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田家怡 《滨州学院学报》2001,17(1):48-50,94
论述了黄河三角洲的形成、演变 ,界定了黄河三角洲的范围 ,给出了黄河三角洲文化的概念 ,追溯了黄河三角洲历史文化的渊源 ,分析了其源汇 ,为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黄河三角洲范围内的博兴县和广饶县等地关于吕剧起源和创始人的争论,不应该局限于为本地争一个名剧、名人,而应该从弘扬黄河三角洲历史文化和齐鲁文化的高度,深入探讨吕剧形成发展的源流、标志,特别是探讨其基本形成的内在特征和外在标志。其内在特征,是“化装演出并与伴奏分开”;其外在标志,则看哪一个剧目首先具备了上述内在特征。  相似文献   

3.
从生态环境危机的角度论述了生态文化出现的意义,提出全面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的主要内涵,从先进文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角度分析了构建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了中国古代生态文化思想是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建设的主要借鉴,从七个方面重点论述了建设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黄河三角洲化源远流长,其产生的时限在距今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三代时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化体系,灵活务实是其基本的特征,并对齐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黄河三角洲隶属齐国及秦大一统后,作为区域性化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5.
黄河三角洲文化发展经历了齐文化、多元文化融合、革命文化三个阶段 ,是在传统文化积淀不深的背景下和特殊的地域、历史时期形成的 ,具有务实性、多元化、抗争性、封闭性等特征 ,并对特征成因作了探析  相似文献   

6.
“孝悌”文化是儒学道德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一部分。黄河三角洲“孝悌”文化形态形成的历史久远,不断得到深化,并通过饮食活动趋向日常化,融入到人们的意识形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挖掘与重塑黄河三角洲民间“孝悌”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相似文献   

7.
《滨州学院学报》2019,(5):61-65
黄河三角洲有丰富的古代军事体育文物,包括古代兵器文物、古代车马遗存、古代军事名家名著,对其反映的古代军事体育项目进行了梳理,并提出这些文物及人文内涵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对人民的文化归属与教育意义;促进黄河三角洲传统体育项目的形成与发展,推动区域健身体育多元化发展;打造"武""兵"文化旅游名片,助推区位全域旅游战略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灾害文化的基本概念、内涵以及灾害文化的三种存在形态,论述了构建黄河三角洲灾害文化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提出了培育和构建黄河三角洲灾害文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积极培育农村文化市场,既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又有利于农民文化生活的丰富和农村市场体系的完善。随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黄河三角洲地区农村文化市场发育的滞后性、迟缓性和不平衡性已不能适应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从黄河三角洲农村文化市场的现有优势出发,充分发掘黄河三角洲已有文化资源,积极建构并不断完善农村文化市场的培育机制构成了促进黄河三角洲开发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0.
当代黄河三角洲包含了10县2区1市共13个2级建制单位。它们虽然分属于滨州地区、东营市和淄博市,却有着割不断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血脉。即使从各县之间的一些争论问题上,也可以看出黄河三角洲文化的整体性。因此,作为黄河三角洲的子民,应该牢牢记取一句话,同在黄河三角洲。  相似文献   

11.
气在现今的物理学中可以机械地理解为“气体”(相对固体、液体的物质形态之一),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气却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外延。它和中国传统文化血脉相容,是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一个重要特色发展现点。 充分了解气对认识中国古代哲学、中医学、武术、兵学、中国书画艺术、中国传统道德等优秀传统文化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考工记》、《管子》和《齐民要术》这三部名著,是齐科技文化发展的代表性成果。科技文化在古代齐地的繁荣,不仅丰富了齐文化的内容,还对当地乃至先秦诸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这种推动作用中人们还能够看出,齐科技文化中包含着现代科学发展的思想意蕴,这无疑将成为现代人们进一步挖掘齐文化现实意义的一个重要侧面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齐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孙子兵法在爱国思想、人本思想、创新思想、变化思想、谋略思想等方面,充分体现了齐文化的丰富内涵。齐文化孕育了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展现了齐文化的亮丽风采。孙子兵法不愧为齐文化王冠上的一颗明珠。  相似文献   

14.
战国中后期,亦即屈原时代,既是楚国与北方诸国争强较胜的时代,也是与中原文化积极交流的时代,而交流的重点对象乃是齐文化。从战国中后期中原文化的地域特征、屈原时代的齐楚文化交流活动,以及屈原等人所受齐文化的影响诸方面着手,可具体描述这一事实。  相似文献   

15.
在春秋战国最后的对抗中,更为强悍的秦国战胜文明程度更高的齐国而统一天下。其因在于二国的民风不同,变法的性质不同,还有游牧文化与渔捕文化的不同,这是其文化人类学涵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考古学地层证据,齐家文化大约处在新石器时代,有着上万年的历史,源远流长.通过齐家文化的经济学地理学背景的研究,发现齐家文化的农业、畜牧业、冶金、陶器、玉器、建筑文化特色与其地处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父系氏族的经济模式相关.同时也从地理学经济学角度发现了齐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广府文化是珠三角区域历史、现实的反映与积淀,是区域竞争的重要品牌资源和动力因素,是研究珠三角区域科学发展的必要角度。顺德改革开放为广府文化发展构建了新的实践基础,给广府文化带来全面深刻的变化表明,广府文化的时代变迁,使得包括文化本身在内的整个社会改革发展。更为理性与科学,更具有可持续的活力。应对新一轮区域竞争,广府文化的创新事关重大。  相似文献   

18.
从人口作为文化载体视角,阐述人口迁移与汉文化成为泛珠三角主流文化的历史过程、文化特质和 风格,以及文化类型差异的相互关系,并以各省区和民系汉文化特征为例,指出移民原文化与移居地文化结合是新 文化产生和创新的主要动力。应重视在新背景下泛珠三角移民所带来的文化效应和整合问题研究,为实现泛珠三 角经济联合提供文化支持。  相似文献   

19.
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是当时东方的经济、文化中心。稷下学宫建立后,引领了诸子的百家争鸣,齐国激荡而出了齐文化这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瑰宝,那个时期也成为中国历史上舆论最为宽松的时期之一。《晏子春秋》作为齐文化的代表作品,被大多数学者认为是稷下学宫时期的作品。从舆论角度学对该作进行分析,会发现当时社会是如何对舆论进行构建的,该作体现的舆论思想对现在的舆论引导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