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研究采用词一词情绪启动范式和阈下情绪启动范式探讨靶词词频与情绪启动关系,采用两个实验分别从阈上、闽下探讨启动刺激和靶刺激效价一致和不一致时,个体对高频靶词和低频靶词评价分类差异。结果发现:在阈上条件下,靶词词频、效价及SOA的主效应均显著;在阈下条件下,除了词频效应显著外,效价匹配和SOA的交互作用极其显著;靶词词频和SOA三重交互作用达到显著性水平。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在情绪启动词一词范式中,将遵循最小努力假设,对靶词进行效价判断。  相似文献   

2.
采用典型启动效应的实验范式,语义和语音两种不同加工水平的试验任务,通过3个实验探讨了中英双语第二语言的语义通达机制。被试为第二军医大学的学生38名。结果发现:在基于语义的范畴判断任务中,当启动刺激(英)和目标刺激(英)之间存在语义联想关系,得到了显著的启动效应(实验一);当启动刺激(中)和目标刺激(英)之间存在语义联想关系,即与实验一对等的跨语言语义启动试验,也得到了显著的跨语言启动效应,而且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启动值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实验二);当启动刺激(中)的翻译对等词和目标刺激(英)之间存在语音相同或相近关系时,采用基于语音的词汇判断任务,也得到了显著的跨语言启动效应。这一结果表明,对于中国大学生程度的中英双语者来说,他们第二语言的词汇表征既直接通达语义概念表征,又可以借助第一语言的词汇表征为中介再通达语义概念表征,与Kroll等提出的模型一致。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青海师范大学使用藏汉双语的学生进行启动词与目标词的启动试验研究发现,当启动词与目标词之间语义相关时能够产生较大的启动效应,学生对于目标词为汉语词汇的判断比目标词为藏语词汇的判断快,经常使用的词汇的语义在理解中可以达到自动化加工水平。  相似文献   

4.
采用迫选再认范式研究阈下刺激的再认率来验证迫选再认测验对阈下刺激的有效性以及比较是否鼓励猜测下阈下刺激的再认率的差异。结果显示,在迫选再认测验下的再认率比再认测验的高且二者有显著差异,说明迫选再认能提高被试的再认率,迫选再认范式比再认范式更有效。而在鼓励猜测下的迫选再认率高于不鼓励猜测下的迫选再认率且二者有显著差异,鼓励猜测能提高被试对阈下刺激的再认。  相似文献   

5.
成人阈下情绪启动效应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3名正常成人为被试,在哭/笑/中性表情面孔刺激阈下启动下,根据人物后脑勺图片对其中的人物进行表情判断,以考察在一定条件下情绪对认知偏向的影响。结果发现,哭情绪刺激启动使被试对靶刺激的判断发生显的情绪一致性偏向,而笑表情面孔没有产生显的启动效应。说明被试具有区分阈下刺激情绪效价的能力,无意识下的情绪影响具有弥漫性。该结果归因于被试面对模糊刺激采取启发式策略,需要注意可能存在扭曲我们认知的隐性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6.
选取10名聋人与10名听力正常人被试,采用视觉搜索实验范式,通过操纵图形差异视觉可见性变量,本研究对聋人与听力正常人不同几何变换层次图形的视觉搜索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视觉搜索图形的知觉显著性主要与图形差异的视觉可见性有关,而与Erlangen纲领所确认的几何变换功能层次关系较弱.(2)聋人与听力正常人对图形刺激集的视觉搜索加工能力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文使用翻译启动范式,以汉-英不平衡双语者为被试,研究在四种不同启动词-目标词关系类型(同源、非同源翻译、仅同音、无关)中是否能够得到跨语言的启动效应,以了解语音是否在双语者的视觉词汇加工过程中起作用。本文包括四个实验。结果表明,只要启动词呈现时间足够长,汉语词汇与英语词汇的加工中语音均能得到激活;另外,在汉语词汇的加工中对语义的激活强于语音,而在英语词汇的加工中则先激活语音再激活语义。  相似文献   

