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国作家莫言能获得最诺贝尔文学奖,与其大胆创新、先锋实验的作品语言有着密切关系。本文以冯广艺教授《变异修辞学》一书第三章"聚合关系变异"中的有关理论,赏析莫言小说语言中色彩变异和语体变异两种模式,从而分析得出其变异修辞的相关价值和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2.
莫言是一个语言本体意识很强的作家。他在创作中不仅仅将语言看成一种工具——如传统作家凭借娴熟的技巧,操纵语言去捕捉事先设置的故事与人物;相反,他很重视语言自身的特点。对莫言来说撇开语言去谈论其故事与人物是难以想象的。或许因为莫言具有太强的感性特点,因此他更常感到来自语言的窘迫。一方面他要凭借语言去摄取那个变化万千的世界,表现自己极其丰富的情绪、感觉与体验,另一方面却觉得日  相似文献   

3.
莫言是一个语言创新意识很强的作家。他的任何一部作品都可拿来细细品味。对莫言来说,除去语言将人物和故事捏合在一起是无法接受的,他拓宽语言的表现技巧,打破传统语言单一、乏味的陈述,用心灵体察百无聊赖的民生,加上想象的构成,其语言的表现效果超出了常规,展现在读者面前不觉突兀,反而奇崛瑰丽,具有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4.
作家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在文学界、影视界掀起了一股"莫言热"。由此,莫言也从一位"有限度"的作家成为众人瞩目的"文化英雄"。在这股"莫言热"的背后,需要冷静地思考:莫言的成功不单单是因为其获得了诺奖。莫言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别具一格的文学审美判断力,悲悯的人间情怀,以及非凡的创作个性让自己的作品与众不同。基于此,主要对莫言作品中的美学元素进行充分的挖掘,对表现力、作家审美判断力以及评奖制定进行分析和思考,在此基础上,完成对文学审美价值判断尺度的探索和把握。  相似文献   

5.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中、美作家代表,莫言和莫瑞森都可以称得上是“丑艺术家”:莫瑞森的作品展示了美国上个世纪60年代进入后现代时期的审丑盛世;而莫言的作品则展示了中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进入后现代时期的审丑特点.本论文通过展示“两莫”作品中的外表之丑、自然之丑、语言之丑和意象之丑探讨人物的人生之丑和人性之丑,并最终指出历史之丑是一切丑陋的根源.审丑的目的在于:认识丑——改变丑——通向美.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当代,尤其是1985年的中国文坛上,莫言可谓名噪一时,独领风骚。本文从莫言小说的感觉世界入手,认为其创作中独特的艺术感觉在于毫无节制的“审丑”。  相似文献   

7.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被授予中国作家莫言,他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的作品将幻想与现实、历史和社会视角等融合在一起,他作品中营造的世界,会令人同时联想起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同时又从中国的古老文化和口头文学传统中寻找写作的出发点。10月11日,中国作家莫言被评为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如果最近几届  相似文献   

8.
伍丹  朱渝 《文教资料》2010,(26):20-21
莫言,中国20世纪80年代极具活力的作家之一,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写作风格素以大胆见称,在文学界掀起了轩然大波。而莫言小说受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较多.作品中充满神秘、诡异、朦胧、空灵的氛围。本文从莫言小说的语言风格、故事情节、叙事手法三方面出发.对魔幻现实主义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作一个简要的解读.  相似文献   

9.
莫言是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的作品在获奖之后受到了越来越多影视圈人士的关注,如何改编莫言小说成为摆在电影人面前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小说文本的选择、改编风格的追求以及改编方法的适用三个方面总结了以往莫言小说电影改编的经验,希望这对中国电影人开发"莫言小说"这座文学宝库有一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白先勇堪称当代中国作家之翘楚,他的作品流淌着悲天悯人的情愫。他的小说打破了文学语言的传统信条,看到了"丑"的语言所蕴涵的巨大能量。他用独特的话语形式,通过自己的审丑体验和审美情趣,勾勒出人类内心深处的痛楚、荒谬和虚无,强化了对现实人生的否定态度,批判了人性的灰暗和邪恶。审丑语言,既表现了白先勇对历史流变下人类命运的感悟和思索,又满足了语言陌生化的审美需求。"丑"的语言使白先勇的小说产生了无限张力。  相似文献   

