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文字网     
刘玥 《现代语文》2010,(1):35-35
杜牧的代表作《江南春绝句》,不仅以他神奇之笔写出了色彩鲜明的江南春色,而且在画面中亦饱含诗人特有的吊古伤今的感慨。本文对《江南春绝句》诗中有画和借景传情的艺术特色进行了简要论述,指出这首诗是清新的景色描写与淡淡的怀古之情完美统一的、包含对现实社会讽喻意义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自杜甫《戏为六绝句》开创了以绝句论诗这一形式后,宋元明清,相沿不断,代而有作。有的阐发理论,有的品评作家作品,有的兼顾其他。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便是运用绝句的形式系统地评论历代诗人、阐述诗歌理论的著作,她是论诗绝句这块园地里的一株奇葩,在中国古代诗论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3.
自杜甫《戏为六绝句》开创了以绝句论诗这一形式后,宋元明清,相沿不断,代而有作。有的阐发理论,有的品评作家作品,有的兼顾其他。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便是运用绝句的形式系统地评论历代诗人、阐述诗歌理论的著作,她是论诗绝句这块园地里的一株奇葩,在中国古代诗论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首先,《论诗三十首》容量大,气魄大。三十首开端有总论,末尾有总结,中间二十八首具体评论历代诗人及其作品,首尾一贯,组织严密。在第一首诗中,作者以“疏凿手”自任,旨在继承和发扬由《诗经》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正本清源,别裁伪体,使诗歌创作泾渭分别,达…  相似文献   

4.
一向视现代主义文学大师艾略特为敌的威廉·卡洛斯·威廉斯在《佩特森》中采取了“边缘话语”策略,描写普通人的生活和故事,坚持了地方主义文化方向和口语与对话风格。威廉斯通过这种方式来抗衡和解构艾略特精英式的风格和话语霸权,并藉此来建构自己在文学史中的话语权力和形象。  相似文献   

5.
赵文彬 《考试周刊》2009,(50):61-62
对王士祯的《真州绝句》(其四)的第四句"半江红树卖鲈鱼"的解释,各家说法不一。本文作者从《真州绝句》组诗的写作时间和杨柳的意象来分析,认为这句诗是描写春天的景色,而不是描写秋天的景色,;并且分析了造成人们曲解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姚莹《论诗绝句六十首》中对杜牧、李商隐、姚合、许浑、马戴等诗人作品评价的三首绝句作了一些解说,以期帮助初学者对姚氏论诗绝句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李白的诗歌是盛唐精神的体现。绝句《望天门山》作为唐代山水名作,反映出李白独特的文化个性,也代表着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诗人以细致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表现了天门山的动态、雄奇之美,寄寓了主体崇尚自然的性情和炽热的人间情怀。对山水的痴迷、游览和刻画是李白一生精神活动与诗歌创作的共同特征。在诗中,自然被李白生命化、艺术化,具有了崇高美,展现了诗人的开阔胸襟与自由精神。  相似文献   

8.
杜牧的代表作《江南春绝句》,不仅以他神奇之笔写出了色彩鲜明的江南春色,而且在画面中亦饱含诗人特有的吊古伤今的感慨。本文对《江南春绝句》诗中有画和借景传情的艺术特色进行了简要论述,指出这首诗是清新的景色描写与淡淡的怀古之情完美统一的、包含对现实社会讽喻意义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姚莹《论诗绝句六十首》中对钱起、朗士元、柳宗元等诗人作品评价的三首绝句作了一些解说,从而帮助初学者对姚氏论诗绝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王之涣是盛唐时代的重要诗人之一,他虽然留下的作品仅有六首绝句,却以《登鹳雀楼》和《凉州词》两首诗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对话,古已有之,《论语》记载的是孔子与学生的对话,《理想国》是以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与他人对话的形式写就的名著。如今,对话已成了时代的话语: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企求社会各界的合作、沟通家庭成员的感情等等,都得进行对话。学校里、课堂上,更是在寻求和建立对话的机制和教育模式。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2.
本文先评析15世纪西班牙重要诗人桑蒂利亚纳侯爵的《菲诺霍萨山歌》,该诗描写诗人见到一位漂亮的牧牛女郎的情形。中外文艺作品里都有很多描写美女的文字,我国汉乐府民歌《陌上桑》中女主人公罗敷的漂亮非同一般,与桑蒂利亚纳侯爵的《菲诺霍萨山歌》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将《菲诺霍萨山歌》与《陌上桑》进行比较分析,期望读者能感受到两者所描绘的美妙情境。  相似文献   

13.
对话,古已有之:《论语》记载的是孔子与学生之间的对话,《理想国》是以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与他人对话的形式写就的名著。如今,对话已成了时代的话语: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祈求社会的合作、沟通家庭成员的感情等等都得进行对话。学校里、课堂上,更是在寻求和建立对话的机制和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4.
《唐人万首绝句选》是清康熙年间“诗坛圭臬”王士祺(号王渔洋)编纂的最后一部唐诗选本(以下简称为“渔洋选本”)。该选本是对赵宦光、黄习远本《万首唐人绝句》(以下简称为“赵黄选本”)进行的删纂,对于清代诗学尤其是绝句领域的研究极有价值,故有必要通过对《唐人万首绝句选》的研读,弄清该选本的选诗特征与诗学思想。渔洋选本基本符合唐诗当时发展实情、以诗人诗作本身的造诣选诗。该选本虽选“四唐”之诗,以选录中晚唐诗人诗作偏多,但通过该选本对赵黄选本的删纂仍可窥见该选“略重盛唐”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熊茜  闫丹萍 《双语学习》2007,(12M):201-201,203
如同奥斯丁其他的作品,讽刺在《傲慢与偏见》中就好像反映社会及人类本质的隐形显微镜,通过对有限的乡村生活的具体描写,体现了18世纪英国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在这篇文章中,讽刺因素如何体现在不同人物及机智的对话中将逐一进行讨论。总之,讽剃在《傲慢与偏见》中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正是奥斯丁对讽刺完美的运用才使其成为经久不衰的名作。  相似文献   

16.
艾略特的《荒原》揭示了主体在自身的分裂中构成自身,在他者话语的延展中呈现自身的过程,并形成了一个有历史意义的多元主体的对话。而这与诗人的“非个性化”理论所强调的传统意识完全吻合。诗人就是用这各上方式将历史与现实、远古神话与现实故事、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学相交融,让读者从多方位、多视角看到西方现代文明的荒原的现状、诗人拯救荒原的祈求以及宗教信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姚莹《论诗绝句六十首》中韩愈、刘禹锡、白居易等诗人作品评价的三首绝句作了一些解说,从而帮助初学者对姚氏化论诗绝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运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分析《聊斋志异》中《黄英》篇的多声话语——爱情话语、儒家伦理话语、商人伦理话语共存的局面,可以发现这三套话语虽然传达出的声音不同,但它们共同为士魂商才的对话与整合这一主旨服务。  相似文献   

19.
论雨果小说的心理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雨果小说的心理描写十分杰出,却长期被人忽视。他的心理描写分为两个阶段:《悲惨世界》以大段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内心斗争、思想转变和性格特征,《笑面人》刻画了人物的变态心理和妒忌心,《九三年》剖析了主要人物的思想斗争。雨果的心理描写长短结合,有时以思想分析来展现,有时以话语和行动来显示,手法丰富而有创造性。  相似文献   

20.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第九册中的第25课:这是一篇“义包诗”,课以生动的描写,再现了唐代诗人李白创作《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情境。中第3自然段通过人物对话.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李白与盂浩然之间“话别”时的深情。这一段自然是教学的重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