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通过分析比较“与其A,不如B”句式和“宁可A,也(不)B”句式的预设情况,可归纳出这两个句式的语义特征:二者都有强烈的针对性,但“宁可”句重在对B的否定,“与其”句重在对AB的优劣比较。因此作为选择复句的小类,“宁可”句应归为否定选择句,“与其”句应归为比较选择句。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讨论了“就”、“才”句中出现实际语境和不出现实际语境两种句法条件下“就”和“才”的语用过程。同时,本文也对“就”、“才”因估价义弱化而与副词“只”近似同义以及能愿动词对“就”、“才”的使用产生不同的约束作用等情况作了比较详细的分析。笔者最后指出,“就”和“才”在其语用过程中虽表现出多种不同的句法、语义特点,但本质上却只有一个词汇意义、一种用法  相似文献   

3.
试谈“才、就、V到”的语用条件及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在“S X1 才 /就”位置上表时间的副词“才”和“就”出现的预设条件及其语用含义 ,以及“V到”的语用含义和它与“才”在语义和语用上的差异 ,分析学生在使用“才”、“就”和“V到”出现错误的原因 ,并提出如何运用预设条件和三者的语用含义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使用语境来练习这三个词的使用 ,从而减少学生在使用中的错误  相似文献   

4.
刍议预设的特征和种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预设是逻辑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暗含在语句内部的信息,是言语交际双方的共有知识,是语句有意义、可理解的先决条件。根据预设的不同特性,可有不同的分类:语义预测和语用预设;直陈句预设(直陈简单句预设、直陈复合句预设和特殊直陈句预设)、疑问句预设(疑问句预设(选择疑问句预设、是否疑问句预设和特指疑问句预设)和命令句预设;存在预设、事实预设和各类预设。  相似文献   

5.
“X跟Y一样W”语式的语义预设相当复杂,但呈现出严格的规律。该语式在表示比拟的意义时,存在“YW”的预设义;在表示比较的意义时,其语义预设与“W”的性质有关:当“W”不是“大、小”类词时,存在着“YW”的预设义;当“W”是“大、小”类词的消极成分时,同样存在着“YW”的预设义;当“W”为“大、小”类词的积极成分时,不一定具有“YW”的预设义。也就是说,并不预设事物具有积极成分的概念意义所表达的性质,而是表示整个概念范围。  相似文献   

6.
郑晓晓 《语文知识》2013,(3):121-123
邢福义、汪国胜根据让步句的形式标志和表达作用的不同,把让步句分为容认性让步句、虚拟性让步句、忍让性让步句、无条件让步句四类。文中以容认性让步句为例,从形式标记、预设、容认性让步句与转折句的区别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英语中,with短语用得很广。它的两种常见形式:with 名词/代词/名词短语及“with 复合结构”在句中可以作定语和状语。作定语时,须后置(位于被修饰的名词或代词之后);作状语时,修饰动词,表示伴随、原因、让步、条件、时间、方式等情况。  相似文献   

8.
“X跟Y一样W”语式的语义预设相当复杂,但呈现出严格的规律。该语式在表示比拟的意义时,存在“YW”的预设义;在表示比较的意义时,其语义预设与“W”的性质有关:当“W”不是“大、小”类词时,存在着“YW”的预设义;当“W”是“大、小”类词的消极成分时,同样存在着“YW”的预设义;当“W”为“大、小”类词的积极成分时,不一定具有“YW”的预设义。也就是说,并不预设事物具有积极成分的概念意义所表达的性质,而是表示整个概念范围。  相似文献   

9.
试析虚拟性让步句的规约隐涵和预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性让步句“即使p,也q”,有假言虚让句和实言虚让句之分,实言虚让句有显性实言虚让句和隐性实言虚让句之别。假言虚让句的规约隐涵是“若非p,则更q”;预设是(1)“实际上不是(会)p”或“实际上很可能非p”或“实际上不可能p,”(2)“若p,则一般非q”。显性实言虚让句的规约隐涵是“若非P,则更q”;预设是(1)“实际上一般不会(是)p”或“实际上与p存在量的差别,”(2)“若p,则一般非q”。隐性实言虚让句的规约隐涵是“要是p,则仅仅q”;预设是(1)“p为真,”(2)“若p,则可以非q。”研究虚拟性让步句的隐涵和预设应重视相关概念的界定。  相似文献   

10.
befor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一般和after引导的从句意义相反,译为“在……之前”。但是,有时并不一定如此,它不仅仅表示时间,还隐含其它意义,如表示条件、目的和结果等,这就不能干篇一律译为“在……之前”,而要仔细观察句子的语言环境,找出其隐含意义,采取灵活的译法,使译句地道贴切,畅达自然。笔所见before从句有以下几种译法:  相似文献   

11.
“都”字特指问句在句法、语义、语用方面有其特定的使用条件,“都”前带有或者隐含表示范围的词语,询问的内容一般是判断、领属或存在的主体或对象、某一特定事件及其所涉及的语义角色、惯常性动作行为及其所涉及的语义角色。语用含义分为询问、查问或埋怨、责备两类。常见的答句形式有四种:否定预设、一一列举、避而不答、事物类。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忠实地传递和授受知识的过程,它还应是课堂教学资源的创生与开发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应思考如何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去达到“预设”.让“预设”与“生成”共精彩。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汉语中,有几类常见的取舍句式,它们在语义的表达上有较大差异,这些差异与取舍句的预设有直接的关系。详细分析了这几类取舍句式的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从中得出:除与预设直接相关外,取舍句式在表达上的差异还与取舍者的主观态度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论太拢"句本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早提出翻译要以句为“本位”的是林语堂。本文分析了“句本位”提出的目的和依据 ,继而进一步探讨了“句本位”在翻译中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 ,对“篇本位”和“段本位”翻译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5.
“于”字句中的“于”一般被看作被动句的标志.本文从“于”的介词系统的角度揭示介词“于”的功能不在于表示被动,“于”字句仍属于意念被动句.  相似文献   

16.
汉语假设句中比较典型的有三种句式:“如果”句、“要不是”句以及“如果说”句。通过对这三种句式的预设分析,认为汉语假设复句的预设大体也可分为三种:相反预设、可能预设和事实预设。  相似文献   

17.
杨前 《双语学习》2007,(8M):45-45
“预设”是必须的,但要关注学情,要有弹性和留白;“生成”则更为重要,它是语文课程的活力所在,教师要善于把握课堂教学的生成点。科学而艺术地对待“预设”和“生成”,让这对矛盾和谐共生,语文课堂教学就会成为师生发挥潜力、表现个性、愉悦心灵、提升素养、充满诗意的心灵历程。  相似文献   

18.
在英语中,With短语用得很广。它的两种常见形式:With 名词/代词/名词短语及“With 复合结构”在句中可以作定语和状语。作定语时,须后置(位于被修饰的名词或代词之后);作状语时,修饰动词,表示伴随、原因、让步、条件、时间、方式等情况。  相似文献   

19.
“预设”是指人们在运用自然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对某些隐含着的语境因素所作出的设定。文章以现代汉语为对象,着重探讨“才”“白”“都”三个预设触发词所触发的预设,从总体上揭示了这三个副词预设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20.
预设·语境·歧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探讨预设、歧义与语境之间内在的相互关系与工作原理。预设是说话人假定为双方共有知识的一种基本意义成分,它在交际过程中不断发展着语境,同时又被语境操纵甚至消除。在说话人有意或无意地将预设包含在语句内部的过程中,常常会触发歧义,而潜在预设在特定语境下的可变性也会触发歧义,这些歧义可借助预设和多元化语境来消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