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影响舆论监督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传播学的角度看,舆论监督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执行舆论监督的新闻工作者能否与受众相协调。达到这种协调,需要新闻工作者付出努力。舆论监督是实现党的监督、群众监督的有效途径,新闻工作者是党和人民群众的“代言人”,是舆论监督工作的具体执行者,真正的监督者是党和人民群众。新闻工作者要强化“代言人”意识,既是“把关人”,又是“代言人”。 舆论监督必须在内容上有所选择。解决舆论监督监督什么的问题,需要认真处理好上与下、一般与个别、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要使舆论监督取得良好的效果,应当处理好人与事、情与理、主观与客观、及时与时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要搞好舆论监督工作,需要各方面来协调和配合。除了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种监督机制,创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外,还需要切实加强新闻媒介的自身建设和管理。要提高舆论监督的质量,取得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新闻工作者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加强自身修养。本文仅就舆论监督中新闻工作者应树立的角色观念谈几点认识。一、定位观念 新闻工作者是实现舆论监督的主体,能否给自身准确定位,事关舆论监督工作能否健康进行。 新闻工作者面对自身的角色特征和角色期待,如果不能客观冷静地对待和准确地自我定位,缺乏定位观念,那么,在舆论监督中就会…  相似文献   

3.
开展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但新闻舆论监督难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我们新闻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舆论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中一种独特的公共权力监督机制,它虽不像司法监督具有强制力和约束力,但在大众的心目中它是一种具有威慑力的监督。开展舆论监督,针砭社会时弊,维护民主法制,既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也是党和人民赋予他们的一项权利。在舆论监督中,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使舆论监督取得良好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标。增强法律意识,也可使新闻工作者在舆论监督中不至于触犯法律的规定。司法实践中就有新闻记者因为泄露国家秘密、侵犯他人隐私而被判刑的先例。法律意识属于社会意识范畴,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观…  相似文献   

5.
舆论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中一种独特的公共权力监督机制,是我国政治、法治监督的重要补充。开展正确的舆论监督。弘扬正气,铲除邪恶,不仪是新闻媒体宣传的重要内容。是新闻工作者肩负的神圣职责,同时也是新闻工作者应坚守的新闻职业道德总则。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舆论监督更足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于段,为社会和谐进步、经济和谐发展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但是,舆论监督报道不断地引起纠纷、甚至引发官司,引起种种不和谐的事例也不少见。如何能更好地行使舆论监督职能,同时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官司,是新时期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6.
开展舆论监督,针砭时弊,维护民主法制,在舆论监督中,新闻工作者应具备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利用新闻媒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深入学习掌握法律、法规,是新闻舆论监督的前提。权利和义务是评判社会关系的标准。新闻工作者有责任明确自己在从事舆论监督过程中的权利与义务。我国目前虽然没有《新闻法》,但新闻工作者的行为同样受《宪法》及有关法律法规指导和约束。新闻工作者广泛接触社会的各个阶层,需要不断涉猎那些与他采访或编辑内容有关的法律、法规。对我国的法律、法规有足够的了解,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是新闻工作者业务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尤其在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大环境下,补上“法制课”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法律意识是开展舆论监督的有力…  相似文献   

8.
杜佰芳 《记者摇篮》2004,(5):52-52,50
舆论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中一种独特的公共权利监督机制,它虽不像司法监督具有强力的约束力,但在大众的心目中它是一种具有威慑力的监督。开展舆论监督,针砭社会时弊,维护民主法制.既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也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工作者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舆论监督是新闻工作者的一项权利,也是其工作内容的组成部分。舆论监督环境宽松与否、监督成效的大小,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经过近些年坚持不懈的普法教育和新闻工作者的努力,应该说,舆论监督工作已初步具备了比较宽松的社会环境。通过强有力的舆论监督,新闻部门树立起了自己的权威,群众对新闻工作者有了更多的信赖和依靠。这无疑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企盼的好事。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中,还有不少令舆论监督尴尬的事情存在,有些问题甚至还很严重。有的部门和个人出于不同的动机和目  相似文献   