11.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19时,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籍作家在与诺贝尔文学奖上百次擦肩而过之后,莫言终于获得这一荣誉。瑞典文学院当天在一份新闻公报中说:"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莫言与余华小说结构、语言、人物形象等因素的细致分析,阐述了作者在阅读两位作家的作品时,所产生的不同阅读感受。进一步指明二者作品存在的不同之处与引人之处。  相似文献   

13.
莫言是新时期较早树起反叛语言规范大旗的先锋作家,他的天马行空、汪洋恣肆的语言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实验小说的成就;他坚持个性化写作,用变异手法对语言进行创新实验,依据感觉找语言,用特殊的语言使感觉得到最生动的表现。在词语创新方面,其途径大致有两类:一是用变异手法改造旧词,二是在现有词汇外自创新词。莫言的语言实验提供了许多成功的范例,但也留下一些失败的例证。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莫言与余华小说结构、语言、人物形象等因素的细致分析,阐述了作者在阅读两位作家的作品时,所产生的不同阅读感受。进一步指明二者作品存在的不同之处与引人之处。  相似文献   

15.
莫言是新时期以来最具创新意识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喜欢用绚丽的色彩语言表达丰富的主观情愫;善于打破语言约定俗成的惯例,自出机杼,新人耳目;语言叙述风格或诗意浓郁,或酣畅淋漓,或诙谐幽默,或土气十足,斑斓多彩。  相似文献   

16.
莫言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他擅长用各类修辞手段表现笔下人物形象,其中移就辞格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修辞方式。移就格帮助莫言创造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语言效果,并使其小说中交错的时空和精神世界得以丰富和生动起来。  相似文献   

17.
莫言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他擅长用各类修辞手段表现笔下人物形象,其中移就辞格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修辞方式。移就格帮助莫言创造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语言效果,并使其小说中交错的时空和精神世界得以丰富和生动起来。  相似文献   

18.
莫言是一位极具活力的作家,他的小说美丑并存,苦乐相依,生死循环,在一片混乱的场景中开创了诡异的艺术奇观.他的早期作品有意师法著名"荷花派"作家孙犁,形成了明丽柔美的风格;中期大规模地借鉴西方现代派的创作手法,形成自由不羁、肆虐狂欢的小说世界;后期创作更偏重于在本土汲取创作源泉,小说创作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中国气派"和"民族底色".这种自"西"向"东"的回归,内蕴作家生命经验的转向,同时也意味当代文学在90年代后整体的转型.  相似文献   

19.
不同时期,我国的文学作品表达的内容有较大的差异,但对社会文化领域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西方象征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不同表现方式作品的影响下,我国的作家在作品创作中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为人们带来了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结合目前我国文学领域整体的发展形势,可知莫言的文学作品对很多作家的创作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莫言的小说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不同的作品中有着浓厚的魔幻主义及意识流色彩。这些表现手法主要来源于加西亚·马尔克斯及威廉·福克纳的相关作品。但是,莫言在深入了解这些作品文化内涵及表达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经历及我国传统文学的相关理念,创造了具有鲜明特点的魔幻现实主义。读者在阅读他的作品的过程中,既能感受到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魔幻表现方式,也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学对于各种奇异故事的特有表达方式。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影响,国内外的不同专家学者对于莫言的作品标上了各种标签,如"幻觉现实主义""寻根文学"等。这些标签的出现,对于人们更好地理解莫言小说带来了一定的作用,影响着莫言文学作品思想的良好表达。基于此,在比较文学视域下对莫言小说的独创性进行必要的探析,以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莫言的小说,从而拓宽读者在阅读中西作品过程中的视野。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作家中,莫言以语言风格独特和创作理念个性化而著称。他的语言狂乱驳杂又大气磅礴,婉约清丽又深情款款,既保留了民间话语粗野淳朴的原始风貌,又满足了艺术语言的审美需求。莫言小说中的语言不但是了解莫言文学历程的可靠凭证,也是接近莫言内心世界,把握莫言创作心理转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