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知识论的立场,检讨高中课程改革在处理"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谁的知识最有价值"等知识价值论问题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所面临的困境,至少可以依据知识与行动、知识与生活、知识与权力以及知识与主体等关系维度,透析高中课程改革在处理学术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学科知识与生活知识、官方知识与地方知识以及公共知识与个体知识等知识价值问题的利弊与得失,并在此基础上寻求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应用知识是学习知识的归宿,知识在应用中得到升华,学生在应用知识中得到启迪,如何用好数学知识体现着数学学习的价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即计算知识与生活的有机结合,应用题知识与生活的有机结合,几何知识与生活的有机结合,在学习与应用的过程中体验着思维之乐,成功之乐。  相似文献   

3.
知识冲突与教育发展规划的制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发展规划制定的过程就是一个知识冲突不断地产生与消解的过程。在教育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中存在着三类非常重要的主体,即规划决策者、规划研究者与规划评价者。这三类主体在教育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中所承担的角色与职责是不同的。其中,起主导与支配作用的主要是规划决策者与规划研究者。在教育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中存在的知识冲突主要是由于规划决策者与研究者对于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规范知识与实证知识、战略知识与策略知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选择、表达与应用的不同而产生的。根据对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规范知识与实证知识、战略知识与策略知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选择、表达与应用的不同,可以把知识冲突分为选择性冲突、表达性冲突与应用性冲突三种形式。知识冲突在教育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中的存在不仅是必然的,而且也是必需的。它的存在不仅有利于赋予教育发展规划以更多的合理性与进一步重构教育发展规划的合法性,而且也有利于保障与提高教育发展规划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知识转化是知识持续生成与创新的关键。在生态化网络课程建设中强调知识转化,不仅有利于个体知识的升华、深度交流的发生,而且有利于在知识再生的基础上维护课程的信息系统平衡。以主体间活动方式及知识形态为基本分析维度,建立生态化网络课程中知识转化模型,包括:在以个体知识建构为核心的学习者知识转化中实现知识的应用与价值;在以种群协作知识建构为核心的个体—种群间知识转化中实现知识共享与再生。由此形成生态化网络课程知识转化的超循环运行途径。  相似文献   

5.
知识与德性     
知识与德性在现代发生了分离,这是知识与德性双重堕落的必然结果,而其根本在于知识的堕落。弥合知识与德性的唯一途径是回归古典精神,这意味着回归古典的知识与德性,首先是回归古典的知识,即古典哲学。古典知识和德性的目的都是人的完善,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这就是苏格拉底的著名论断"德性即知识"的涵义。知识堕落集中表现在知识的分裂上,其结果不仅是德性的败坏,而且表明德性是不可能的。知识与德性的分离最令人震惊的表现就是哲学家的人格分裂。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进程中的知识与权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与权力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张力 ,二者既彼此渗透 ,又相互冲突。知识范畴的演变始终与权力不可分。现代化进程既加深了权力对知识的依赖 ,又削弱了知识分子对政治的决定性作用。西方国家经过现代化进程中知识与权力的激烈冲突后 ,逐步确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处理知识与权力关系的体系 ,但是其技术理性霸权又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知识与权力的真正关系 ,阻碍了知识与权力的良性互动。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知识与权力的关系经过了反复的曲折与调整 ,反映了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知识与权力关系的极端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的核心问题是知识问题,当前语文课程知识的不良状况使语文课程知识必须重构,语文课程知识的重构必须关注学生,改变以往知识与人疏离的状况,拉近知识与人的距离,其主要策略为:在知识生产上,改变笼统静态的知识,建构具体动态的知识;在知识选择取向上,淡化学科取向,强化学生取向;在知识呈现方式上,减少控制,增加对话。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的核心问题是知识问题,当前语文课程知识的不良状况使语文课程知识必须重构,语文课程知识的重构必须关注学生,改变以往知识与人疏离的状况,拉近知识与人的距离,其主要策略为:在知识生产上,改变笼统静态的知识,建构具体动态的知识;在知识选择取向上,淡化学科取向,强化学生取向;在知识呈现方式上,减少控制,增加对话。  相似文献   

9.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一种重要的智力资本。以SECI转化模型为依据,整合GD电网调度中心的各类知识,分析调度中心知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固化、知识共享的一般过程,构建SECI与知识闭环融合模式,考察知识在个人与调度中心内部循环转化的运行机制,为电网企业进一步开展知识管理系统创新研究项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在我看来,困扰职业学校教师的问题有两个:一是自己掌握的知识不够用;二是不知如何把自己已掌握的知识有效地传递给学生。是啊,生活在当下这个环境瞬息万变、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一个教师单纯靠在大学里学到的那点知识,的确不足以满足工作的需要,只有不断获取新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库存,才能保证自己的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教师的工作性质要求教师不仅自己要有知识,还必须把自己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有效地传递给学生。把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难,掌握足够多的知识也难,这都与何为知识以及如何获取知识有关。知识是人对自然与社会本质和法则的认知,或者说是自然与社会的本质和法则在人头脑中的投射。根据这个定义,知识存在于三种地方:第一,知识隐含在自然与社会的现实与历史之中,有待人去认识和挖掘;第二,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