10.
张颖 《新闻前哨》2001,(9):38-39
马克思曾经指出:舆论是一种“普遍的、无形的和强制的力量”,并形象地称之为“另一个法庭──社会舆论法庭”。舆论监督虽不像司法监督具有强制力和约柬力,但在大众的心目中它是一种威慑力的监督。开展舆论监督,针砭社会时弊,维护民主法制,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是党和人民赋予的一项神圣权利。 新闻工作者要履行自己的职责,搞好舆论监督,必须具有强烈的法律意识,它包括:责任意识、权利意识、事实意识、诉讼意识等。 一、责任意识 舆论监督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是一种代表人民利益的有效监督。要想发挥舆论监督的功能和作用,新闻…  相似文献   

11.
韩家平 《记者摇篮》2007,(11):24-25
舆论监督是实现党的监督、群众监督的有效途径,新闻工作者是党和人民群众的"代言人",是舆论监督工作的具体执行者,真正的监督者是党和人民群众。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12.
舆论监督是法律赋予新闻工作者的权利和义务,“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一向是群众对新闻工作者的厚望,也是新闻记者的行为准则和最高追求。舆论监督的力度加大了,新闻失实的数量也便相应增多。因为新闻不可能杜绝失实,批评报道的次数越多,失误的可能性就越多,新闻官司可能就越多。这是辩证法,不可否认的新闻规律。  相似文献   

13.
新闻自律是新闻工作者的内部约束,行为规范,新闻舆论监督是党报的十分重要的职能,正确认识新闻自律与舆论监督的关系,把搞好舆论监督的落脚点放在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新闻队伍上,以新闻自律来促进舆论监督水平的提高,是党报一刻不能放松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对社会丑恶现象和党内腐败现象实施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权利和义务。离开舆论监督这一基本功能,新闻媒体就会失去亮点,失去观众和读者,失去生机和活力。新闻工作者一定认清自己的社会职责,勇于拿起舆论监督的武器,对损害党和人民利益的行为与现象进行  相似文献   

15.
朱镕基总理在视察中央电视台时,高度评价“焦点访谈”节目的舆论监督作用,他称赞“焦点访谈”节目是“政府镜鉴,群众喉舌”。这一评价不仅对地方广大新闻工作者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同时也对我们军队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军事报道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更好地为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长期以来,我们的一些军队新闻工作者,对军事报道的舆论监督作用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模糊认识,甚至把它看成是一片“雷区”或禁地,很少去涉足它。那么,军事报道领域能否开展舆论监督?军队新闻工作者如何掌握舆论监督的武器?笔者就此谈谈…  相似文献   

16.
新闻的舆论监督是新闻工作的重要职能之一,新闻工作者应拿起舆论监督的武器,旗帜鲜明地揭露社会丑恶,批评不良风气,弘扬正气,这不仅会增强新闻工作的权威性、战斗性,也会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和发展。人民群众欢迎舆论监督,社会各项事业需要舆论监督。因此,搞好舆论监督,正确引导舆论,担负起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责任,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的一项历史使命,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面对并进行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开展舆论监督是新闻工作者的田要职责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是党对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之一。毫无疑问,新闻宣传应科学地把…  相似文献   

17.
王珏 《新闻采编》2007,(3):28-29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不可缺少的重要功能和职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党报舆论监督内容的变化和报道领域的拓宽,一些有深度、有影响的“重磅炸弹”,直指一些党政官员的腐败、渎职。同时,党报舆论监督也更多地关注民生民瘼,  相似文献   

18.
舆论监督不仅是新闻媒介舆论宣传的一个重要功能,也是党和人民群众赋予新闻工作者的一项神圣使命。开展舆论监督,针砭社会时弊,维护民主法制,既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  相似文献   

19.
搞好舆论监督,是新闻工作者的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但这同时又是一件有“风险”的事情,稍有疏忽,就会产生矛盾,或引发“官司”,甚至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实施正确的舆论监督,新闻工作者必须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质,在以下三个方面把好“关”。  搞好舆论监督首先要把好“政策法律关”。要正确地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新闻工作者首先必须是站在党的立场上,也就是站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愿望和要求,开展正确的新闻舆论监督。这是舆论监督的根本前提。舆论监督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20.
舆论监督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党报权威的地位的重要基础。时代和社会呼唤高质量的舆论监督,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特别是群工记者,更应该增强使命感,积极有效地开展舆论监督,担负起对社会、对党和政府、对广大人民群众应尽的责任,但现实中常碰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本文就地市党报舆论监督的困惑与对策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