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创造条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基础知识出发,并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真正体验了数学的本身价值。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
教师要创设一切条件,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形,通过与生活的联系,充分体现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励学生更好地学好数学。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学习有用的数学”,旨在说明要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创设一切条件,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形,通过与生活的联系,充分体现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励学生更好地学好数学。  相似文献   

4.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那么怎样走进生活学数学,提高课堂效率呢?下面谈几点自己的体会。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生活数学"情境就是模拟生活、再现生活,使课堂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要源于生活,贴近生活,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创设一切条件,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形,通过与生活的联系,充分体现数学的价武,从而激励学生学好数学。那么,如何让生活走进我们的数学课堂呢?  相似文献   

6.
梁凤珍 《广西教育》2010,(29):48-48
数学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这一观点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课程内容改革的共同取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数学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在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生活与数学问题的有机结合,构建知识模型,适时进行鼓励,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数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课堂上,教师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领悟数学的真谛,领悟数学的奥秘,对数学产生浓浓的兴趣,使数学课堂绽放"生命之花"。  相似文献   

8.
正高效课堂实施以来,我校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和实施高效课堂,以求达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的愉快。怎样才能使数学课"活"起来,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自主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发现问题,在生活实践体验活动中探究数学规律,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并引导每个学生在体验中得到发展。一、生活体验1.课前体验。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兰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小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历,有些知识学起来感到吃力,这就需要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因而数学教学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才能逐步实现数学课程的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从而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引导学生把数学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  相似文献   

10.
<正>小学数学教学不应该只是刻板知识的传授,而应该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的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通过数学活动的教学,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学习有用的、活生生的数学。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把抽象的数学还原于生活呢?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