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试论左宗棠对甘肃农业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宗棠在就任陕甘总督、督办新疆军务的紧张繁重的军事、政治活动之外,对甘肃的农业经济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开发与建设,主要内容有屯田垦荒,振兴农牧;兴修水利、改进耕作技术;引种桑树,发展经济生态林;禁种罂粟、提倡种棉;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等,并对之认真加以实施,取得了明显的实绩实效,为甘肃近代经济的开发和发展奠定了初步的农业基础。研究总结左宗棠的开发甘肃农业的思想和政绩,对今天搞好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左宗棠与甘肃农业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宗棠在就任陕甘总督、督办新疆军务的军事、政治活动之外 ,对甘肃的农业经济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开发与建设。主要内容有屯田垦荒 ,振兴农牧 ;兴修水利、改进耕作技术 ;引种桑树 ,发展经济生态林 ;禁种罂粟、提倡种棉 ;植树造林 ,改善生态环境等 ,并对之认真加以实施 ,取得了明显的实效 ,为甘肃近代经济的开发和发展奠定了初步的农业基础。研究总结左宗棠的开发甘肃农业的思想和政绩 ,对今天搞好西部大开发仍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期间,在甘肃推行了一系列发展工业、农业、文化教育的措施,促进了近代甘肃的发展。本文就左宗棠开发建设甘肃的业绩略作评述。  相似文献   

4.
晚清重臣左宗棠在陕甘总督任上,为改变甘肃文化教育落后的状况,从遍设义学,普及教育;大办书院,广育人才;刊发书籍,传播学术;陕甘分闱。拓宽士路;创办企业,选育技工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振兴和开发甘肃教育的举措,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对甘肃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左宗棠收复新疆以后,从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保护等方面,采取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对新疆地区进行了系统的开发与建设,其中有不和作法对今天实施的西部大开发同样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很值得研究与总结。  相似文献   

6.
左宗棠西征是对中国西部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的一次重要的军事行动。晚清特殊的国情,使就地发展西北农业经济成为左宗棠争取西征胜利的首要选择。历史证明,左宗棠西征极大地促进了晚清西北农业经济的发展。在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今天,以史为鉴,考察左宗棠西征对发展西北农业经济的贡献,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左宗棠在甘肃期间,从收复新疆、开发西北、巩固边疆的现实需要出发,提出了一系列严禁吸食鸦片、禁种罂粟的政策,厉行禁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措施与成效值得总结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左宗棠开发西北的战略举措与深远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世纪下半页 ,左宗棠对我国西北进行了一次颇具规模的开发与建设。其政治举措是新疆建省 ,统一政制 ;整顿吏治 ,刷新政风。经济举措是屯田实边 ,振兴农牧 ;治河修渠 ,大兴水利 ;筑城修路 ,广种树木 ;整理田赋 ,革新币制 ;创办洋务 ,发展工商。文教举措是大办书院 ,广育人才 ;遍设义学 ,普及教育 ;甘肃分闱 ,拓宽仕路等。这一系列措施 ,有力地捍卫了祖国的统一与领土完整 ,发展了西北的经济与文化教育事业 ,从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我国今天的西部大开发仍有着现实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代名臣左宗棠,光绪五年被任命为陕甘总督,随后奉命西征,在平安回军,收复新疆后,左宗棠从长远利益出发,努力努力于开发,经营西北的事业,他安抚居民,稳定社会秩序,鼓励军民屯田,积极发展产生,他禁种罂栗,广值棉花,兴办教育,开启民智……左宗棠为西北地区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更为我们今天开发,建设西北提供了一份宝贵的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10.
左宗棠在担任陕甘总督期间,致力于开发经营西北的事业,驻甘期间在甘肃教育事业的发展方面推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包括兴办义学和书院、刊印书籍、在甘分闱乡试、分设学政、培养科技人才等,这些措施在改变近代甘肃教育落后面貌,维护甘肃地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马啸 《青海师专学报》2003,23(6):135-139
左宗棠是近代以来对西北生态环境给予深切关注和进行初步治理的第一人.在西北十余年中,他从植树造林、兴修水利、合理垦荒、改良土壤、美化城市等方面,对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了诸多有益的保护与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西北地区的生态状况.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三次西北开发热潮探析——以陕甘宁青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曾经掀起过三次西北开发热潮,分别出现在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期间、清末新政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基本上每次西北开发热潮都以经济开发为重点。左宗棠充分利用西北资源发展近代西北工矿交通业,打破了历代西北开发囿于农业水利及移民屯垦的局限;清末新政时期的开发实践则给西北地区社会生产力发展带来了根本性突破,激活了西北社会经济的近代化因子;抗战期间的开发建设全面提高了西北地区经济水平,不但为抗战做出了贡献,而且使该地区因此获得了自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进步。尽管每次西北开发热潮持续的时间都较为短暂,并且存在着诸多不足和问题,在客观上却为改变西北积贫积弱的落后面貌奠定了初步的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同治元年(1861年),陕西、甘肃相继爆发了大规模的以回民为主、兼有汉族等各族人民参加的回民起义。同治六年(1867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前往陕甘镇压回民起义及处理善后安抚等事务。左宗棠本着“汉回番民,同属国人”的民族思想,遵循了“不论汉回,只辨良匪”的重要原则,对陕甘回民采取了“剿抚兼施”的政策。  相似文献   

