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水乡     
有一丝思念,叫乡愁,有一种情结,叫乡音,有一个地方,叫乡土,有一缕长线,叫剪不断的风筝线……《水乡》是很多关于江南的画作中的一幅,是吴冠中在90年代创作的作品,也是一幅极具他个人特色的墨彩画。乡村的题材,景物的轻描,和谐的氛围,具体的影象已经从中剥离,厚重的墨汁点化出层层的落户,平静的小河把两  相似文献   

2.
获奖感言“阿拉神灯杯”软件设计大赛,是国内级别最高且是第一次这样的比赛,我们能够参赛这次比赛也是比较幸运的,特别是当我们从上千人的选拔后脱颖而出时,从初赛到复赛,再到后来的决赛,每一次都让人心跳,我们始终坚信一个原则,付出总是会有收获的,我们熬过多少日日夜夜,牺牲了多少个假日,特别是春节,人们都在欢欢喜喜的走亲访友,我们却整天藏在家里埋头钻研软件的开发,我们因为劳累过度而住过院,进入决赛了,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再苦再累也无所谓了,虽然我们进入决赛了,但是我们开发软件的进程一刻没有停止过,因为如果我们停止了,就意味着已经落后,我们要不断地完善和调试程序,发现问题我们会即时进行调整。我们希望我们能够在决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感谢阿拉神灯杯组委会给予我们这样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也感谢在幕后支持这次软件大赛的所有工作人员,你们辛苦了,其实,我们不是为自己而战,我们是为祖国的软件产业而战,中国的软件要腾飞,就必须具有千千万万的软件开发者的坚韧不拔的创新精神,只有这样,祖国的软件才能振兴,这就是我们的感言。  相似文献   

3.
老教室     
柏油路边,梧桐树下,老教室安然而卧,一袭青衣,迎着梧桐叶间漏下的点点晨光,沐着傍晚的夕照斜辉,不论远观还是近看,它都让人肃然起敬,只有那些少不更事的孩子嘻嘻哈哈地从它边上经过,全然不顾历史的风雨在它的躯体上留下的沧桑。它是学校最古老的建筑之一,是半个多世纪以前典型的青面碧瓦的教室,  相似文献   

4.
雾精灵     
正早晨,天空灰蒙蒙的,原来,美丽又淘气的小精灵——雾又在捣乱了,它如同一层薄薄的白纱,飘在空中,看得见,却摸不着。在雾的笼罩下,马路看不见了,房屋看不见了,只有路灯微弱的光一闪一闪的。我走在校园里,穿过朦朦胧胧的雾,感觉雾精灵正温柔地抚摸着我的脸。  相似文献   

5.
语录     
《世界发明》2011,(9):5-5
行业冬天即将来临,正如四季变换一般,也是一种自然规律,春天过后,也会有冬天,同样。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关团网CE0王兴在谈到团购网站的冬天即将来,临时如是说..王兴认为,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团购行业冬天的到来,对踏踏实实做事的企业来讲,影响是有限的,最重要的是,冬天过后,剩下的企业都是优秀的企业,对消费者来讲,也未尝不是个好消息。  相似文献   

6.
跨组织合作技术创新界面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给企业技术的发展与更新提出了新的要求,靠单一企业的力量已经很难适应,合作技术创新是新态势下一种新型的组织安排,但合作的效果经常不是十分令人满意,其中,企业间的界面管理是影响合作绩效的一个重要因素,界面是否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合作的成败.合作技术创新界面的稳定性与合约安排,技术及知识的溢出性以及项目的收益稳定性有关.本文在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微分方程建模的方法,对两合作者在地位平等,资源互补的情况下,其各自的期望收益、可能出现的投机行为,合作中的利益分配等等合作中的重要问题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激励参数,采用产权保护机制,预期收益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合作界面也是比较稳定的.  相似文献   

7.
一个女孩 听啊,听啊,在废墟中,在瓦砾下,传来阵阵清脆读书声。一个压在废墟下的女孩,打着手电筒在忘情读书。她忘记了危险,忘记了伤痛,忘记了饥饿,用读书声驱赶着恐惧,与死神抗争,同时也召唤着生的希望。废墟下是黑暗的,但你心中有阳光,因为知识会带来勇气,文化会带来光明。临危不惧,从容镇静,在你身上,显示了广大灾民的不屈精神,体现着我们民族的光辉未来。你是最优秀的“读书种子”,你也是最出色的抗震勇士,向你致敬,为你祝福!  相似文献   

8.
<正>我生活在云层的上端,常常可以看到透过厚重云层的阳光,照耀在我的脸上,让周围的空气,温暖如春。我的降生,为家族带来了欣喜,因为当我出生时,就凝聚了千年的灵力,但也许是我不学无术,也许是家族的过分溺爱,也许是我的贪得无厌,我成了一个贼,一个有灵力的贼,但因此,我被父王推向了凡世……  相似文献   

9.
《华夏星火》2008,(10):72-72
关西镇位于新竹县的东北部,三面环山,青山绿水环抱,古称美里,这里的空气十分清新,高龄人较多,因此赢得了"长寿之乡"的美誉!一走进关西镇,就可见起伏的山坡上梯田遍布,到处绿意盈盈,你可在此沿着田园或散步,或骑着自行车悠游其中,沉醉于大自然美丽的怀抱!  相似文献   

