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关于课堂教学的艺术,无非是八个字:即"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根本上也只有"材"和"序"两个字而已。"材"的理解是很宽泛的,学生是"材"、教师是"材"、多媒体是"材"、文字是"材",等等。至于"序"呢,事实上怎么安排都有个"序"。"材"本身也蕴含着"序"。本文试以"用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古代,"能"字不是如今"能力"、"才能"、"能源"的"能",它是动物"熊"的意思。所以我说,古代"熊"字是真"能"。甲骨文的"能"是一个象形字,形状就是一只竖画着的"熊"样。到金文时把"熊"横了过来,左上方是"熊"的耳朵和头,左下方是"熊"嘴里叼的一块肉(月),肉(月)的后面是前腿;右边是"熊"的尾巴和后腿。小篆把"熊"变成了上下结构,重点突出了"熊"的头部,下面是叼着的肉和它的前后腿。楷书完全线条化了,已看不出多少原来的"熊"样。  相似文献   

3.
"被"是"衤"部小精豆总是将"被"字写成"礻"部。要知道"被"字不能是"礻"部,这是为什么呢?用"被"字组个词语,你就明白了。棉被,夹被,毛巾被……现在,你是不是已经理解了"被"字的意思了——被子。被子,一般是用布或绸缎做面,用布做里子,装上棉花或丝绸,所以"被"是"衤"部。"嗽"字的右边是"欠"小精豆提醒小朋友,"咳嗽"的"嗽",它的右边是个"欠",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一咳嗽,欠吃药了。这样记,很简单吧。  相似文献   

4.
正转变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在"趣"上动脑筋,在"导"上下工夫,在"活"上出花样,能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而发展个性、培养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一、转变观念是高中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体现素质教育,首先必须转变观念。一是教育对象变"少数"为"全体"。二是教学目标变"片面性"为"全面性"。三是教学活动变"被动性"为"主  相似文献   

5.
专家型教师不是"天生"的,但"先天"非常重要。专家型教师不是"自封"的,但"自立"非常重要。专家型教师不是"自说"的,但"主张"非常重要。专家型教师不是"教匠",但"上课"非常重要。专家型教师不是"作家",但"写作"非常重要。专家型教师是可培养、可开发、可打造的,是有可循的途径、策略与模式的。专家型教师的生成,需要自主与他主,需要政策与环境,需要制度与机制,需要社会与经济等保障体系的积极影响。个人"先天"因素是根基,执业"环境"是基地,机制"培植"是催化,团队"氛围"是助推,价值"追求"是后力。  相似文献   

6.
正"减负"既是"老"话题,也是历久弥新的"新"话题;既是应该冷静对待的"冷"问题,也是总被炒作的热火朝天的"热"问题。笔者在基层工作三十多年,对此有一点另类思考。一、就群体而言,"课业负担过重"是个伪命题用百度搜索"什么是课业负担",相关条目近4,810,000个,可见,当今社会对"课业负担"的关注度之高。笔者认为,要厘清"课业负担"的概念,必须首先明确什么是"课业"、什么是"负担"以及"课业"与"负担"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预设"和"生成"这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融入到了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而我则认为":生成"总在"预设"后。学生自发生成的活动与教师的预设活动是不可分割的,两者是相互交融,有效渗透的,即"生成"需要"预设"来引导,"预设"是"生成"的前提条件。"预设"与"生成"是相互依存的,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  相似文献   

