是心理控制的能力,即歌唱对自己的心理调节与控制。本文旨在分析声音教学中歌唱心理的作用以及歌唱中产生心理失控的原因,同时,提出了几点提高心理调控能力的方法,供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歌唱语言与歌唱发声中字与声相互结合的关系来谈谈歌唱,咬字、吐字的重要性。联系教学实践具体地阐述了在歌唱中如何把字咬清吐正的方法,做到"字正腔圆",更好地表达歌曲深刻的思想感情,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根据教学实验和探索认为,培养学生歌唱能力教学的思考在实际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达到了预期效果。培养学生歌唱学习的兴趣,情感体验,提高了审美能力,这也是结合新课改以来的教学要求。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把歌唱技能练习结合到歌曲演唱的教学活动中,能激励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追求和探索歌唱的美感,并拥有一定的歌唱能力。  相似文献   

18.
谈声乐教育中情感和心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娟姬 《文教资料》2008,(33):135-137
歌唱情感和歌唱心理对声乐实践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是发挥最佳演唱水平的可靠保证.本文对歌唱情感和心理在声乐表演中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对在声乐教学中如何把握歌唱情感进行了分析.结合教学经验,本文作者对不同心理特征的学生在歌唱心理的把握上提出了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9.
声乐是研究歌唱方法的学科。每个学习声乐的人都应该探求最适合自己的歌唱方法,在声乐学习中应该寻找适合自己的老师;学习相关的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建立歌唱的通道,运用整体歌唱意识;找出自身歌唱中的薄弱环节,有目的地进行练习;提高声乐综合素质,全面提升艺术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减少盲目性、少走弯路,尽快提高声乐演唱水平,在声乐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20.
邱田 《辽宁高职学报》2008,10(12):97-98
高职院校的声乐专业教学内容离不开歌唱时的呼吸与心理教学。歌唱的呼吸方法是美好声音的基础和出发点,而呼吸方法的训练是建立在复杂的心理活动之中的,在声乐教学中是难点。从心理规律方面探索声乐教学中呼吸技能和歌唱心理的教学规律及方法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