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杭州烟霞洞罗汉造像是五代吴越国罗汉造像的典型代表.2021年,浙江省博物馆历史文物部与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钱江管理处在烟霞洞新发现了9处五代吴越国时期的罗汉造像题记.题记显示烟霞洞罗汉造像群开凿于吴越广顺三年(953)左右.十八罗汉,是目前我国现存最早的十八罗汉造像,表明烟霞洞造像与《法住记》的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2.
少林寺五百罗汉图《五百罗汉图》在少林寺常住院毗卢内东、西、北三面墙壁上。五百罗汉彩色壁画为明代无名氏创作,全部画面上、中、下三层。上层背景以山林衬托,中间一层为风云变幻,下层为水浪波起,整个五百罗汉以佛教故事为题材,作者精心设计,将释伽牟尼的500个...  相似文献   

3.
孙晓峰  臧全红 《家教指南》2011,(3):62-69,129,131
莲花寺是陇东地区唐宋时期重要的石窟寺之一,唐代造像以阿弥陀佛为主,龛型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宋代造像题材丰富,以涅槃像和罗汉像为主体,兼有阿弥陀、观音、地藏以及部分释、道题材造像,显然受到了陕北地区同期造像的影响,反映出特定历史条件下陕北及陇东地区石窟造像的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4.
延安地区的宋金石窟中,共发现15例僧伽造像及1则僧伽造像题记,其中11例造像为首次公布。这些僧伽造像,表现为与观音菩萨、弥勒佛、宝志、万回、十六罗汉等造像的不同组合形式,内容颇为丰富,为研究僧伽造像及其信仰提供了新材料,弥补了北方地区僧伽造像发现较少的缺憾。  相似文献   

5.
授课:张鹏点评:冯恩旭教材:川美版九义美术教材第八册教学实录: 一、想一想,笑一笑师:大家好,我们对家乡的宝光寺都很熟悉,里面哪一个地方最吸引你? 生1:舍利塔。生2:五百罗汉。师:想一想,为什么五百罗汉最吸引你? 生(数人):因为他们的姿态很生动,表情很丰富、很有趣……师:老师从中选出一个人物请大家看看。  相似文献   

6.
长清灵岩寺千佛殿四十尊彩色泥塑罗汉像塑造艺术得到梁启超、郭沫若、刘海粟等名士的高度评价。同时,罗汉像的出处也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日本大村西崖等一些中外学者认为,这些罗汉像与宋代灵岩寺内的原五百罗汉像有关。通过文献研究(包括考古文献研究)、多次现场考察找寻证据,我们最终发现,今之千佛殿部分罗汉像塑造于北宋治平三年(1066),最初供放于千佛殿西侧的般舟殿中。后来般舟殿因被山洪冲塌而荒废。明代万历十五年(1587),将残存的32尊罗汉迁至千佛殿内,并根据殿内空间布局陆续增补了八尊。灵岩寺的原五百罗汉像建成于北宋宣和六年(1124),为当时的奉议郎、赐绯鱼袋宋齐古着福建工匠雕刻而成。两批罗汉尽管初建年代相差不远,但并无关联。  相似文献   

7.
今年夏天去江西旅行,作家沈善增发来电子邮件,再次建议我顺便去看看宜丰的石雕五百罗汉。一年多来,他逢人就为这五百罗汉"吆喝",还记得在他的博客中写下这样的话:每一尊雕像都是堪与世界顶级雕塑媲美的传世珍品,何况有五百尊——这样旷世未有的大工程。非特殊的秉赋,非特别的因缘,眼下这个浮躁的环境能出如此艺术巨制吗?带着满腹狐疑,我走进宜丰城东的东方禅文化园。一进入园区我就被彻底震惊了:远望,震惊于掩映在修竹茂林中五百罗汉庞大的阵营;近看,震惊于每一尊由白花  相似文献   

8.
在北京碧云寺的罗汉堂内,木质漆金的五百罗汉栩栩如生。有坐有立姿态各异,有的体瘦修长,有的老态龙钟,有的笑容可掬,有的横眉怒目,表情迥然不同。衣着更是无一雷同。这些保存完好的佛像群,正是我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的结晶。罗汉是梵文所罗汉的略称,小乘佛教...  相似文献   

9.
罗汉,为梵文音译“阿罗汉”的省称。本为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之说。遍布全国各地的佛寺供奉的各种罗汉塑像是中国雕塑艺术中的瑰宝,它所达到的成就,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宝库增添了无限光彩。因撰写国家“七五”重点科研项目——《中国美术史》元代雕塑的写作,有机会遍访各处所藏的罗汉塑像,本文将考察所得及搜求到的有关史料综合整理,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0.
去年暑假,我到了武汉市,参观游览了许多名胜,其中印象深的要算归元禅寺的五百罗汉了.归元寺建于清顺治十五年,座落在武汉市汉阳区翠微路西端,向有"百尺茂林,千竿修竹,红分日刹,绿绕云房"的美誉.归元寺的佛像,庄严雄伟;归元寺的文物,异彩纷呈;归元寺的环境,山明水秀;归元寺的园林,多色多姿.然而归元寺最吸引人的,还是那"新奇怪异费思量"的五百罗汉.五百罗汉的作者,相传为黄陂王姓父子二人,父亲塑造了九  相似文献   

