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材一改传统英语教学重语音知识的传授、轻交际能力培养的倾向,明确规定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的基础,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使学生不断获得适应“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2.
浅探英语课堂教学的交际化郎安洪,王家楫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和中心任务是增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实际交际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重理解.轻应用;重孤立的词句,轻篇章间的联系;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授,轻训练;重分析、轻实践,很...  相似文献   

3.
交互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不仅是一种知识,也是一种技能和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新《大学英语教学大纲》(1999)注重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为了克服传统英语教学法中的重输入轻输出、重书本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语言轻文化的倾向,我们尝试一种交互式英语教学模式,主张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基础、以能力为目标,全面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综合能力,以解决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矛盾,用新教材带动新教法,用新教学手段促教学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4.
尽管英语教学已受到普遍重视,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尤其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英语教学大多是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重学生成绩高低,轻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教”,忽视“学”;重视向学生灌输,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等等。结果学生学了几年英语,到头来耳听不懂,口说不出,语言运用能力极差。  相似文献   

5.
高级中学英语教学目的,是在义务教育初中教育的基础上,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为继续学习运用英语打好基础.因此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口头及书面交际的能力.在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英语读写能力的.  相似文献   

6.
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师的一大迫切任务,但对于许多农村学校来说,口语教学仍是英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由于我校地处偏远农村,除了每周有限的几节英语课外,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英语,缺少英语语言环境。部分教师在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轻口头表达训练,重书面练习、轻口头交际,导致学生口语发展能力滞后。对此,为了改进英语口语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我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来国内外语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 ,使我们增强了英语教学改革的意识。在如何培养学生用英语成功进行交际等方面作出了大量的论证 ,积累了不少经验 ,达成了共识———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 ,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 ,但是有了语言能力并不等于具备了交际能力。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我们既要科学地给学生传授语言知识 ,同时也不能忽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能力。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 (黄壁君 1999) :“初级中学英语的目的 ,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 ,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受传统教学法影响,我国的英语教学往往在教学内容上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轻课外相关主题内容的深入探究,重应试教育、轻语言技能的协调发展;在教学方法上重教师对语言知识的精讲多练,轻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对英语学习的经历和体验,重教师的灌输、轻学生知识的产出;在评估上以期末考试为主注重终结性评估、轻视对学期过程中的学习行为表现和学习成果的形成性评估。传统教学模式阻碍着学生交际能力的发挥,导致学生在真正的涉外交际场合中出现听不懂、说不出、译不准等问题。加拿大语言教育家stern博士就培养二语交际能力提出了the Multidimensional…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教学方法局限于语法翻译法,偏重于知识的传授,片面地追求卷面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进一步培养和提高,致使我们时常会遇到"中国式英语"、"哑巴英语"的尴尬。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听是说的基础,说是听的提高。英语听说能  相似文献   

10.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遵循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规律,降低了知识难度,语言材料真实,密切结合学生实际,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符合学生兴趣,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启发思维,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学生能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这样的效果是传统教材所达不到的。  相似文献   

11.
朱晓申 《教学与管理》2006,(11):125-126
受传统教学法影响,我国的英语教学往往在教学内容上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轻课外相关主题内容的深入探究,重应试教育、轻语言技能的协调发展;在教学方法上重教师对语言知识的精讲多练,轻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对英语学习的经历和体验,重教师的灌输、轻学生知识的产出;在评估上以期末考试为主注重终结性评估、轻视对学期过程中的学习行为表现和学习成果的形成性评估.传统教学模式阻碍着学生交际能力的发挥,导致学生在真正的涉外交际场合中出现听不懂、说不出、译不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直以来.在高中英语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种错误倾向:重传授知识、轻培养能力;重书面写作、轻学生口语:重单项训练、轻综合素质;重学习成绩、轻个人能力。这种错误的教学导向,致使学生的英语交际和综合运用能力长久得不到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热情也受到了抑制。要扭转这种局面,以提高素质教育和侧重能力培养为目的的高中英语教...  相似文献   

13.
新教学大纲要求我们通过三年或四年的英语教学使学生受到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素质教育也要求我们把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作为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交际能力是指在真实的情景中,能够运用所学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教育的本质是帮助人获得生存能力的社会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英语教学大多是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成绩高低,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向学生灌输,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听、说、读、写、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等,因此应转变教育观念、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创设交际情境、加大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力度,努力创设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教育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高中英语对话式教学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如重讲不重练,把对话当成阅读课文来做;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教师从经验出发,教学重点不突出,完整性与规范性不够。这些现象严重的制约着英语教学的发展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了对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力的培养。所以,高中英语对话式教学必须加强。  相似文献   

16.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通过初中三或四年的英语教学 ,使学生受到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 ,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进一步学习英语打好初步的基础。”目前的英语教学 ,虽强调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 ,但仍未脱离“教师教 ,学生听”的框框 ,机械性操练多 ,教师的讲授又基本停留在对词语意义的解释和对句子结构的分析这一层面上 ,对其在实际运用方面的有关知识则传授得很少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同时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未充分预习 ,不会自学 ,没有必要的心…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外语教学方式即教师讲、学生听,搞填鸭式、满堂灌,不能巧妙而有针对性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重知识轻能力,重语法轻交际,重文字轻口语,教师偏重于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特别是注重传授语言知识和讲解语法规则,而忽视了听说水平的训练,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运用语言的能力,导致学生的外语多带有“聋哑症”。因此,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尽快提高外语教学水平,已成为外语教师面临的首要任务。   一、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教师启发、提问…  相似文献   

18.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素质的培养需求,促使我们反思已往英语教学中存在着的局限性:重理论、轻实践;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轻动手能力的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教师讲授,轻学生探索。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已较为广泛地运用于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之中,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充分运用这一理论为教学服务,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问题提出我国的英语教学一直存在着一些问题。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语法知识,轻语言功能训练;重考试结果,轻实际交际运用:教师教学方法、手段单一,学生抄写作  相似文献   

20.
英语交际教学法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英语基本技能,还要注重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交际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