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语文教学的美育主要体现在揭示教学内容的内在美、情境美,在此基础上实现学生与课文作者情感的融合、共鸣等。小学语文教学落实美育渗透的途径有:课文中的插图、教师的范读、学生的朗读、作文中的渗透。  相似文献   

2.
陈斌 《现代语文》2013,(11):59-61
教学中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反复吟诵,涵咏咀嚼,仔细玩味,真正进入作品的内在境界,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进而引领学生进入文学艺术的殿堂,邀游在美的海洋中。语文课文意境美的表现:情景交融的诗意美,课文立意的含蓄美,思想情感的崇高美,意境整体的和谐美。语文课文读出意境美的实现:一是教师范读,配乐诵读,感受意境美:二是角色诵读,品味诵读,体悟意境美。  相似文献   

3.
<正>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这不仅是教学大纲的要求,更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使学生感知作品的自然美,从而逐渐深入体会作品的神韵美,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在发现美的基础上,进行美的创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美育渗透。一、初步感知自然美1.声情并茂的范读朱光潜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显然感悟作品的自然美,首先从朗读开始。教师充满感情、抑扬顿挫的朗读,可  相似文献   

4.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我们追求多彩灵动的语文课堂。课堂情境的创设,离不开语文教师的范读。教师的范读,应以情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解读能力,走进作者的世界,注意节奏把握。  相似文献   

5.
朗读,尤其文言文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辅助环节,但教师往往注重追求范读、齐读、自由读和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多样化形式,却很少对文本的体味、钻研、涵泳予以关注。在枯燥的文言文教学中,笔者根据语境,"添枝加叶"创设情境美读,激发了学生兴趣,同时通过有趣的美读,学生读出了人物形象,读出了作者感情,读出了文章主题,还原了语文的本真。  相似文献   

6.
樊亮 《语文天地》2012,(22):53-54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教师的范读费时费力,于是把范读的舞台让给了多媒体或学生,甚至直接舍去。语文教师应该重拾传统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教师范读的独特作用。教师为何弃范读而不用呢?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增加语文教学的深度,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创设审美意境。文学作品一般是在景物的传神写照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作品的思想感情的。文学作品的意境正是作者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外界景物)融合为一的结果。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教师必须设法把学生带到文学作品的意境中去。为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注意作品的范读(一般指短篇)。教师范读得好,往往是审美教育的先导。在范读课文时,教师应该以强烈、饱满的感情和自…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一位爱生敬业的语文教师应该善于发现语文教学中的美,从文章范读、解读到字、词、句及文章结构美的赏析,鼓励学生以愉悦情感去体验创造美,充分挖掘语文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审美教育。审美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和欣赏美的能力。语文课本中有不少优秀的作品,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描绘了一幅幅大自然的美丽图景,充分展示了作者对生活、对美的憧憬。语文教师在讲授这些作品时,应注意充分挖掘作品的审美功能,使学生能够激发审美直觉,达到陶冶情操、美化心灵的目的。一、通过听觉,诱发学生去想象美、欣赏美语文教学中不少作品文质兼美,教师应该诱发学生对课文产生审美联想和审美想象,体会课文所包含的自然美、生活美、形象美和艺术美,产生积极心理反应,激…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具有丰富的美学内容 ,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 ,就要在语文教学中力求作到 :范读课文要有音韵美 ,讲解课文要有鉴赏美 ,板书设计要有艺术美 ,教态要有感官美。  相似文献   

11.
陈奎 《语文天地》2016,(5):9-10
文学鉴赏是通过阅读作品文本,对作品的语言特色、艺术形象、写作技巧、蕴含情感乃至作者个性、写作背景等,进行感悟、品味、赏析、剖析的过程。文学鉴赏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它贯穿于语文教学各环节。近几年来语文教学中更加强调文学鉴赏,以期通过文学鉴赏引导学生发现文学之美,让学生在美的意境、美的感受和美的体验中不断提升自身文学鉴赏能力。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运用多种途径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朱延香 《考试周刊》2014,(30):34-34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要打造多彩灵动的语文课堂,回归语文本真的课堂,以及呼唤个性张扬的语文课堂。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离不开语文教师的范读。教师怎样恰当运用范读呢?作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阐述看法,和同行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教师如何引领学生发现语文之美、感受语文之美?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我作了如下尝试。一、亦吟亦诵,品味语言文字的音韵之美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有的讲究韵律格式,表现出一种形式美、韵律美、凝重美。语言大师们借此特点写成的文章,声调婉转,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旋律优美,或吟或诵,美感无穷。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甚至要熟读成诵,使学生感受文学的音乐美。朗读包括教师的范读和学生的朗读,这是引领学生感受语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学离不开范读,教师范读、专家配乐范读、学生范读,都可以带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触动。对于范读投放时机的选择,教师需要做出深入的探究,课堂导入、经典文段学习、重点突破、对比鉴赏等环节,都属于范读投放的最佳时机。教师要给出必要的引导,让学生在范读聆听中产生学习动力。  相似文献   

15.
魏惠兰 《考试周刊》2014,(75):33-33
<正>新课改下,在小学语文课本里,每篇课文的学习目标中都有这样一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实要抓好朗读教学,必须从低年级的朗读教学抓起。那么怎样才能激发低年级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呢?通过实践,我觉得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训练。一、精彩范读,让学生"想读"所谓范读,有教师范读与录音范读。这是教师常用的范读方法,也是学生最早接触的朗读形式。在教学中我们要发挥好  相似文献   

16.
<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诵读,培养学生正确的诵读习惯,以帮助学生感知文本内容,融入自身情感与经历,与文本产生共鸣,从而领悟文本内涵。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诵读,使其在诵读中品味语言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优化。一、注意范读,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对于学生而言,尤其是小学生,他们一般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范读能够很好地开阔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课文的理解程度。因为小学生自身的阅读和理解水平不是很高,对于课文中有些内容理解并不全面。教师范读就能够很好地帮助小学生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学生由于个人知识内容有限,在具体的语文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遇见不认识的字,不理解课文内容等一系列问题,这时教师就可以很好的通过范读,帮助小学生体会课文思想,掌握范读技巧。  相似文献   

18.
靳晓宁 《教育教学论坛》2012,(13):230-231,182
教师的范读,能有效地帮助学生逐渐掌握朗读的规律和技巧,有助于学生全身心地走进文本中,走进作者的心灵,有助于增强语感,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抓住范读的时机,注重并指导个性化朗读,帮助朗读技巧的提高,真正发挥范读的作用,最终达成其语文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范读”是语文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我们几乎都是听老师“范读”长大的。要是说教师的范读影响了我们大家朗读能力、理解能力的发展,大家可能接受不了。在新课改的今天,用新的教育理念来审视语文教师的范读,我们觉得将范读,尤其是将教师的“范读”前置确实弊端多多。教师范读似乎总留有对学生不放心的“教师主体”的影子。教师范读,学生只能模仿;教师范读里所流露出的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影响学生对课文其他角度的理解;用新课改理念来思索,它存在抑制学生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副作用。因而,要改变教师范读在课堂教学结构中的位置,应将教师的“范读”放在学生充分朗读、理解之后。这时,教师的范读就变成学生对课文理解的一个参照:朗读的参照,理解的参照。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改变教学方法,进行理想教育和综合实践课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也可以通过在语文教育中渗透美育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就是通过语文教学中的作品所包含的作者的情感、所塑造的语言美、生活美、艺术美、情感美、创造美等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陶冶、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欣赏美、发现美、体现美的能力,达到进一步达到激发兴趣、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