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课稿】在小语教材中入选了不少像本文这样的科学小品文,如《太阳》、《只有一个地球》、《鲸》、《新型玻璃》等。学生通过阅读,认识大千世界,探索自然奥秘,扩大视野,增长智慧,从而学习语言,发展语言,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它和科学教材中的知识短文相比,虽然同样表述科普知识,但目的和作用均不相同。前者重形象,后者重理性。由于语文和科学都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都具有人文性,因此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同样是科学小品文教学的基本特点。那么如何体现呢?一、整体性——三维目标的有效融合过去教科学小品文,习惯从知识点切入,…  相似文献   

2.
说明文在九年义务教育小语教材中占有相当的数量 ,粗略统计 ,共24篇课文(还不包括童话、散文、诗歌体裁的“说明文”)。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 ,说明事物的形态、性质、特点等。学生阅读说明文对事物有所了解 ,从而获得知识。入选小语教材的说明文有两类 :一类是介绍性的科学小品文 ,它以平实的笔法 ,准确地介绍事物和科学知识 ,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等 ,如《赵州桥》、《鲸》、《太阳》等。另一类是文艺性的科学小品文 ,这类文章运用文艺性的笔调 ,以描写、故事、对话等形式来介绍知识 ,语言生动活泼有趣 ,如《蛇与庄稼》、…  相似文献   

3.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石头书》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叔叔的交谈,介绍了许多关于岩石的知识,也涉及到一些“化石”“勘探”“波痕”“雨痕”等科学术语,同时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愿望。这是一篇集知识性与人文性于一体的科学小品文。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进步,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思维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人们对自然、对世界也有了新的认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和各种生命体的共处,人对生存空间的保护,反映出人的自身逐渐走向成熟。《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第4条中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为此,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入选了不少科学小品文,这些小品文渗透现代科技意识,反映科技成果,颂扬科学家的精神风貌。学生通过阅读科学小品文,认识大千…  相似文献   

5.
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和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这两篇小品义均被收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上文言单元,而且放存一课中,比较教学是教材编者的意图,更是一线教师的最佳选择。因为同样是小品文,同样是情景交融,但细细品味,两文貌似神离,迥然有别。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第七册《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从教材的内容看,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弄清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使得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重点是理解科学做实验的初衷及经过。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利用多媒体的演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能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说明文大多是精美的科学小品文,文章通俗易懂,语言生动活泼,易于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关注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提供语文实践机会,让学生运用习得的说明方法阅读与创作,真正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科普小品文也称知识小品文,或文艺性说明文,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知识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将科普小品文选入教材,编辑的意图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奥秘的兴趣;二是如课标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即引导学生品悟说明文生动而又准确的语言。  相似文献   

9.
尹波 《教育教学论坛》2012,(22):266-267
科学小品文是语文课的内容,而不是科学课,也不是常识课。在科普文章的教学中,怎样提高生本对话的实效呢?笔者总结出:一、抓词朗读,关注情感体验;二、品味遣词,关注学法指导;三、探究说明语言,培养自主阅读能力;四、精设语言训练,科学人文共鸣;五、延伸课文,拓展课外阅读。教学中,把最多的时间交给"语文",科普小品文才能上出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科学小品文占有较高比重,但由于多数科学小品文缺乏曲折的情节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而遭到老师们的冷落——教学研究中涉及者甚少,日常教学中更是把它当成可上可不上的“摆设”文,充其量只是把它当成一种相关知识的讲解,以至于科学小品文教学中语文本体缺失。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在下面这一教学片断中见其一斑:(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  相似文献   

11.
基于《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分析,指出大纲在语言技能和文化素养教学要求上的不平衡性以及教材编写过程中盲目的学生需求分析对英语专业教材编写的影响,制约了教材编写中人文性的彰显;针对当前英语教材人文性欠缺的问题,解读了人文性的内涵,提出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应增强人文教育核心内容,民国时期一大学英文课本《大学英文选》的选材起点高,视野广,人文性强,语言典范性突出编写特点,对当前英语专业教材编写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蝉》和《贝壳》分别是香港作家小思和台湾作家席慕容的优秀作品,都是散文。 1.《语文报课标教材完全助读》第七版指出:小品文短小灵活,简练隽永.偏重于即兴抒写零碎的感想,片断的见闻和点滴的体会,是一种轻便自由的文学形式。《蝉》《贝壳》都属于小品文,都是由细小的事物,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两文篇幅短小精致,意味隽永。  相似文献   