8.
《邢台学院学报》2016,(1):135-137
陶渊明远离了当时舆论与风尚的激流与漩涡,而过起一种"闲居"或"隐居"生活,所以"闲"是他生活的常态,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心有常闲"。"闲"自然指生存时间的"闲暇",更多是指生活心态意义上的"悠闲"。虽然他很"悠闲",但是也时时流露出"闲居寡欢"的几分"寂寞"。但是陶渊明的"寂寞"是一种"风流",反过来也可以说,陶渊明的"风流"是一种"寂寞"。也可以说"寂寞"是"风流"的土壤,而"风流"是"寂寞"的花朵。陶渊明"寂寞"与"风流"的内核是"逍遥自闲",而"逍遥自闲"是一种"傲然自足"的诗意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9.
"教学""有效教学"和"好的教学"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基本义,"有效教学"和"好的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引申义。发生了"教"和"学"的活动不一定发生了"教学活动"。"有效教学"从效果的角度研究教学问题,其关键词是"效率";"好的教学"从规范的角度研究教学问题,是对教学的伦理性规定,其关键词是"正当"和"应当","好的教学"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非乐"是墨子美学的表象而非墨子美学思想的本质内容,它是建立在"利人"与"实用"等基础条件之上的"今"时观点。墨子美学是"有用为美"的实用主义美学,是"利人为美"的人本主义美学,是"合宜为美"的辩证主义美学,其本质是建立在"有用为美"、"利人为美"、"合宜为美"基础之上的辩证统一,是实用主义、人本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辩证统一,是主体行为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1.
《论语》中有三个十分重要的概念,首先是"仁","仁"是《论语》一书的核心思想,也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一生都在实践着"仁",并且提出了实现"仁"的两种方式,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其次是"礼","礼"是《论语》一书中仅次于"仁"的重要概念,"礼"是"仁"的表现形式,而"仁"是"礼"的思想内容。再次是"中庸",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就是说,"中庸"是一种"至德",一般人是无法企及的;而"子见南子"正是"中庸之德"的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2.
张小路 《教师》2013,(10):28-28
陶行知先生原名是陶文濬,后改为知行,又改为行知。"行知"一词就取自于《王阳明全集》的第一卷——《知行录》里的一句话"某尝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从陶先生改名的举动可以看出他对"知"和"行"认识的变化。"知"在"行"之前说的是"理论知识为实践的源头","行"在"知"之前强调的是"实践活动为知识的源泉"。"行知合  相似文献   

13.
自《说文》以来,各类典籍对古人"跽"和"长跪"的解释一直不够清楚明白,导致了很多误解。"跽"是在"坐"的基础上,改脚面平贴于地为前脚掌蹬地,是"立"与"坐"之间必不可少的一个过渡动作;"长跪"是在"跪"的基础上,上身微微前倾,此处"长"是"前伸"的意思,"长揖""长跽"之"长"也是"前伸"的意思。  相似文献   

14.
你用对了吗?     
"书"与"书籍""书"和"书籍"所表达的概念是相同的,都是指"装订成册的读物",但在使用时是有所区别的。"书"可以指个体,也可以指集合体。如"我买了一本书",这里的"书"是指个体;"书是知识的海洋",这"书"是指集合体。"书籍"则只能指集合体,不能指个体,不能说"我买了一本书籍"。  相似文献   

15.
正"真学课堂"是在针对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过程中出现的形式主义伪高效课堂而提出来的新型课堂模式。它的基本内容涉及六个方面:自主先学是"真"学习,小组合作是"真"互助,课堂展示是"真"交流,质疑问难是"真"问题,教师讲授是"真"需要,当堂反馈是"真"训练。于是就产生了学生怎样自主先学才是"真"学习,怎样合作才算是"真"互助等一系列的问题。笔者从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中  相似文献   

16.
孟子"浩然之气"是通过"诚"联结"德性",他认为"德性"是由"思诚"进而"明乎善"所显现出来的。同时,"德性"也是"性之至诚"的体现。孟子把对"诚"的追求,作为体现"浩然之气"内化的仁义功用的本质,并最终显现为"德性"。这个过程既是"浩然之气"内化为"德性"的过程,同时也是"德性"显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导学"是主线,"互动"是形式,"导"是前提,"学"是目的,"动"是根本。立足新课改,坚持"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探讨初中地理教学中"导学互动"的几点举措。  相似文献   

18.
郑板桥的"聪明"和"糊涂"是做人处世的两种方法,各具有其特定的含义。郑板桥的"糊涂"观是富有"怪"味的"糊涂"观,是现实主义、保险主义的"糊涂"观,是克己利人的"糊涂"观,具有团结协作、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19.
这个标题是作家陈闯为其中篇小说《月光罩灯》创作谈的标题,当我读到这个标题时,着实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当年"何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是一代伟人的"当年"。"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这是英雄的"当年"。"故人犹作旧眼看,谓我好尚如当年。"这是别人眼中,"我"的"当年"。"当年"是青春勃发的"说走咱就走",当年是"带着理想上路"的最初出发。  相似文献   

20.
"相形见绌"是个成语,其整体意思是"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绌",读chu,有"不够、不足"的意思。"相形见拙"不是一个固定的四字格词语形式。"拙",读zhuo,有"笨"的意思。因"绌"与"拙"字形相近,常被一些人用混,错误地将"相形见绌"写成"相形见拙"。但是,因"绌"与"拙"都是指不好的意思,都是指差距、不足的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