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积累,是《语文课程标准》中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并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读书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各个"阶段目标"中,反复强调"语言的积累",如第一学段要求"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第二学段要求"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积累语言材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特别是作文刚起步的三年级学生,要使他们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教师必须在课内课外经常不断地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怎样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呢?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教学担负着的积累语言的任务,应包括语言材料、语言范例、语言知识三方面的积累。语言材料主要是指汉字和词语;语言范例是指好词佳句、名段名篇名作;语言知识是指同语言材料、语言范例的掌握密切相关的字词句篇、语法逻辑等知识。语言积累的方式各不相同;学中积累、读中积累、用中积累、说中积累、课外阅读中的积累等。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和运用,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侯海英 《考试周刊》2013,(28):67-67
<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高度重视的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也是教师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1.学会积累写作素材,形成写作资源仓库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在写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材料,实现读写结合,课内外结合,学习与运用结合。"在写作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  相似文献   

5.
王向春 《中国教师》2009,(Z2):467-468
小学阅读教学,不仅要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语言积累"这个问题。在基本理念里说:"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总目标里谈到:"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第一学段中提到:"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二学段中提到:"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第三学段中提到:"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尝试在写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等。可见语言积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如果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看作学生学习最终登攀的高楼,那么,"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则是筑起这一高楼的最基础、最关键、最不可或缺的砖石。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无疑是积累语言的首要渠道。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课程标准"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的要求,我们可以把重点放在词语和简短句子的积累上。  相似文献   

7.
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要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语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和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言。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中要把阅读和习作紧密结合起来。阅读是  相似文献   

8.
重视语言积累是《语文课程标准》中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语文课程标准》多次提及“语言积累”这个问题。例如:在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提到“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在第二阶段的“阶段目标”中提到“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旬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第三学段的“阶段目标”提到“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  相似文献   

9.
语文的学习很难做到一蹴而就,它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习作能力的培养也需建立在语言积累的基础上,《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指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为此,我作了以下尝试:一、立足课堂,占有经典语言阅读教学中,我们应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练习中的成语、古诗文等都需反复朗读,熟读成诵,从而积累语言,习作时便能…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3—4年级)中设置的"阅读"目标有"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习作"的目标有"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可见在小学中年级积累是非常重要的。联系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四年级的语文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教学担负着的积累语言的任务,应包括语言材料、语言范例、语言知识三方面的积累。语言材料主要是指汉字和词语;语言范例是指好词佳句、名段名篇名作;语言知识是指同语言材料、语言范例的掌握密切相关的字词句篇、语法逻辑等知识。  相似文献   

12.
积累是写作的关键,积累的内容包括语言材料、篇章样式、人生体验、思想情感等方面。在教学中,我重视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材料,把课文中的词语句式、精彩段落储存到学生的语言仓库。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积累文中优美的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本文就语文教学中,开辟语言积累的途径,让学生乐于积累,学会积累,建立自己的语言仓库,从"抓住课内积累点、发掘课外积累点、语言实践积累点"三个方面阐述了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途径、方法,使学生语言运用方面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从整体上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读报的快乐     
(适合四年级)教学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提出了这样的阅读要求:"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  相似文献   

15.
材料积累是语言学习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式,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材料积累和开设语言课学习积累语言材料进行比较,对两种语言材料积累方式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行了分析,阐明了语言材料积累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缪文姬 《文教资料》2013,(10):74-75
中职作文教学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学生大多谈"文"色变,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已刻不容缓。注重语言积累是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厚积才能薄发。本文从"从生活中积累语言"、"从贮藏材料中积累语言"、"从流行艺术形式中积累语言"三个方面探讨写作语言的积累。  相似文献   

17.
学习语言从积累语言材料开始,这就要求教师改革语文教学,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一是从课程结构上把握语言积累,二是科学地把握语言积累的内涵。只有积累相当的语言材料,才算是掌握了一门语言。  相似文献   

18.
<正>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积累各种语言材料的要求,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打破课内和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使其成为一泓活水。所以小学语文的学习,仅课堂阅读教学是永远  相似文献   

19.
"积累"是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一个关键词,也是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点。且不说含积累意思的文句,仅仅"积累"这个词在课程标准中反复出现了17次。课程标准反复强调积累,目的是通过语文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运用的前提是积累与内化。这17次所提的"积累"大体上可以包含6个方面的内容。一、语言的积累课程标准中所提的积累,专门指向积累语言的有8个地方。基本理念第二条:"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第一学段阅读要求3提出:"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相似文献   

20.
积累语言是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之一,积累是为了运用。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积累语言很容易,在表达中运用语言就困难多了。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语言的沉淀、内化不够。我尝试了"以文解文,在沉淀中让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效果就好多了。"文"指的是成语、谚语和文学作品中的精彩句、段等。"解"指的是理解、感悟。以文解文,用"文"来感悟阅读材料,用"文"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