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1世纪是以人为本的时代 ,在人的各项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教育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 ,人的发展是整体的、综合的、全面的、和谐的 ,学校的教育必须是整体的、综合的、全面的、和谐的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民族认同的多层次性,首先是"多元"的民族的"多元"的支系的内部认同,其次是"多元"的民族的族群基层认同,然后是中华民族作为"一体"的最高层次的认同。通过对彝族的两个支系的调查,探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认同的多层次性的现实性,以及各民族内部各支系之间的认同的多层次性的共生状态。  相似文献   

3.
在对历史的把握和观照中,尼采发现了一种重要的质:力。万事万物莫不是力运动生成的结果。力可以划分为两种,肯定的力和否定的力。而虚无主义正是否定的力运动生成的存在。尼采对虚无主义几大类型所进行的批判,为的是达到对超人式的存在样态的肯定。本文剖析的对象所具有的虚无主义的共性就是:否认第一位的现象界,否认丰富的、多元的、变化生成的事物,否认身体在把握世界方面的有效性,否认人的本能、感性,否认人的积极的、建设性的、超越性的精神和意志。  相似文献   

4.
王文 《阅读》2006,(10)
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你是源远流长的江河哺育代代华夏儿女你是文明智慧的灯塔照亮历史车轮前行你是伟岸挺拔的高山塑造大批铮铮铁骨你是壮美瑰丽的巨龙翱翔五湖四海天宇你有一个神圣的名字那就是中国那就是中国啊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海纳百川的胸怀积淀着五千年的深邃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挺拔起中华的气魄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热血沸腾的歌曲奔放着长江黄河的雄伟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丰富多彩的生活构建着神州大地的和谐我的祖国我的祖国啊我深深爱恋的祖国知识链接10月1日,是我国的国庆节。…  相似文献   

5.
从哲学范式的转换讨论教育范式的转换。哲学范式的转换主要表现在,从远离人的空洞的抽象的旧范式向以人为本的与人的生活和实践紧密结合的新范式转换,从独白的旧范式向对话的新范式转换,从静态的横向的共时态旧范式向动态的纵向的历时态新范式转换。提出了现代大学需要的专家、学者、大师级教师的教师教育新理念。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中 ,农业社会的政治文明在社会治理的意义上属于权力的制度 ,工业社会的政治文明属于法律的制度 ;在走向后工业社会的过程中 ,我们相信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将会奠立在道德的基础上 ,其中 ,人的德性将是出发点。研究人的德性 ,需要系统地考察人的德性与情欲的关系 ,需要弄清人的德性对人的社会生活所做出的实质性的规定 ,需要正确认识人的德性对人的个人生活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是人的素质的提高,本质特征是人的主体性的全面发展。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关注人的主体性和人的思想素质发展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它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有着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威廉·福克纳的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这篇小说揭示了古老的南方传统价值观与现代的北方工业价值观的冲突。小说的主人公艾米莉作为南方后裔的代表,既是南北方价值观冲突的象征,同时也是福克纳对于南方文明态度的象征。总的来说,艾米莉就是一座象征着古老的南方传统的纪念碑。然而她父亲的严厉管教,她所在的社区所施加的压力以及她自己复杂的性格特征的影响促成了她的悲剧命运。而她的悲剧命运也就预示着她已是一座倒下的纪念碑。  相似文献   

9.
写作学的基本任务有以下几项:1、充分揭示写作学自身的价值。写作学的最高、最长期的价值,是全人类性的。以写作学的研究成果,促进人的本体意识的发展和完善,在一个特定的领域推动人类从文明的必然走向创造的自由。写作学的现实价值,是为一定历史时期的交际、促进社会进步繁荣、提高人的素质素养服务的。写作学的日常价值,是具体的生活服务,应用服务和论证服务,这是生活对写作学的需要和选择,也是写作学对生活的感应和报答。写作学的价值是有层次的,从  相似文献   

10.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德育的最基本工程,从工作的实践中我深知,学生从小有良好的习惯,是做人的基础,只有具有良好的习惯学生才能结出美丽的硕果。可见,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应常抓不懈,让学生的良好的习惯形成学生的自觉行为。当然,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他是随着老师不懈的强化教育逐步形成的。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我的做法是:一、教师的表率作用老师的仪表言行在学生中有很强的影响力,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做到。在学生面前注重自己的言谈,带头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在学生的视野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