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育者将教育的目的隐藏在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之外的生活环境、特定形式的活动等而开展的教育。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开展与显性教育互补的隐性教育,可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侧重点上,一直存在重视显性教育而忽视隐性教育的不良倾向,显性教育在现实环境中如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等确实存在其实效性.但是,在网络环境中,由于网络本身所具有的虚拟性、匿名性、自主选择性等特点,决定了显性教育的局限性.在分析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得出隐性教育在网络环境中存在的独特优势,并进一步探索其有效实施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试析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的,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自觉运用隐性课程理论,注重开发利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比较隐蔽的形式,使受教育者在无意识间获得某种思想或经验的教育方式。它包括以大学校园的物质环境为载体的物质形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以学校的管理制度为载体的制度形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和以大学精神为载体的精神形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有效应用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发挥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最大功用,要着重开发以上三个方面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性,营造高校全员育人的教育格局.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理念缺失、资源开发不足、高校教师的隐性素养不全面等问题,提出一些策略:高校要转变教育理念,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加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并建立健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环境中的不适应性日益凸显,实效性不断弱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相对应的概念,具有隐蔽性、渗透性、自主性等特点,它是传统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构建需要遵循方向性原则、受教育者主体性原则、借鉴创新性原则和实效性原则,它主要包括校园文化、校园生活、隐性课程、师德师风和社会活动体系等五个方面。现阶段,构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立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结合的新模式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用“理论灌输”方法,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界不断地探索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其潜隐性等独特优势有效地弥补了显性教育方法的不足。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挖掘大学课程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培育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7.
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君 《衡水学院学报》2009,11(6):107-109
以"灌输式"为主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难以满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面对变化了的世情、国情和教育对象,不断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方法、途径和载体,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刻不容缓。在分析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网络信息技术使得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开放多元,思想意识也日益活跃,致使思想政治显性教育的优势逐渐丧失,隐性教育的作用则逐渐凸显。针对思想政治隐性教育过程中存在问题和不足,教育者应当转变教育理念,挖掘隐性教育资源,推动显性与隐性教育深度融合;建设隐性教育平台,努力营造隐性教育氛围。通过分析研究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尝试探索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方法及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教育方法是相对显性教育方法的一种全新教育方式,具有潜隐性、渗透性、自主性等特点。隐性教育方法具有独特优势,它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显性教育方法的不足。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运用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高校隐性课程的渗透作用、校园文化环境的陶冶作用、社会实践的育人作用和教师主体人格的感召作用。  相似文献   

10.
面对崇尚自由、民主、独立的"80后"大学生.显性教育的某些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似乎还远远不够,而隐性教育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贴近当代大学生为人处世的理念,弥补并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教育,达到了施教者的目标.从隐性教育的特点、作用、方法三方面,具体阐述了隐性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1.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的.是指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教育者将教育的意向、目的隐藏到大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和特定形式的活动中,使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以外的校园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者的思想和内容,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包括显性教育资源与隐性教育资源,隐性教育资源具有内容丰富多样、影响潜移默化、覆盖范围跨越时空的特点,在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校园文化环境、专业学科教学、教师人格魅力、实践活动等,挖掘隐性教育资源对于提高大学生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素质、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大学生主体性意识不断增强,传统的显性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需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与传统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相对应的教育方法显得更加重要。树立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师爱观,是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丰硕成果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不断涌入,对青年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因此,在受到外来文化影响的大学生中开展"灌输式"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显得单薄和苍白,而隐性教育作为显性教育的有益补充,能很好地减弱青年大学生的逆反心理,以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旨在研究和探索出基于隐性教育理念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适应德育大环境、大学生心理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的优势,可弥补通常的显性教育的不足。高校应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以及努力创新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16.
当下大学生主体意识强,社会化程度高,自信张扬、叛逆性强,我们一贯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已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益日益减弱.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和反思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重视和加强自我内化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并尝试探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相关路径,从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从阐述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以及特点出发,较为新颖地将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按照依托载体的不同划分为四种基本形态,并进一步提出了开展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即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活动中渗透隐性教育、整合课程隐性教育资源等。这对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日益复杂多样,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长期偏重于显性教育模式,而对兴起于国外的隐性教育模式重视不足。究其原因,既有理论研究的欠缺,也有教育理念的落后,更有隐性教育资源开发不足等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发挥隐性教育模式的优势,从教育理念的更新、校园文化的整合提升、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互融合、"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打造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五个方面构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从而形成显性教育模式与隐性教育模式相得益彰的立体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教育目的的隐蔽性、教育手段的灵活性、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教育过程的平等性、教育效果的长期性等特征,能够弥补传统显性教育的不足。因此,当前受到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高度重视。隐性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通过显性课程的渗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发挥互联网隐性育人作用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周宏伟  谢钢 《高校教育管理》2013,(2):106-109,124
“90后”大学生是指1990年至1999年年底为止出生的进入高校校园的大学生,传统的显性教育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90后”大学生的现实需要。通过比较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优缺点,提出发挥好浓郁的校园文化、教师的师德师风、手机网络等新媒体的载体创新、大学生实践活动、团体辅导方法等多种“隐性”的途径和方式,使用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教育方法,不断提升“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