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视觉文化是以图像方式显现的文化形态,在满足广大消费者的视觉快感的同时,也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导致浅阅读、浅书写的盛行,语言被边缘化、游戏化、图像化。这种浅阅读、浅书写现象,其实就是现代人丧失精神家园而娱乐至死的困境的表征。浅阅读、浅书写对现代人的危害表现在迷失精神家园、侵蚀价值意义和影响思维品格等方面。超越浅阅读和浅写作的途径在于经典阅读和深度写作。  相似文献   

2.
新课改的浪潮下,语文教学的文本阅读有所得,也有所迷失。文本的浅阅读、拔高阅读、误解阅读这些问题不断出现,也使得广大教师在兴奋课堂解放的同时,不禁冷静下来细细思考。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浅阅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阅读在大学校园里蔚成风尚,成为大学生阅读的主要模式,并有强化的趋势。文章在分析时下大学生阅读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分别从技术、教育体制、阅读接受心理、文化等几个层面,深入剖析大学生浅阅读流行的原因及其危害。指出,由"浅"入"深"的阶梯阅读是构建大学生健康阅读的首选。  相似文献   

4.
正阅读是学生了解社会、拓宽视野和理解生活的最佳途径。然而,随着信息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短、平、快"的庸俗作品大行其道,"浅阅读"不断挤压着经典阅读的空间,成为一种流行的阅读方式。在这种氛围下,高中生的阅读更多体现为对日常欲望的释放和快感的追逐,缺乏理性思考。如何让学生摒弃"短、平、快"的"浅阅读",让阅读回归深入和理性呢?笔者作了以下尝试。一、培养阅读兴趣高中生正处于思维活跃、记忆力强,有一定理解能力,但分析判断能力不高且略带叛逆心理的  相似文献   

5.
正快与慢、深与浅其实是相对并互相转化的。人类的阅读从来都有深浅快慢之分,不能因为要提倡深度阅读、整体阅读而全盘否定浅的、快的、碎片化的阅读。当"国民阅读率低下"成为中国的一个问题,阅读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阅读的快与慢、深与浅成为许多人讨论的热点。一般认为,阅读有快慢深浅之分,慢阅读往往与深阅读一体,阅读内容与学问、人生等等大问题相关,阅读状态是细细体味,深入思考,还须身体力行,所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  相似文献   

6.
陈志远 《语文天地》2015,(11):59-61
阅读文本少有思想文化内蕴,阅读时不需进行深度思考,阅读的目的不是为了求得一种精神的熏陶,这种阅读行为即为“浅阅读”。伴随着现代消费社会的来临,我们面临着一个共同的事实:传统阅读在当下消费文化语境中的逐渐缺失。图片阅读、时尚阅读、名著缩读、网络阅读成为时代阅读风尚。这种阅读风尚追求的是信息的快速攫取和视觉感官的刺激,它不需要认知心理的深度介入,体现的只是现代阅读的快意和娱乐,这就是当下的浅阅读。浅阅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科学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进行浅阅读,浅阅读已成为信息时代阅读的趋势和潮流吸引着青少年学子,作为高职院校图书馆,面对"浅阅读"盛行的校园,如何对"浅阅读"进行扬长避短,如何通过各种举措,进行引导推深服务,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和整体素质,是图书馆人不可推卸的责任。本研究将就什么是浅阅读,浅阅读对青少年学生的危害,浅阅读现象趋势分析,以及图书馆如何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阅读等方面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8.
时下的阅读生活进入了"浅阅读"时代。现在流行"读图",流行"戏说"、"水煮"、"麻辣",流行"快速(即时性)"、"快感(娱乐性)"、"快扔(浅显性)"的"15分钟主义"的"浅阅读"。如今,这种以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正冲击着语文课堂,使很多学生只是走马观花地读课文,浮光掠影地了解内容,不  相似文献   

9.
正一、概念界定:何谓"浅阅读"与深层阅读"浅阅读"是指通过浅层次阅读或者浅易阅读,以快餐式、浏览式、随意性、跳跃性、碎片化为典型形式的阅读方式。本文中的"浅阅读"主要是指在目前的职校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未能真正挖掘文本内涵,学生没有真正亲近文本,走马观花,注重考点,却缺乏对文本的深度思考与感悟,师生对话短平快,生成低。  相似文献   