13.
科学小品是古今中外文化园地中虽不显眼却颇具生命力的奇葩之一。现代生活中多姿多彩的风貌和人ote前的探索精神,更使科学小品异彩纷呈。这种以小见大地展示生活异彩和科学领域种种新天地并闪烁着时代2光的小品文,首先应当成为青年人特别是中小学生阅读园地的佳卉。科学小品又叫知识小品,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法讲述科学知识的文体。而小品文,原本是一种短小而隽永的散文,其特点是多取材于生活中一般不为人们注意而又具有一定意义的事物。其语言活泼轻松,准确鲜明,无论描写景物,叙述事件,还是阐明道理,介绍知识都具有深厚的意味。科…  相似文献   

14.
[说课稿] 在小语教材中入选了不少像本文这样的科学小品文,如《太阳》、《只有一个地球》、《鲸》、《新型玻璃》等.  相似文献   

15.
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要靠学习主体——学生感悟获得,而不是只有简单的讲解。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只有让学生不断触摸语言,重意会、重感受、重直觉、重自悟,才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享受情感的熏陶和启迪,凸显人文性。新课标所选的小学语文课文都是充满童趣、朗朗上口的故事,不仅蕴涵着语言、思维发展的无限空间,而且还为学生感受和体验多样情感提供了机会。我们要沉下心来,引领学生亲历阅读过程,在阅读教学中促进儿童语言发展,渗透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6.
入选教材的文言文大多是具有文学性的作品,如《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岳阳楼记》等都是脍炙人口的文艺散文;《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等写景抒情的小品文,其文学价值不言而喻;《狼》是构思奇妙、寓意丰厚的文言小说;《曹刿论战》《唐雎不辱使命》《孙权劝学》等虽节选自史书,但亦具有很强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7.
科学小品文以其笔调生动含情、知识丰富而备受课程专家的喜爱。它具有科学性、文学性和教育性,成为科学与文学融合的天然桥梁。溯古及今,我国不乏优秀的科学小品文,如《水经注》、《徐霞客游记》、《梦溪笔谈》等。此外,科学意味浓郁的古诗、谚语以及新体科学诗也属于科学小品文之列。让科学小品文成为课程资源,实现科学与文学的最佳融合,是课程研究者和开发者的重要关注点。  相似文献   

18.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第三单元有这样几篇课文:《袁隆平的寻梦园》、《航天女英雄》、《长城万里行》。教材的编写意图是通过这几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光荣与梦想的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知识与能力方面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在处理这个单元内容的时候,遇到了这样几个问题:首先,这几篇文章都是人物通讯,学生平时从各种媒体早已熟知这几个大名鼎鼎的人物,所以很难有阅读的兴趣。其次,人物通讯不如小说情节曲折生动,不如散文情感真挚,语言优美,不如小品文视角独特,语言幽默,思想深刻。如果还运用单篇处理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英语专业阅读课程传统教学模式重阅读技能训练,而轻人文价值引领、思辨能力培养以及互动探究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基于《国标》人文性与科学性的核心要求,英语专业阅读课程教学模式应做到语言能力与人文价值引领并举,思维训练与互动探究并重,强化课外自主学习与课内合作探究相融合,挖掘文本育人价值,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在思维训练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不断强化互动探究式教学,持续打造师生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奇妙的电脑》浅析及教学建议内蒙王爱勤《奇妙的电脑》一课属科普知识小品文。课文教学目的之一,是向学生渗透电子计算机的有关常识,培养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的志趣。但是,我们必须明确把握一点:这是语文课,所以还必须要从语文的角度来处理教材。也就是说,要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