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傅斯年是胡适的学生,胡适说他是"人间一个最稀有的天才。他的记忆力最强,理解力也最强。他细密的绣花针工夫,他又有最大胆的大刀阔斧本领。他是最能做学问的学人,同时他又是最能办事、最有组织才干的天生领袖人物。他的情感是最有热力,往往带有爆炸性的;同时,他又是最温柔,最富于理智,最有条理的一个可爱可亲的人。"  相似文献   

2.
1 20世纪科学巨人爱因斯坦说得好:"最终造成人与人之间差异的,取决于人的闲暇时间是如何度过的." 同理,一个编辑能否成功,关键也在于他的业余时间是怎样度过的. 国外有个叫尼勃逊的人,在他对近一百年来活跃于世界实业界的人士做了一番调查后说:"这些人成功的原因,无一例外地都是由于他们认为下班后的时间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编辑审美观新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序言 亚里士多德说:"在生活中也有休息,在这时可以消遣和娱乐.在交往中似乎也存在着分寸,应该说什么,不应该说什么,应该以什么方式说,不应该以什么方式说,怎样听也是这样.对什么人说以及什么人听,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4.
吴静 《新闻爱好者》2005,7(11):36-37
胡适是近现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和学之一,他在人学科上的成就和对现代中国思想启蒙的贡献都受到学的关注。其实,除了从事学术研究和思想启蒙活动以外,胡适也曾长期参与新闻出版工作,并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创办《独立评论》正是胡适具有代表性的新闻出版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5.
说到本分,便想到鞋匠。如果是位好鞋匠,你从他面前一过.便能感觉到他那不失时机扫过来的目光,这目光不盯别处,专盯脚后跟。缝鞋是他的本分,职业意识已经渗透到他的每根神经。在他的眼里只有鞋,鞋便是他的衣食所系。这便是鞋匠的敬业精神。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若想有所成就,得些业绩,便非有这种敬业精神不可。反过来说也一样,凡是有所成就的人,必定是位敬业者。 敬有慎肃之意,面对你所从事的职业,不敢有一时的粗疏和半点的懈怠,用  相似文献   

6.
现代出版敬业精神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敬业是人的职业态度,也是支配人的职业活动的思想观念。成就任何一种事业,都要有一种敬业精神,没有敬业精神是不能办成一桩事情的。做出版尤其需要有敬业精神。敬业既是出版的最基本的素质,是职业的道德准则,也是做好出版工作的法宝。明末清初的著名刻书家陶湘说过:“非敬无以举事之体,非恒无以集事之成,吾生平于刻书,略有成就者,赖此二字之力耳。”江泽民在人民日报社视察时讲话,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新的历史时期,仍要坚持发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他说到的优良传统的第一条就是“敬业的作风,热爱党的新闻事业,献身党的新闻事业”。新闻出版是一家,这番话也是对出版行业说的.  相似文献   

7.
佚名 《出版参考》2006,(17):19-20,39
胡适--蒋介石拟定的抢救名单中第一人 1948年1月底,平津形势趋紧.南京方面朱家骅、傅斯年、蒋经国等在蒋介石授意下磋商谋划"抢救"平津学术教育界知名人士的细节办法.12月13日,蒋介石专门派大员飞抵北平劝胡适南下,但胡适以正忙着筹备北大50周年校庆为由不肯南下.第二天,蒋介石闻讯两次亲自打电报催促胡适飞南京,说时间紧迫不容再拖延,并于14日再次派出专机飞北平,实施紧急"抢救计划","抢救"对象首先便是胡适、梅贻琦(清华大学校长),其次是平津的知名教授如陈寅恪、陈垣、毛子水、钱思亮等.事已至此,胡适这才下了走的决心,同时,胡适还力劝辅仁大学校长陈垣,陈垣不走,胡适小儿子胡思杜也表示留在亲戚家.当时胡适想小飞机也带不走多少人就同意了.  相似文献   

8.
冉华 《编辑之友》2016,(11):100-103
通过考察传媒人胡适具体的传播实践,论题发现胡适与其积极参与的纸刊之间,是一种互相成就的关系.梳理胡适与亚东、商务这两大出版社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与汪孟邹、张云济等出版家之间的人际交往,又可发现胡适是思想文化界的“意见领袖”,在传媒界则是受困于人情法则的“能人”.而“能人现象”与“意见领袖”是胡适“传媒人”形象的一体两面.  相似文献   

9.
胡正强 《新闻爱好者》2003,37(12):36-37
职业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个性在极大的程度上制约着他的发展与成就水平。新闻记者作为一种职业,它对从业人员的个性要求当然也有某种特定的指向,并由此形成记者职业的共同性格特征。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做新闻记者,著名新闻教育家蒋荫恩说:“新闻学校出来的学生,虽然花费相当时间从事于新闻学研究,但并不一定即有‘新闻本能’,所以有少数人改弦易辙、半途而废,原因大多在此。”①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特尔与他的同事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确定了16种基本的根源性的个性特质。这16种个性因素指标在各个职业领域具有普遍意义。根据新闻记者工作…  相似文献   

10.
人总要有所追求,有追求并为之不懈努力的人生才会有意义.身为记者,最大的追求应该是什么?我认为是新闻精品.新闻,惟其观点精准、写作精到,方有吸引力、感染力,方能产生积极的舆论引导和影响作用;记者,只有不断奉出新闻精品,才对得起这个神圣的职业,也才能成就自我、奉献社会.  相似文献   