8.
等待时间知觉,即人们在等待过程中对等待时间长短的主观知觉,并作为一种心理体验影响人们的行为。本研究结合心理定势理论、时间知觉的标量计时理论,采用时距估计范式探讨了不同启动条件对决策的影响以及等待时间知觉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也即,在等待的过程中,人们的等待时间知觉在时间启动和金钱启动条件下存在何种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内部机制是否可以通过标量计时理论中开关的闭合程度(也即对时间相关信息的关注程度)进行解释,以及时间与金钱的相互转换是否遵循心理定势理论。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启动条件(时间/金钱)对决策行为没有显著影响;不同被试类型对决策行为影响差异显著,既有钱又有闲的被试更倾向于进行时间优先的决策;启动条件与被试类型交互作用显著。等待时间知觉在不同启动条件下对决策影响的中介作用显著,在不同被试类型条件下中介作用不显著。本研究将时间知觉与决策理论相结合,拓宽了相关研究领域,同时也为从时间知觉角度减少非理性决策行为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之前的图片—词汇干预实验中都有一个准备阶段,即被试学会在实验过程中产出的词语。在本研究的实验一中,图片需要用英文命名并与类别相关或者不相关的干扰项一同呈现。相对于不相关条件,在相关条件下经历过学习阶段的被试回应慢一些。相反,之前不曾熟悉过材料的被试却显得容易。在实验二中,一组被试看到相应图片呈现时学习产出目标词,另一组被试看到不相关图片时学习产出同样的目标词,表现出非常类似的语义效应。  相似文献   

10.
之前的图片—词汇干预实验中都有一个准备阶段,即被试学会在实验过程中产出的词语。在本研究的实验一中,图片需要用英文命名并与类别相关或者不相关的干扰项一同呈现。相对于不相关条件,在相关条件下经历过学习阶段的被试回应慢一些。相反,之前不曾熟悉过材料的被试却显得容易。在实验二中,一组被试看到相应图片呈现时学习产出目标词,另一组被试看到不相关图片时学习产出同样的目标词,表现出非常类似的语义效应。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基于EEG/ERPs技术,通过尾词违反范式,考察中国高水平汉-英双语者汉语同译近义词加工中的英语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无英语诱导时,被试在尾词与句子主干搭配一致和搭配不一致条件下,理解尾词所诱发的N400波幅有显著差异,英语词汇语义知识未发生逆向迁移,但在受到英语诱导时,被试理解尾词所诱发的N400波幅没有显著差异,英语词汇语义知识发生了逆向迁移。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采用眼动方法,运用语义判断任务,探讨图-词干扰范式中干扰词的语义类型和频率在语义一致性判断中的作用。选取总注视时间、凝视点个数,以及区域时间百分比三个眼动指标,研究发现:(1)图-词干扰范式中存在干扰项的频率效应,与低频干扰词相比,高频干扰词使得被试判断的错误率更高,这源于高频干扰词影响被试对干扰词与目标图二者之间语义特征的联想;(2)存在干扰项的语义类型效应,与语义一致的干扰词相比,语义不一致干扰词的注视时间更长,这主要由于两类干扰词的激活速度不同;(3)干扰项的频率和语义类型共同影响了图-词干扰范式中的语义效应;(4)在探讨图-词干扰范式中不可忽略位于图片中央的干扰项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考试焦虑不同程度个体的选择性注意抑制功能。方法:通过考试焦虑问卷,筛选出高、低考试焦虑大学生,以其为被试,采用改进的情绪负启动范式,控制刺激材料的相关度和效价,以语义判断的情绪负启动任务,考察高考试焦虑者的注意抑制能力。结果:高考试焦虑组在考试相关高、低威胁刺激和考试无关高威胁刺激条件下,负启动条件下的反应时间显著短于控制条件下,负启动量显著小于低考试焦虑组,且负启动量值为负;在考试无关低威胁刺激时,负启动条件下的反应时间显著长于控制条件下,负启动量为正,且与低考试焦组无差异。结论:高考试焦虑者对考试相关的特定刺激和一般性高威胁刺激均存在注意抑制困难。  相似文献   