11.
承德普宁寺十八罗汉壁画运用了晕染的表现手法,并有自己的特色,对塑造艺术形象、加强色彩对比起到了重要作用,体现了中国宗教壁画的发展,体现了中外文化的融合以及中国内部汉、满、藏文化融合,具有丰富深邃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佛教的传入开启了中国的造像艺术,并且逐步从石窟造像走向了泥塑。苏州西园寺罗汉堂、东山紫金庵、甪直镇保圣寺等,其寺院的泥塑罗汉艺术风格各不相同,尤其是圆雕罗汉和壁塑的空间环境的无间融合,融绘画元素于雕塑之中,凸显了江南佛教美术的艺术创作魅力。这也说明了当时艺术创造与艺术欣赏的互动性,这一点对于我们当下的美术创作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13.
隋末玄奘居住的东都净土寺,在当时洛阳东城墙建阳门内,后来迁址于东城墙上东门内,武则天时改称大云寺,唐玄宗时改称开元寺,唐武宗会昌毁佛时废弃。玄奘所师从的景法师、严法师,不是普遍认为的净土寺僧人,而是东都内慧日道场的僧人。东都净土寺中珍藏着西域雕像,寺主参与翻译印度药方,一批杰出僧人举办高级别、大规模的佛学讲会,受到唐代朝野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蝗神庙是以祭祀虫神为主的庙宇,它主要包括虫王庙、八蜡庙、刘猛将军庙。20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地区的蝗神庙繁多,祭祀活动较为普遍,且祭祀方式多样化,这与日军侵华、民族危机加深以及冀中地区灾荒频仍、民间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共冀中抗日根据地坚持民族解放与治蝗破除迷信并举的方针,有效抵御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困,巩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基于雷德菲尔德大传统与小传统的二元分析框架,分析河南武陟青龙宫庙会在当下的生存状态。大传统对小传统的影响不是绝对的,小传统在被涵化的同时,也涵化着大传统。在青龙宫庙会中,国家意识形态对民间信仰存在着一个逐步认识,相互妥协,达到共融的过程。正是在尊重小传统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适度的调整及改造,使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共同获得民众的认同。  相似文献   

16.
文庙延续至今,显示了其顽强的生命力。它如同自然界的生物一般,因受多种自然、人文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了自身特殊的生态。从生态的角度认识、考察、解读文庙,是当前进行“文庙”及“文庙学”研究的一个新尝试。通过对湖南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宁远文庙发展历程的考察可知,自然生态是文庙生成的土壤;人文生态是文庙存在的灵魂;社会生态是文庙延续的动力。文庙与各种因素不断地交织和交融后,所形成的既具国家意志又具地方特色的“庙学合一”的生态教化空间,是文庙生命力的根基和保障。同时发现,文庙生态的存在对当代文化教育发展及学校建设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于王小波的小说《万寿寺》的解读,历来的研究者们多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角度,或探索其复杂的叙事艺术,或探索其虐恋—权利游戏,或探索其狂欢化诗学,而少有论者专章探讨《万寿寺》与唯美主义的关系。笔者即试从唯美主义的角度解析小说《万寿寺》,以期揭示出王小波在文本中流露出的唯美倾向。  相似文献   

18.
《诗经》中祭祖乐歌以《颂》为多,《清庙》为《周颂》首篇。以往研究多聚焦这首诗为谁祭、祭谁、何时祭、于何地祭等问题,且历来说法不一。不妨换一种思维方式解析《清庙》,从其形成阶段、应用阶段和延传阶段作立体化观照和复原。《清庙》原诗旨意由“显文王之德”,到“显先王之德”,皆为“示德”,表现为从单指到泛指之变;形态上则表现为“前文本形态-祭歌形态-后文本形态”之变;功能上则表现为“抒情功能-礼乐功能-诗教功能”之变。  相似文献   

19.
日本侵台时期,福州鼓山涌泉寺对台南开元寺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开元寺住持传芳法师、玄精法师都曾在福州鼓山受戒,他们或用福州鼓山仪轨传授三皈五戒、举办浴佛法会、参照福州鼓山涌泉寺寺规来拟定开元寺寺规,或在开元寺推行福州鼓山禅修、以福州鼓山仪轨治寺、邀请福州鼓山僧人来寺弘法.  相似文献   

20.
兴化府城隍庙角叶使用了独特的象首纹进行装饰。作为传统祥瑞体系的重要部分,象纹在中国纹饰中占据着独特地位。古代青铜器常以象首作为器身装饰,汉代佛教的传入加深了中国本土对于象的崇拜,民间传统中也有以象为核心的符号体系,海上丝绸之路也促进了象图像的传播。基于区域范围内民间信仰的局限并综合以上因素可以推测,兴化府城隍庙象首纹角叶是佛教等多元宗教、民间传统乃至青铜礼器艺术等因素共同影响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