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上海市科教党委和市教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中,第十二条提到了“切实抓好课堂教学和课程改革与建设”,提出: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内容,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作为学科教学中的应有之义,“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纲要》)也提出要将民族精神教育与“二期课改”紧密结合,使之作为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实施、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一阐述,昭示了塑造民族精神的深远意义。那么,学校教育如何担负起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任,让民族精神照耀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呢?一是通过学科教学,让青少年学生全面了解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深层内容,是民族历史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表现出的富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要坚持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又靠教育。作为中学教师,我认为,每门学科都应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历史学科当然也不例外。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下面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教育学科发展中的"制度"与"制度化"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制度”和“制度化”的角度,理解和探讨教育学科自身的形成与发展是论文的中心思想。为此,论文探讨了教育学科中的“制度”和“制度化”概念及其功能、教育学科制度化的基本过程和历史简述,并提出了对当前教育学科发展过程中的制度性缺失的诊断及其初步对策。  相似文献   

5.
沈军英 《现代教学》2007,(7):111-111
为了更加扎实有效地推进“两纲教育”,学校在开学初进行了“学科教学渗透民族精神教育”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自己报名参加,原则上保证一个备课组推出一位教师上公开课。  相似文献   

6.
一、“九五”的重大成就 一学科地位进一步确立 “九五”期间,民族教育学的重大发展之一就是学科地位进一步确立。基地建设、队伍壮大和交流媒介的拓展,为该学科的独立打下了物质基础。专家学者对该学科逻辑体系的明确构建①在理论上阐明了该学科的科学性和独立存在的必要性。尤其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在“九五”规划中,将民族教育课题首次专门单列出来,视其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并组建了民族教育学科组。这使得民族教育学得到了强有力政策支持。 (二)研究领域不断拓宽 “九五”期间,民族教育研究领域显著拓宽。从…  相似文献   

7.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很大程度上引领着民族教育研究的发展。民族教育属于新兴领域,其学科规划历史较短,但课题研究成果显著,影响了民族教育理论和实践,推动了该学科和教育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课题研究应加强适切性,加强人类学方法、重视学科基础知识建设和研究本土化。学科规划要注意课题的覆盖面,强调实地调查,向民族地区研究者倾斜。  相似文献   

8.
创新能力就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所具有的产生新思想、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一个国家、民族生命力之所在。“创造是一个民族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最近,国家教育部提出:要实施以培养创造能力,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充分说明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中学历史作为国民教育中一个举足轻重的学科,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随着二期课改“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的口号逐步深入人心。我们越来越发现语文教学不仅使学生受到智的启迪,还受到了德的熏陶、美的洗礼。语文教学中渗透民族精神教育可谓得天独厚。语文,它与数理化学科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是一门表情达意十分强烈的工具性、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10.
一、学校历史教育的现代化期待新的理论建设 1.历史教育学无疑要对历史教育理论有所建树。我一再强调这个“学”的体系至今存在较大的疏漏。理由之一,是指历史教育学仪有“教育学”的外衣,而少学科的骨骼;理由之二,是指历史教育学还未深刻触及学科本质的问题。因此,我们能发现,在历史学科教育“学”中,比较实际扩展的东西是学科教学法原来就有的内容,实际深入的东西依然是学科教学法原来就有的经验。一言以蔽之,无论我们从何种角度去“论”历史教学,都是针对“怎样教”的问题。其实质是讲“教授学”的一般道理,如今不过是借用现在教育学、心理学的一些概念做部分的包装而已。  相似文献   

11.
一、以人为本,注重人文教育,促进儿童的心灵发展。 语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须认定国文是发展儿童的心灵学科”。作为母语。积淀着千古的民族文化,凝聚着优秀的民族精神和无穷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的根,作为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极其深刻而广泛的。儿童情思形成是蕴藏在人文教育中的,小学的阅读教学应该成为儿童心灵成长的摇篮。“不教之教”首要关注的问题是阅读中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综合考试科目的推出是为了适用拓宽基础和通才教育的需要,……它强化了学科教育的基础性和科学性。”事实上,突出历史教育的学科本质(基础性和科学性),已成为2001年高考科综合能测试历史试题(以下简称今年试题)的主题。这将对深化历史教学改革,调整备考复习思路,产生深远而具有现实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关怀生命是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点和核心。根据《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称“两纲”)的要求,我们挖掘民族精神、生命教育的深刻内涵,以基础性、普遍性、系统性统一推进,坚持开展拓展性、研究性学习,将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校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扶余县弓棚子镇第一中心小学积极开展新时期德育工作,探索并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一道、两会、三活、四比”新模式。“一道”即德育课堂教学主渠道。他们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学科德育目标,从学生思想实际和理解接受能力的实际出发,开发了《小学德育体系》校本教材,使学科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得到应有的发挥。“两会”即主题班会和主题队会。他们在每学年开始都对班主任进行全员培训,从爱国主义教育、荣辱观教育、“十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等方面开展有意义的主题班会和主题队会活动。  相似文献   

15.
刘芳 《甘肃教育》2008,(6):24-24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培育起来的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群体意识和品格,它是民族文化、民族智慧、民族情感、民族心理、民族共同理想、共同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等民族个性的综合体现。作为德育性质的学科和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思想政治课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着重要价值,居于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6.
于漪 《现代教学》2005,(7):21-22
在两个《纲要》颁布以后,作为《纲要》实施的关键人物——教师,如何提高他们的育德能力成为大家关心的话题。上海市科教党委和市教委提出,育人先育师,要不断提高每一位教师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的自觉性和能力。但是,我们在学校进行的调研表明,教师普遍觉得如何对学生实施德育确实缺少办法。在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多元的态势,在这一新情况下,传统的观念和手段与德育工作发生了碰撞,教师应该亟需更新哪些观念,在做法上又如何与时俱进?在本刊《学科德育专辑》中,我们邀请了沪上对这一问题有所思考和实践的专家和名师,为教师们开展学科德育工作“支招”。  相似文献   

17.
经过曲折的发展,我国法学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也累积了许多问题,法学教育走到了“富有命运特征的时刻”。从“自我认同”的角度看,法学教育更加需要稳定的自我认同和本体的安全感。而正是5000余年中华文明的历史中形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一直在维护着法学教育的本体安全,使法学教育虽历经沧桑至今而越发灿烂。在“富有命运特征的时刻”,法学教育必须将民族精神融入其中,使之维护其本体安全,才能作出正确的抉择,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民族自强、复兴犹如旭日东升之力在崛起。这个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美德,同时也承载了许多…。我们需要开拓和扬弃。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崇尚人文、社会科学,我更需要遵循、探究自然学科,感悟“浮云西行,而谓月之东行”,召唤“苹果落地”而悟出万有引力之人。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作为基础教育的语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呼吁语教育的民族特性和民族气派,在挖掘民族化传统的同时,发扬古代语教育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强调“语味”。作为一门民族性极强的学科,语教学必须把古代的吟诵、意会、直觉、顿悟等契合民族特点、行之有效的方法运用到现代语教学中来,使语成为真正的民族的语,显示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相似文献   

20.
教育人类学从其产生之初就与人类学、教育学、民族教育有着紧密而错综复杂的关系.通过梳理教育人类学与人类学、教育学以及民族教育的关系认为,这一学科应既体现人类学的特点,又发挥教育学特有的功能,真正体现教育中人的本质和发展以及人的本质和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从学科间的关系来看,教育人类学属于教育学与人类学的边缘学科.教育人类学与民族教育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两者的名称不能混同,但两种学科可以互相借鉴研究成果,促进学科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