11.
刘杰 《大观周刊》2013,(1):23-23,89
胡适在创作上使劲最多,影响也颇大的,是白话诗。他对于新诗理论的探讨,创作经验的总结,也有显著的成绩。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朱自清曾指出,“胡适之氏是第一个尝试新诗的人”,肯定他的《尝试集》是“我们的第一部新诗集”;并且说,胡适关于新诗的主张,大体上为当时的许多新诗人所共信誉而他的《谈新诗》一文,“差不多成为诗的创造和批评的金科玉律了”。可见胡适在新诗创造和新诗理论建设初期的重要作用和突出地位。他的诗集主要是表现了个性解放、人道主义和民主、自由的诗,具有当时的反封建的时代色彩和积极意义。胡适对于传统诗歌的扬弃,作者在此文中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2.
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人,我国现代著名学者.他一生的成就主要不在新闻事业,但他主办过多种报刊,如<竞业旬报>、<新青年>、<每周评论>、((努力周报>、<独立评论>和<自由中国>等.作为一位将报刊视为实验主义和自由主义"试验田"的思想启蒙者,胡适对新闻事业有着独到的理解.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他的新闻思想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下深水,捉大鱼"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职业历程上孜孜以求的梦想.有的人,穷其一生,虾米众多,所得无几,如过眼云烟;有的人,如玉串珠,佳作传世,为时代烙下印迹.新闻作品有大鱼小虾之分,新闻人成就有高下之别,穷其根源,往往在于新闻价值大小的把握.实现新闻价值最大化,既是新闻工作者从业基本功的体现,也是媒体夯实"四力"的必须.  相似文献   

14.
胡适与江冬秀都是安徽人,两家相距大概有四十多里。胡适定亲之后,就走出家乡,开始寻求接受新教育的生活方式。1910年,胡适有了出洋的机会,考取了留美官费生。胡适在美国留学期间,国外的生活使他大开眼界,他也以极高的热情融入到新的环境中,逐渐成为留学生中的佼佼者。胡适经常与家中通信,将他的所见所闻报告给母亲,让她老人家也分享他的喜悦。在他与母亲的通信中,经常提到江冬秀,他寄希望于未婚妻的,一是多读书识字,二是尽快放小脚,他还多方面培养他们之间的感情,以利于婚后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1909年,胡适离开中国新公学,茫然不知所归.当时,他的家已不可救药地衰落下去.于是,他只得寄居在上海,与一帮酒肉朋友混在一起.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堕落下去. 中国新公学有个德国教员叫何德梅,他父亲是德国人,母亲是中国人.这位何君能说广东话、上海话、官话.此人是个中国通,中国人的玩意儿,他样样精通.当时的胡适就和他同居一室.何德梅常邀一帮朋友打麻将、喝酒.这样,不到两个月,从打牌到喝酒,从喝酒到叫局,从叫局到吃花酒,胡适全都学会了.  相似文献   

16.
发现你自已     
古希腊一座圣庙的门柱上赫然写着这样一句警世之言:"发现你自己!"我想是的,一切成就,均始于发现自己、认识自己. 人生大舞台,每个人都是主角.然而,生活中的我们,不只是舞台上的演员,还是导演,结果往往操控在我们自己手中.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使人无暇静下心来想想"我能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李嘉诚说:"人生自有其沉浮,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忍受属于自己的那份悲伤,只有这样,你才能够体会到什么叫成功,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可见,要想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必须认识自己,做真实的自己,这是实现梦想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做编辑是带着薪水去进修,是天下最美的职业。多年的编辑生活确实让我感到日日新的进步。那是五月初的一个星期天,我像往常一样伏案编稿,任火老师的一篇《关注陌生》(见《编辑之友》2011年第6期)让我兴奋不已,编辑希望看到那种"人人心中有而笔下无"的稿件,更向往那种人人心中也很少意识到的内容,任老师的文章就属于这类。在他流畅的语言中,职业的"敏感"让我发现其中两处句式用词上需要斟酌,一处是"我们是否可以说编辑审稿其实就是一种‘拿不准审稿’呢?"另一处是"那些具有真正价值的学术理论、观点,出现在编辑面前的时候,都是  相似文献   

18.
成为你自己     
知道尼采是个疯子的人,远比看过尼采文章的人,多得多。我们怎样找回自己呢?人怎样才能认识自己?他是一个幽暗的被遮蔽的东西。如果说兔子有七张皮,那么,人即使脱去了七十乘七张皮,仍然不能说:"这就是真正的你了,这不再是外壳了。"一个看过许多国家、民族以及世界许多地方的旅行家,若有人问他,他在各处发现人们具有什么相同的特征,他或许会回答:他们有懒惰的倾向。有些人会觉得,如果他说他们全是怯懦的,他就说得更正确也更符合事实了。他们躲藏在习俗和舆论背后。从根本上说,每个人心里都明白,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事物,他在世上只存在一次,不会再有  相似文献   

19.
正胡适是安徽省绩溪县上庄村人。他对于上庄家乡那些特别的徽州民俗,象"五朋太子会神会"、"大王会"、"小王会"等等,总是感到特别亲切。其中有他童年的亲身经历,也有他对徽州民俗的体味,胡适常说:"太子会是我们家乡秋天最热闹的神会"。"太子会"是皖南很普遍的神会。据说太子神是唐朝安史之乱时保障江淮的张巡、许远。因张巡曾任太子通事舍人,后世误以唐室曾赠张巡为通真三太子,故而在绩溪,有关张巡的祭祀活动又称"太子会"。"太子会"很有演变,对于上庄、宅坦、余村、瑞川、择里5村来说  相似文献   

20.
他著书,他思考,他是一位长者,更是一位智者,他是连续四年担任全国政协会议大会新闻发言人的赵启正.有不少人曾被他回答记者提问时的机智、幽默所折服;有人说,“一口气读不完一个‘赵启正’.” 早春三月,在全国两会政协委员的驻地,赵启正接受了本刊记者独家专访.请教他,作为记者,应该怎样面对两会,应该怎样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出有意思、有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