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裴志峰 《华章》2007,(7):194
在山西刘家庄煤矿区从事三维地震勘探,首先要根据地震地质条件不断改善激发因素,着重作好变观措施,其次要选择合理的处理模块,做好初至折射静校正,并兼顾干扰波去除,即可获得满意三维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2.
李萍  王文先 《华章》2007,(8):253
在地震地质条件好、地形平坦的黑龙江三江地区及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地区,采区三维地震勘探己普遍被采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山区复杂地质条件下的三维地震勘探在技术上也有了突破,如解决了激发、接收的问题,对山区地震波波场及其传播规律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成功地应用于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3.
在山区地形复杂、沟壑纵横条件下,采用三维高分辨地震勘探技术,查明了曹窑东井深部采区构造分布情况,为优化深部采区设计,合理布置采掘工程,提供了较为明确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4.
本文详细介绍了地震折射波勘探基本原理和方法、野外工作方法、资料处理流程等环节,结合钻孔资料,对目标地质层进行地质构造解释,推断出下伏基岩与上覆土层的波速,破碎带的位置、规模、特征等。结果表明地震折射方法对覆盖层与基岩波速相差明显时,能给出较准确的地层波速。最后总结了本次工作的不足和提高勘探精度的几个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2):128-131
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三维地震勘探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方法,制作了W. S. French三维地质模型,基于该模型设计了三维地震勘探虚拟仿真实验,模拟三维地震勘探中采集、处理和解释过程。该虚拟仿真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三维地震勘探施工流程,加深对三维地震勘探理论方法的理解,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田朝光 《华章》2007,(8):249
本文简述了三维地震勘探的特点及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在勘探中的能力,对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做以阐述.  相似文献   

7.
孙根才 《华章》2007,(8):254
随着综合化机械采煤技术在煤矿中的广泛运用,对解决矿井地质问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三维地震勘探自身的诸多优势,目前它已成为解决煤矿地质问题的重要勘探手段.  相似文献   

8.
高精度、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技术在我国多数矿区,不仅可以控制落差大于等于5m的断层,而且对大于1/2波长的地质异常体也具有较高精度的识别能力。以淮北矿区某煤矿为例,应用叠前时间偏移二次处理技术、地震属性技术及多属性聚类分析等方法,获得了研究区令人鼓舞的从未有过的对开采有重要工程价值的地质成果,证实了所用技术的先进性以及三维地震资料二次处理解释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探查地下岩土层结构及构造发育状况,是城市浅层地质调查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横波勘探具有垂向分辨率高、受地质条件影响小等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在城市浅层岩土勘查中。文章以福建某市城区横波勘探为例,分析城市中激发震源的能量大小、硬质路面的检波器安置等因素,进行浅层地质调查,探测结果表明松散层与基岩分界面反射能量强,而断层破碎带处反射信号同相轴缺失、错位且杂乱,易于分辨。结合钻孔揭示结果,表明横波勘探方法可在浅层地质勘查中发挥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二次采集技术的不断成熟,对激发技术进行研究,使勘探精度进一步提高是需要研究的现实问题.通过理论研究与实际资料分析相结合,对近地表条件较为复杂的第四系冲积平原覆盖区的激发技术进行了探索,对炸药爆速、耦合、组合、井深对比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激发效果是由震源特性、激发岩性、耦合效果等多种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基础建设的不断进行,地下管道埋设工程越来越多,为保证顶管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以及保护原场地地下管网,施工前有必要对顶管施工路径方向地下障碍物的走向位置和埋设深度进行详细勘探.物探技术利用先进的物探仪器来摄取地下物理场的分布并与均质条件下的物理场相比较,找出差异的部分来研究与勘探对象之间的关系,被广泛应用于解决地下工程问题.地质雷达与地震映像物探方法由于其具有省时、高效、能减少勘探工作量,降低勘探成本,提高地质勘探质量等优点已被很多工程实例所证实.通过天津市某顶管施工路径障碍物探测实例,分析地质雷达和地震映像方法在应用于顶管施工路径方向障碍物的探测工作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微地震监测技术是监测油气藏压裂改造等生产活动的重要手段,目前对其监测结果的解释不够系统,未充分发挥其对下步钻井设计、压裂设计、油气藏开发等活动的指导作用。系统阐释一种微地震监测数据综合解释技术,该技术应用微地震监测事件点、测录井、常规三维地震、压裂施工过程参数等各种资料,对微地震监测事件点空间分布特征、改造效果进行分析,同时系统分析人工裂缝带空间分布特征与压裂施工过程参数、沉积相带、岩性及岩性组合、天然裂缝分布之间的关系,解释该压裂结果产生的地质和工程原因。利用该解释技术既可以综合评估压裂改造的效果,也可以通过对产生该结果的地质与工程原因的分析,指导下一步的开发井网部署、注水调参、该类储层钻井及压裂设计等生产工作。  相似文献   