14.
通过情境启动和阈下情绪启动,对福建师范大学44名本科生进行实验研究,旨在分析阈下积极情绪对旁观者效应的影响。实验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组别为群体组和个人组,情绪变量为阈下积极情绪组和控制组,因变量为被试的捐助水平。结果表明:(1)情绪的主效应不显著;(2)组别的主效应显著,群体组的捐助水平显著低于个人组;(3)情绪和组别的交互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采用阈下启动实验范式,探讨初中生内隐攻击性的发展特点。采用2(启动条件:暴力启动/中性启动)×2(性别:男/女)×3(年级:初一/初二/初三)被试间设计,对331名初中生进行施测。结果表明,暴力启动组和中性启动组、年级间的反应倾向存在显著的差异,初一、初二、初三年级两两之间的消极反应倾向均存在显著的差异,男生和女生之间的反应倾向差异不显著。结论:初中生的内隐攻击性会受到无意识的激活;随着年级递增,内隐攻击性受到阈下启动影响的程度有明显下降趋势;初中男、女生内隐攻击性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设置情绪启动和语义启动两种情境,欲从两种启动后个体的认知偏向改变的角度对小学儿童情绪启动与语义启动效应进行直接比较.实验材料中的启动刺激为集表情信息和性别语义信息为一体的面孔图片,并对两种信息强度进行匹配,靶刺激为模糊面孔图片.选取三年级儿童共40名,让被试完成 SOA 设置为250 ms 的偏向判断实验.结果发现:在同样强度的情绪信息和语义信息启动条件下,基于各自优势的偏向判断任务,情绪启动的表现很典型,出现了与启动刺激一致性的情绪偏向.该结果说明,情绪、语义启动后对认知偏向的改变不仅仅由启动刺激的情绪信息和语义信息带来,同时也受到个体自身偏向的影响.启动刺激的情绪效价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加工,并且属于自动激活的加工方式.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的语料库语言学研究发现,一个本不具有显著语义特征的词如果经常与具有某种语义特点的搭配词项搭配使用,这个词就会被“感染”上该种语义特点,从而使整个搭配具有该种语义氛围,这种语义氛围被命名为语义韵。语义韵通常分为积极、消极和中性三类。本研究借助于语料库及其相关功能,通过考察三组同义词的语义韵来寻找这些同义词的差异性特征,在论证语义韵研究可以应用于同义词辨析的同时,对语义韵的描述方式也有所扩充。  相似文献   

18.
以攻击性词和中性词为刺激材料,采用情绪Stroop范式,考察不同电子游戏使用者对攻击性相关刺激的注意加工特性。结果发现,暴力电子游戏组对攻击性词的反应时显著长于非暴力电子游戏组,但两组被试对中性词的反应时没有显著差异;暴力电子游戏组对攻击性词的反应时要显著长于中性词,而非暴力电子游戏组对两类词的反应时差异不显著;在暴力电子游戏组中,高低攻击特质被试对攻击性词的反应时都显著长于中性词,而在非暴力电子游戏组中,高攻击特质被试和低攻击特质被试对两类词的反应时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暴力电子游戏组被试对攻击性词存在明显的注意偏向。  相似文献   

19.
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视觉短时记忆特点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探讨了不同亚类型的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在视觉短时记忆上的特点,分别从不同的材料难度和目标刺激呈现时间上对各阅读障碍组与正常组的短时记忆准确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阅读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在视觉短时记忆上存在显著差异,并且随着材料复杂性的提高,阅读障碍儿童的缺陷表现的更明显。(2)目标刺激难度较小时,呈现时间较短(0.5s)时,识字量差的被试,其记忆准确性显著差于识字量不差的被试;呈现时间较长时(1s和2s),叫组被试之间在记忆准确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3)目标刺激难度较大时,呈现时间短(0.5s),四组被试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呈现时间为1s时,识字量差的被试,其记忆准确性显著差于识字量不差的被试;当刺激呈现时间增加至2s时,阅读理解能力差的被试,其记忆准确性显著低于阅读理解能力不差的被试。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选取15名聋人与15名听力正常人被试,在两种刺激图对呈现时间条件下,通过考察其对拓扑性质等价和拓扑性质差异图对的反应,对聋人与听力正常人拓扑性质差异的知觉敏感性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上,被试对拓扑性质等价和拓扑性质差异图对的反应不存在显著差异,聋人与听力正常人对刺激图对的反应不存在显著差异。(2)对聋人来说,刺激图对长时间和短时间呈现的反应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对听力正常人来说,刺激图对长时间呈现的反应则优于短时间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