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诗畅 《新闻传播》2009,(10):33-33
儿童广播剧是一种以广播器材为媒介,主要通过人物对话和音乐、音响效果等艺术手段去创造听觉形象、展开剧情、刻画人物、陶冶听众的戏剧形式。这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与舞台儿童剧、影视儿童剧相比,儿童广播剧是听觉艺术.虽有局限性,但也有独特的优势,可以让它的接受者具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不受屏幕、舞台现场限制,不受演员神色影响,只凭借神奇的语言和声音,展开想象的羽翼,体味剧中意境。尤其是在特别关注下一代成长的今天,儿童广播剧有着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其艺术价值正在不断地增值。  相似文献   

2.
广播剧是一种听觉艺术,听众只能凭听觉欣赏,以获得审美享受。一部好的广播剧除了剧中人物对话,独自外,还必须合理运用音乐。音响。解说等创作手段来协调整个剧情演绎的节奏和气氛。本文结合笔者编导的《瞬间》(先后荣获98年度浙江省广播文艺奖二等奖,浙江省第六届“五个一”工程奖、98年度中国广播剧奖二等奖)和《玻璃心》(荣获2000年度浙江省广播文艺奖二等奖),谈谈对广播剧抒情本质的把握和审美空间的开掘。  相似文献   

3.
广播剧是听觉的艺术,也是想象的艺术。以声音塑造形象,以声表情,声情并茂,激发听众的联想与想象;而听众则经过想象,在脑海中实现对时空的跨越,完成从声音艺术形象向可视化艺术形象的转化,形成仿佛看得见摸得着的鲜活的、具像性的、完整的最后的艺术形象。因此,在广播剧创作中,要充分研究如何更好、更深刻的启发和诱导听众的想象,创新与拓展构成想象艺术的元素,创作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符合听众收听心理需求的优秀作品,增强艺术感染力,实现最大化的传播价值。本文以《鼓岭寻梦》为例,从题材、主题、剧情、场景、悬念等几方面,对构成广播剧主要的想象艺术元素加以剖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4.
许宁  胡娜 《声屏世界》2017,(8):36-37
网络文艺的冲击,使得广播文艺创作固有的听觉美感逐渐被人们淡忘.广播文艺创作只有坚持"内容为王",深度解读引领听众欣赏的指向;"化敌为友",合理利用网络文化,丰富广播创作空间;"共建集体记忆",展示文艺作品的社会功能,才能发挥好广播文艺二度创作的"魔方效应",组合出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5.
从审美特性看广播剧的艺术美贡吉玖,吴煜广播剧作为高雅的听觉艺术,以其反映现实生活的快捷、制作的精巧、剧情的引人、音响的丰富、表演的生动,为听众提供了丰富而浓郁的听觉美。广播剧题材的广泛性为听众提供了审美直觉、审美想象的广阔空间。中国广播奖93“黑龙杯...  相似文献   

6.
广播剧是最具有声音特点的广播节目品种。它由语言、音响、音乐这三种最富声音个性的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营造出各式题材,风格迥异、语言个性,五音震颤的听觉艺术空间。人们可以在这听觉艺术的空间里,尽情地遨游和享受其无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体验各自感悟到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7.
广播是全天候不受时间限制的媒体,广播是不受空间限制的媒体,广播是低成本的媒体,广播是不易被转台的媒体。随着广播事业的不断发展,广播节目数量不断增加,品牌不断建立,互动性不断增强.听众收听广播的时间将会不断延长。特别是进入宽频网络阶段,广播从“弱势媒体”已渐渐变得强大起来。  相似文献   

8.
录音作品集语言、音响为一体,多种素材相结合,以艺术形式为听众展望效果,从听觉上感染受众,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很多节目都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进行的,随着剧情的发展,需要许多时间和空间的转换才能表现出来。而且所能借助的手段比较少,下面就音响素材的恰当使用、录音环境的设计营造、后期合成的艺术处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戏曲故事是广播文艺的一个新品种,它是以叙事为主兼容对白、唱词的一种文艺形式,是戏曲艺术和文学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是把舞台艺术转换为广播艺术,以适应广播特点的一门全新的听觉艺术。 下面从听众的欣赏心理和戏曲故事的艺术特点以及创作戏曲故事  相似文献   

10.
广播是依靠声音来沟通听众的大众传播媒体,这就决定了广播广告必然要通过声音传播广告信息。广播广告跨越了字的局限,不受化层次的制约,雅俗共赏,受众范围广泛,经济实惠,借助亲切动听的语言,配以动人的旋律和真切的环境声效,能使广大听众在美妙的听觉艺术氛围中接受广告信息,  相似文献   