14.
论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历史功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雪岩是中国近代史上洋务运动的先驱人物之一,协助左宗棠加强海防,并协办福州船政局;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机器设备和技术,力助左宗棠开发大西北;购运西方先进武器装备左军,及时收复新疆。他推行慈善事业,为国为民做了一系列善事。两次东渡扶桑,从日本购回我国流失海外的文物。他创立"胡庆余堂雪记国药号"金字招牌,并树立了"诚信"、"戒欺"的榜样。  相似文献   

15.
左思是西晋初的著名作家,其人生历程曲折,思想复杂。在他身上,既有对儒家理想苦苦的追求,也有功成身退的名士风尚和博大胸怀;其满怀济世的希望常与人生失败的无奈和苦闷相伴随。这看似矛盾的对立面却铸就了左思熠熠生辉的完美君子人格。本文从思想和人品两方面入手,力求对左思做概观上的把握。  相似文献   

16.
张大千曾于1937年5月游历过济南,并通过济南书画名家关友声与济南名士左次修偶然相识。左次修曾欣赏到了张大千作于朝鲜的《箕子陵图》,并有《题张大千画箕子陵图》诗一首。《箕子陵图》现在不知流落何处。画坛皆知大千先生在朝鲜的风流韵事,但是《箕子陵图》作于“七七事变”前夕,当时朝鲜早已沦为日本殖民地,左氏《题诗》证实他曾作有《陵图》信息和《题诗》对《陵图》的阐扬,正好质证了大千朝鲜之行,虽然确实是为春红之情所牵,大千也确实风情过于常人,但有情未必不丈夫,他于朝鲜的风情之旅中,也未尝不有家国命运、中朝交往等历史与现实的关切和思考,并形诸画笔。  相似文献   

17.
常捷军是法国积极武装干涉太平天国的产物,由于清军的衰弱和清廷的上谕,时任浙江巡抚的左崇棠在万般无奈中接受了常捷军,他一方面利用它、控制它;一方面又总想着撤遗它。在这矛盾复杂的心态中,左宗棠其它已酝酿出自强的思想,这为他以后从事洋务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刘知几《史通》的问世在中国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仅对已往史书进行了总结,并且为后人撰写史书提供了指导原则,表现出了卓越的史识。在行文中,刘知几对《左传》颇为重视,每每将《左传》视为其史学理论的根据,不仅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左传》的史学价值,而且涉及其文学价值,虽然在当时没有被普遍认同,但客观上是对唐代《左传》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在《左传》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后宫视域的引入,对还原左思兄妹的生平和他们所处的人际网络颇有裨益,也有助于对其文学书写内涵的理解。就左棻而言,后宫中应诏作文的创作情境,使其文学书写往往带有为文造情之弊。但宫廷生活也为她提供了游心艺文的时间和空间,以及接触流行文化风尚的机会,她作品的题材、构思及美学风貌均与士林趋同,达致了"预流"之境。就左思而言,《三都赋》体现了外戚人际网络对其文学书写的助益,而《悼离赠妹二首》与《娇女诗》则反映了身为外戚的他对女性才德观的独特思考,可以窥见其心态嬗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从全面抗战后国内经济社会环境、开发西北的思想出发,简述谷正伦入主甘肃后采取的政治经济措施。运用大量原始档案资料论述当时社会经济贸易环境的变化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和实业发展。这些举措推动了甘肃省的现代化发展,为甘肃省早期市场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并收到一定的成效。反映出在当时背景下,甘肃省社会经济发展带有鲜明的时代需求和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