10.
当前,浅阅读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阅读新趋势,中职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没有定型,浅阅读的情境对于其人格成长、精神发育、知识训练乃至整个价值观、世界观塑造等都会产生不良影响。本文探讨了在浅阅读的情境下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深阅读的兴趣、品位、习惯以及让学生掌握深阅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毕泗建 《山东教育》2012,(11):24-25
时下的阅读生活进入了"浅阅读"时代。现在流行"读图",流行"戏说""水煮""麻辣",流行"快速(即时性)"、"快感(娱乐性)""快扔(浅显性)"的"15分钟主义"的"浅阅读"。如今,这种以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正冲击着语文课堂,使很多学生只是走马观花地读课文,浮光掠影地了解内容,不愿意深入地研读课  相似文献   

12.
当前,浅阅读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阅读新趋势,中职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没有定型,浅阅读的情境对于其人格成长、精神发育、知识训练乃至整个价值观、世界观塑造等都会产生不良影响.本文探讨了在浅阅读的情境下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深阅读的兴趣、品位、习惯以及让学生掌握深阅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王梅欢 《师道》2007,(6):39-40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然而,现今的阅读教学,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漠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在阅读过程中刻意引导学生向老师的思维靠拢,使学生迷失自己,丧失了阅读的渴望。  相似文献   

14.
『浅阅读』的危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涌豪 《教育艺术》2003,(10):44-45
进入10月,各地书店又呈现出一片火爆景象,五花八门的新书摆满书架,读者纷纷涌入。细加观察,其间一种“浅阅读”现象甚堪忧虑。它主要表现在阅读兴趣的单一上,与之相伴随的,还有阅读过程的随意和阅读目的的迷失。 阅读兴趣单一集中体现在对生活类、时尚类等通俗读物的偏好上,而肯花时间细细体味经典名著的越来越少。这从新华书店9月份销售统计中就可看出。据统计数字,除《新华字典》等长销书外,各地书店位居排行  相似文献   

15.
近来,越来越多的所谓“导读”、“快读”、“速读”类的浅读图书,纷纷闪亮登场,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这种以“快乐、快速、快扔”为特征的浅阅读是不是正好满足越来越忙的学生的阅读要求?现在的学生的阅读状况究竟是怎样呢?浅阅读”是否正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新的阅读方法呢?根据调查发现:学生的阅读现状,内容越来越浅;速度越来越快;喜欢越来越直白的语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当前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缺乏学生的个性自由。这种不从阅读者的角度引导学生的阅读教学造成了主体错位,使学生认为阅读就是琢磨出题人的答案,就是应付教师的提问,而与自己无关,丧失了阅读的兴趣,在阅读学习中迷失了自己。由此,必须回归阅读自然、简单、轻松的本性,大力倡导个性化阅读。  相似文献   

17.
王卫波 《现代语文》2013,(8):120-122
数字技术及网络的普及,推动人们的阅读方式正从传统阅读向浅阅读变迁。所谓"浅阅读",目前并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更多是与传统阅读相比较而对其加以认识,如阅读内容的通俗、大众化,阅读方式的快速化、浅表化及阅读态度的娱乐化、休闲化倾向等等都是浅阅读的表征。作为社会和技术发展的衍生物,浅阅读现象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但其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如浅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南昌大学数百名大学生阅读情况的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的"浅阅读"状况,探讨大学生"浅阅读"特点和规律。在此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阐发了深阅读推广工作的重要性、难点,提出了南昌大学图书馆推广大学生深阅读工作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吕海玉 《文教资料》2009,(20):203-205
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而如今大学生的阅读呈现出重网络轻文本、重泛读轻精读的"浅阅读"态势,难以达到构建扎实的知识结构的目标,达不到对人生经验和人生智慧的丰富.本文探计的重点在于,作为职业学院的人文教育者,如何在大学语文的教授过程中让学生消除"浅阅读"的浮躁,回归文本,回归经典,深层次阅读,确立正确的阅读方法和理念.  相似文献   

20.
现在,有一些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着"阅读的内容比较浅显直白,阅读的过程是一目十行,基本上是不求甚解,阅读的目的是寻求视觉或者心理的愉悦"等现象。笔者认为,这是课外阅读的一种"浅阅读"状态。那么,如何在小学高段有目的地引导孩子在课外阅读中逐渐由"浅"入"深",走向读有所思、读有所悟、读有所得的"深阅读"呢?为此,笔者作了一些思考和实践。一、被动阅读,迈开"深阅读"的第一步1.与孩子达成认识上的统一人都有一种拈轻怕重、避害趋利的本能,对待阅读也是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