11.
当前网络电台音乐节目质量参差不齐,其主要问题是一些创作人员因过分注重渲染节目的情绪而忽略了更具听觉延伸意义的音画效果.对视觉和听觉特征的了解和把握,是构筑良好音画效果的前提.网络电台音乐节目的创作者们应始终以情感为核心,通过对节目大胆创新,拓展听觉空间,使听众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2.
刘悦 《中国广播》2008,(12):44-46
广播剧是听觉艺术,它是通过对人的听觉刺激,让受众进行艺术体验的审美过程。一部优秀的听觉艺术作品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和节奏鲜明的故事结构,最让人难忘的还是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声音是有效的塑造形象的手段,我们把声音分为四大类,音乐、人物对白、生活中的自然背景音和无声的声音四种,与听众达成共鸣,让听众深刻了解剧情、让人物与听众进行心灵碰撞。  相似文献   

13.
广播剧的制作是把广播故事的剧本声音化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它考验了制作者对故事情节、感情的理解及对声音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音响与故事具体情节协调配合,充分展现广播剧独特的声音魅力,即听众在听觉欣赏的同时,产生视觉上的丰富联想,在很短的时间里刺激听众的心理,产生心灵的触动,情感的沟通.好的广播剧能融入受众心理,让他们产生强大的共鸣,从而使广播更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4.
孔季红 《大观周刊》2012,(41):69-69
受众接受广播大多形成思维的想象空间,录音访问把采访对象真实的推向听众,形成互动。本文以切实采访经历,讲述广播录音访问的特点,展现听觉艺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对广播音乐节目特征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是声音艺术、时间艺术、听觉艺术。这三点与广播媒体的基本特征是相通的。有人说,音乐主要是给人听的,听可以更好地引发听众的联想和想像。因此,音乐声源与广播传媒的结合会获得极富魅力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6.
声音是广播唯一的传播符号。利用音响进行报道是广播的特色。电话采访是把电话中记者与采访对象的谈话向听众广播的一种录音报道形式,也是最具广播特点的一种报道形式。它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远在万里之遥或者用其它采访方式难以进行采访的特殊环境下,都可以进  相似文献   

17.
纯声音的艺术为广播剧作了界定。 声音即涵盖了有声世界里的语言、音乐和音响,确切地讲作为纯声音艺术的广播剧而言,则需按听觉艺术的规律--音响语汇来创作剧本、制作节目。简言之,它应该是充满丰富的想象力,完全以广播传播媒介来展现听党魁力的一门艺术。 作为音响编辑,就近几年来参与的立体声广播剧的制作,我发现这些剧本有一个共通的特点,就是为声音空间创造了无限的可塑性,由此使音响设计在听觉艺术中发挥了它的特殊效应。 例如,广播剧《世纪之声》在音响设计上,突出了写意性、抒情性、寓意性、象征性和特写的审美价值。用不…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戏曲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男戏剧文化的明珠,它有着深厚的艺术传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世男艺术之林独树一帜,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宣传普及戏曲艺术的戏曲广播就格外受到听众的喜爱。众所周知,中国的戏曲是一种高度体现写意性美学思想的艺术,它通过有限的舞台时空来表现相对无限的社会生活。戏曲艺术属于视听结合的艺术,戏曲广播则属于听觉艺术,戏曲艺术讲究唱急做打,其中占有比重最大的就是唱腔了,唱腔是区分剧的标志,也是流派艺术形成的标志,可以说没有唱腔也就没有戏曲,这也是许多戏迷把“看戏”叫“听戏…  相似文献   

19.
广播是听觉艺术。听众收听广播尤其是戏剧类文艺广播,对音响效果要求特别高。因此,不断提高这类广播的录音质量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总结了在录制过程中如何结合实际应用录音技术原理,创作出高质量的音响效果、满足广大听众的需求,对录音专业人员提高录音质量颇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听觉艺术从视觉艺术中独立出来后,便以其蓬勃旺盛的生命力,特殊的艺术触角,垄断了视觉艺术所不能满足的空间和时间。广播几乎不受任何限制地驰骋于世界各个角落,无所不在。它像人们的知心朋友一样,随时随地都可以给人们以娱乐、知识,也可以同人们聊天,谈问题。可以说,无论现在或是将来,广播对于人类都是不可缺少的文化工具。尽管近年来广播受到了电视的一些冲击,但总的来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