13.
根据程潮铁矿地质情况,在掘进大断面平巷施工中应用光面爆破技术,对爆破参数的选择、装药结构的确定、药量控制及起爆时差等诸方面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探讨,取得较好的爆破效果和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4.
根据漯河报业大厦场地的勘探试验资料,通过对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的分析与评价,为地基基础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必要的工程地质资料和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子长-延长区块是延长探区重要的勘探地区,对该区山西组地层的专题研究很少,利用地震资料进行的研究更少.利用测井、地震、地质资料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测井相、地震相、地层厚度、地震资料构造成图,结合古地理背景沉积环境综合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子长-延长区进行了沉积相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山西组沉积类型主要为河流三角洲,并识别出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河口坝等多种沉积微相,对研究区山西组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岩土工程领域中,有效探测地层的层位、厚度、地下构造等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近年来,面波勘探方法已逐渐应用于岩土工程勘察,传统锤击震源面波勘探能量弱、信噪比低、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严重影响该方法的勘探效果;用连续夯击作为地震激发能量源弥补了锤击震源的不足,提高了面波勘探的信噪比和探查精度;利用面波勘探在相同场地条件下采用锤击震源和连续夯击震源进行对比试验研究,探讨震源的使用对探查精度和分辨率的影响,为以后复杂地质条件下使用夯击震源面波勘探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加强学生对所学地震勘探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浅层折射地震勘探实验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进行了有效结合,研究了浅层折射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及实践教学环节,处理并分析了采集所得实验数据。实践结果表明,学生通过亲自布置测线、用仪器设备激发和接收地震波,并对记录到的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激发了学生理论课程学习的兴趣,提升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进行水文地质调查、物探、钻探及相关试验,综合分析研究重庆秀山县官庄岩溶地区的水文地质特征.主要含水岩组包括寒武系中上统及奥陶统下统地层,根据含水岩组富水性不同可划分为纯碳酸盐岩岩组、不纯碳酸盐岩岩组和碎屑三类;地下水赋存条件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岩溶水、基岩裂隙水三个类型.研究区共完成8口供水井施工,成井7口,通过抽水曲线分析计算,单井涌水量高,经检测供水井地下水质量良好,加氯消毒及煮沸净化处理可作为生活饮用水源.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红003井区稠油井的油藏特征分析,进行了室内防砂模拟实验研究,优选了防砂材料、防砂工具及管柱研究,优化了防砂施工参数,确定了以绕丝筛管挤压砾石充填为主导防砂方法,通过现场试验应用,防砂取得了良好的防砂效果。  相似文献   

20.
城市发展的速度间接加速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特别是作为城市主要交通方式之一的地铁.隐伏断层的分布情况对于地铁的建设和后期的施工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本研究区域位于徐州市郊境内,结合当地地质构造条件并提高探测结果准确性,采用地震映像和钻探地质相结合的方法来探测研究区内断裂带的分布情况.钻探资料为地震映像时深转换提供参数,并验证勘探结果的有效性,可进一步定位断层的确切位置.研究结果表明:地震映像法对浅层断层位置的确定与钻孔联合地质剖面吻合较好,浅层地震时间剖面上的反射波对应于钻孔联合剖面图上粉砂层的顶界,地震时间剖面上的反射波组分层与钻孔联合地质剖面上的地质分层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本研究对城市轨道交通、铁路和公路等的设计与安全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