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传统的译者主体性做出了新的阐释。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李美华和傅东华翻译的《飘》,探讨了女性译者在翻译处理上所发挥的译者主体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译者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整个翻译活动过程中的彰显,译者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肯定,因此对于译者主体性的研究也日益成为译界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国内外各翻译理论流派纷呈,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呈现出多维视角,本文旨在总结、分析和反思多个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各翻译理论视角研究下的切入点、侧重点及其局限性,为译者主体性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以及多维视角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探讨翻译过程的复杂性和译者在每一个环节的主体性与制约性的体现,论述了译者在多元文化系统内运作所具有的文化主体性和制约性,以《红楼梦》两译本为例,从主客体两方面分析翻译过程中译者的文化主体性和制约性。  相似文献   

4.
互文性在广义上是指文本之间的一种依赖和指涉关系.将译者主体性置于互文性的视角之下进行研究,一是有助于把握译者主体性发挥的纵深层次;二是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维度.从互文性的视角来考察翻译的译者主体性,可以揭示出在翻译过程中的三个不同阶段,即阅读阶段、阐释阶段和二度创作阶段,具有三重身份的译者(读者、阐释者、第二作者)发挥...  相似文献   

5.
译者是连接原文和译文的纽带,在翻译中占有特殊重要的作用。文化转向后,译者的主体性问题受到翻译界的关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强调译者的主体性,并在原作与译作的关系、忠实的原则及意义的差异等方面有着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得益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影视字幕翻译作为一种文学翻译对中外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日益显著。由于其特殊的限制因素,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评价标准和翻译策略与传统的文学翻译大不相同。斯坦纳的阐释翻译学理论认为理解即翻译,主张采用补偿策略来处理翻译中的难点问题,对影视字幕翻译有很强的解析力。基于阐释学翻译理论,译者可以根据字幕翻译的特性灵活采用补偿策略来提升译文水平。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译者主体性涵义的阐述,结合实例以及参照文献对译者主体性的意义进行简要研究,明确了译者本身在整个翻译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阐释发挥译者主体性在翻译活动中的必要性,虽然其受制于诸多因素,源语与译语的文化内涵差异、作者与译者语言思维方式不同等因素,但最终目的都是服务于在本质上提高翻译的质量,尽量缩小译入语与译出语在文化心理和民族情感上的距离,更好的展现原作的风采与情感。  相似文献   

8.
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主体,传统的译学研究遮蔽了译者的主体性,使译者地位长期边缘化.在解构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译者的中心地位逐渐得到肯定,翻译被看作是主体之间的对话,但是解构主义夸大了个体主体之间的差异,忽视了社会主体共性的一面.以具体作品为例,文章分析了文学作品复译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译者的身份在翻译研究中一直备受争议和关注,在传统译论中大都处于一种边缘地位,被置于"隐形"状态,但随着西方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出现,翻译主体的研究逐渐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并确立了译者主体性的地位。本文拟以《浮生六记》为研究对象,探讨译者在翻译文本选择中主体性的彰显,着力分析译者主体性诸如文化取向、人生哲学、生活经历、审美态度、翻译目的中等主观因素是如何在翻译文本选择中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珍妮·凯利、茅国权英译本《围城》中的讽喻的深入研究与剖析,从译文选词、翻译目的、翻译策略、形象再现等方面探讨两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表明,哲学阐释学中的视域融合理论对于解释译者主体性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译者在处理讽刺性比喻修辞手段时,为了保留原文的特色,采用了直译、意译、归化、异化、加注和解释等翻译策略,在翻译实践中践行了他们的翻译思想,充分发挥了主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