10.
黑暗是个神奇的东西,它能给人带来恐惧,降低人们的安全感。世界上,很少有人一点儿也不怕黑。但是,男女双方约会时,环境暗一些反而会提高约会的成功率。在这种情况下,黑暗不是降低、而是提高了男女双方的安全感,这又怎么解释呢?心理学家认为,男女之间的约会本身就是快乐的、愉悦的,这大大冲淡了他们对黑暗的恐惧,因此,我们常常发现,一些约会男女连陌生的黑暗地带也敢去。而且,黑暗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淡化了他们之间陌生的  相似文献   

11.
王晓飞 《科教文汇》2013,(30):35-36
在哲学发展过程中贯穿着自然观的发展和转变,伴随着自然观的转变自然教育和自由教育也呈现出交互性的契合。基于有机论的自然观,亚里士多德最先看到自然教育与自由教育之间的关系,提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基于机械论的自然观,卢梭的主观自然教育也必然是自由教育;基于进化论的自然观,杜威提出“学生有自然发展的自由”,堪称自然教育与自由教育的现代命题。  相似文献   

12.
科学本质理论:基本观点与范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维新 《科学学研究》2010,28(6):809-815
科学本质阐明了科学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是人们对科学本质属性的正确认识。从科学哲学的视角来看,可以把科学本质观分为传统的科学本质观与新的科学本质观两类。科学本质的现代观是多层面的,主要涉及"科学知识本质观"与"科学探究本质观"。科学本质的范畴是由科学本质的特征或要素决定的,主要涉及:(1)科学知识的本质;(2)科学探究的本质;(3)科学事业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数学本质究竟是什么"是当代数学哲学争论的核心问题之一。对象柏拉图主义认为数学的本质在于研究一些独立的个体对象,结构主义主张数学本质的核心是抽象结构。语境论在阐明传统解释存在缺陷的基础上,运用语境分析对"数学本质"给予了新的解释———在形而上学层面,数学本质是概念;在数学实践层面,数学本质是开放的。更重要的是,如何理解"数学本质"本身就是一个依赖语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发展需求与生态保护需求之间的冲突。本文基于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视角,对自然保护区利弊的农户认知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从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的角度来看,目前在自然保护区建设中,野生动物致害较为严重,但生态旅游增加了农户收入。此外,农户比较认同自然保护区的生态防护、保护物种资源和生态旅游的功能,但是认为自然保护区政策中补偿金额较小。自然保护区补偿低、林地限制利用和林地面积小构成了社区居民参与保护区内林业经营的主要障碍。通过因子分析和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保护区对粮食种植、林业经营、劳动力转移、生态旅游收入、野生动物致害的影响,保护区的物种资源保护、生态旅游、生态防护等功能的实现,保护区政策实施中补偿金额小、补偿金发放不及时等问题,林农参与保护区森林经营中存在的补偿标准低缺乏动力、林地限制利用收益受损、面积太小收益低等障碍,以及性别和人均收入等,均对农户的自然保护区的综合影响认知具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林艳 《科教文汇》2012,(23):39-40
自然与设计关系密切,本文通过探讨自然与设计、文化之间既简单又复杂的关系,呈现设计不仅要仿制自然,而且要进入自然,它如同人类社会一样需要将自己的生命力延续下去。求证设计本身仅仅是一个被功能化了的概念,艺术家的某些职责也因此被界定在为"自然"存亡而服务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6.
环境破坏、生态失衡的现状迫使人类在对待自然界的态度上,进行着深刻的反省。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多地把视角投向博大深邃的中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调谐思想是一种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模式,也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最高目标的道德规范,从中寻求可资借鉴的深刻启迪,对于解决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杨雪  段克勤 《科教文汇》2014,(27):80-81
所谓的环境教育是需要学校、社区、家庭,或者说是需要市民、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协作,并从幼儿期开始到高龄期持之以恒地对群众进行教育,否则很难期待能出成果。还需要利用各种机会唤起大家对环境的关心,并推动大家积极参与到解决环境问题的行动中来。环境教育的基本是对自然丰富的感受力和对人类自身的爱。但是光靠读书是培养不了对自然的感受力的。只有走到大自然中去,意识到大自然的美;理解了自然创造了生命,感觉到自然的不可思议的时候,才能开始做到真正地去关心自然,真正地想要去保护自然。  相似文献   

18.
生态技术是具有生态性质的技术,它是从天然自然到人性自然的一种技术应用,是人、技术、社会、自然作为整体生命存在的澄明。生态技术表现为三个层次:从技术自身来看,生态技术具有自我协调的结构与功能关系;从人与技术的关系来看,生态技术就是人诗意的实践方式与生存方式,是人、技术、社会、自然关系的和谐;从天地人的相互关系来看,生态技术是与天地人相协调的技术。  相似文献   

19.
 以培根的“要支配自然,就须服从自然”,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与“天之道利而不害”为代表的欧洲和中国的传统自然观,曾导致技术从而导致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两种截然相反的类型,即欧洲的奋进型和中国的舒缓的传统维持型。人类掌握自然知识愈多,对自然认识愈深刻,改造自然的能力就愈强,人工自然或人造自然会更加丰富多彩,但是原始自然被破坏的就愈严重。人作为技术活动的主体,有责任有义务理智地能动地驾驭技术,克服不利于社会发展的因素,建立节约型社会,正确对待人的异化,以保证社会健康永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由“自然价值”的讨论形成的自然价值论是人类对于传统价值观念进行深度反思的一个成果。它是一种超越于传统工具理性而对自然的重新认识,并从本体上对自然进行价值的重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自然价值论内蕴了一种生态整体主义的立场。只有在生态整体主义的视野下,人们对于自然的认识才能突破那种独断理性主义和消费主义的观念,从而建构起自然的本真价值。也正在这个意义上,自然价值论才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