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志 《航空档案》2004,(4):59-60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后.飞机逐渐在一些国家进行空中飞行。作为世界上国土面积比较大的清朝,很快也出现了飞机,然而,飞机不是中国制造的,来自西方国家。其中,法国飞行员环龙成为第一个驾驶飞机在中国飞行的“老外”。可惜的是.他也是第一位在中国进行飞行时遇难的“老外”。  相似文献   

2.
黎时 《航空档案》2005,(10):92-96
10年前:1905年10月5日。莱特兄弟在把飞机变成实用交通工具方面取得长足进步。过去一个月里,他们飞了5次,飞行时间一次比一次长。今天,奥维尔飞最新的“飞行者”Ⅲ号,持续时间达38分钟3秒,距离达38.4公里,是他们第一次超过半小时的飞行。“飞行者”Ⅲ号总体布局与以前的设计相同,保留了1904年飞机上用的15~16马力的发动机,但增加了新的螺旋桨。和以前的飞机一样,飞行员趴在机翼上驾驶飞机。  相似文献   

3.
1906年9月12日 丹麦飞机发明家埃列哈默(Ellehammer,Jacob Christian Hansen)驾驶一架制作简陋的“三角”双翼机,在林霍尔姆小岛上完成了短暂的飞行,成为驾驶飞机飞行的第一个欧洲人。但也有人认为,“他短暂的动力跳跃不能算是飞行,因为距离很短,而且飞行是栓在圆形‘跑道’中央的立柱上”。  相似文献   

4.
《航空档案》2010,(1):20-23
歼-7GB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飞行表演队用的飞机,是在歼7E飞机总体结构外型布局不变的基础上改装了脉冲多卜勒PD雷达,头盔瞄准具和航电系统升级等的歼-7G飞机又为作“八一”飞行表演队飞机的需要进行了相应改装的飞机,称歼-7GB,是和E型一个系列双三角翼飞机。E型机还有海军型EH,早期“八一”飞行表演队用飞机EB等多种型号,出口国外的飞机不同国家还有不同的型号。  相似文献   

5.
若干年后,我们的飞机将可以像鸟儿一样,“拍动”着翅膀飞行。  相似文献   

6.
在江苏淮安周恩来遗物陈列馆(仿西花厅)《披肝沥胆》这一专题展室内,展出有周恩来1936年4月15日写给杨立三的一封信。当时,中国工农红军刚刚长征到陕北,周恩来既担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又兼任西北军委后方办事处主任,同时还兼任中共东北军工作委员会书记等职。鉴于几天前已经在肤施(延安)实现了跟张学良的谈判,所以红军为了打破国民党军队的“围剿”,采取主动出击的办法,以主力组成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锋队东渡黄河,入晋作战,既打跟蒋介石较紧的阎锡山,又使红军主力接近抗日前线,同时也避开了与东北军张学良部和西北…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在1954年4月差一点被台湾特务炸死。负责执行谋害周恩来任务的大特务,最近暴露身份。他就是长期隐瞒身份,现年81岁的谷正文。38年前,当时在台湾情报部门担任“特种工作”侦防组组长的谷正文,奉命执行一项绝密的暗杀任务:在周恩来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赴印尼出席亚非会议(也称“万隆会议”)途经香港停留时,派人混上飞机安置定时炸弹,炸死周恩来及全团人员。台湾情报部门当时接到机密情报说,周恩来及中  相似文献   

8.
1961年12月12日晚,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一次有张学良和杨虎城旧部袍泽及亲友出席的宴会,以纪念“西安事变”25周年。在这次集会上,周恩来回想起当年他在延安两次会晤张学良将军的往事,同时即席发表了感人肺腑的讲话。席间许多和张学良一起参加“西安事变”的东北军旧部和中共重要人士,耳闻周恩来的讲演泪水潸然。特别是张学铭和张学思,对他们  相似文献   

9.
贾力增 《中国档案》2016,(12):82-83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后,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致电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请予支持,并联名电请中共中央急速派代表到西安“共商抗日大计”。为使中共代表尽快到达西安,双方商定,红军在保安赶修简易机场,张学良、杨虎城派飞机来接。于是,中共中央连夜开会决定,派周恩来等前去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会谈,并在保安红军大学前面的平地上赶修机场。  相似文献   

10.
1959年春天一本杂志上的英国布莱克本公司飞机广告称:“NA.39领先一步”(NA.39 is ahead)。布莱克本公司敢这么自信地吹嘘,是因为该公司研制NA.39“掠夺者”(Buccaneer)时首次采用面积律来设计,因此使“掠夺者”飞机具备了低空高速的飞行能力。面积律是1952年美国空气动力学家惠特科姆首先发现的,它对于飞机减少波阻具有创造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内战期间,中共开始拥有空军飞机。国民党空军则频繁轰炸扫射中共空军机场,许多中共飞机在地面被击毁,却没有空战的记录。  相似文献   

12.
1950年12月下旬,中央决定派何长工、沈鸿、段子俊三人组成赴苏代表团,与苏联政府具体洽谈帮助中国建设飞机制造厂的有关问题。出访前,周恩来总理再三叮嘱:“要谦虚谨慎,要向苏联同志说明我国没有航空工业基础,要从头建设的道理。谈判中有什么问题,随时打电报或电话向国内请示,要慎重从事!”而何长工却充满了自尊自信,他一同苏方谈判代表接触,就由被动转为主动,步步紧逼,使本来很艰难的谈判迎刃而解,圆满达到了出访目的。“我们是特别代表团”1951年元旦,何长工率代表团乘“伊尔-12”小型飞机抵达莫斯科。舱门拉开,何长工一跛一跛走下舷梯,同…  相似文献   

13.
国际海事卫星组织利用其他飞机飞行时“握手”的时间差,以及这些飞机当时与卫星的距离做参照,建立了一套模拟系统。之后,“根据六次‘握手’位差,确定了失联飞机最后位置为南印度洋。”但MH370的准确位置仍未可知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的“一”字评论1960年,周恩来总理亲自审查一批出国节目。京剧《霸王别姬》是其中一个。审看中,周恩来对每个重要场景都下了“一”字打头的评论:当戏演到项羽不顾形势,不听劝阻,执意出战时,周恩来评道:“一言堂”。项羽回后宫,虞姬规劝再三,不要发兵,以免中刘邦之计,项羽不容分说,回拒道:“孤意已决,明日发兵!”周恩来评道:“一家之长。”项羽孤军深入,落入了刘邦的伏击圈。周恩来评道:“一意孤行。”项羽被困垓下,周恩来评道:“一筹莫展。”戏演到虞姬备酒,项羽吟唱:“力拔山兮气盖世”时,周恩来评道:“一曲…  相似文献   

15.
一、面对“土飞机上天”是喝彩还是泼冷水2006年7月8日晚8时45分,32岁的衢州农民徐斌驾驶着费了12年自制的“土飞机”,在沈家经济开发区内成功飞行25分钟,并完成了俯冲、急转弯等动作,成为浙江“土飞机”上天的第一人。此新闻一时“轰动”全国,一批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总理生前右臂摔伤一事,各报刊说法不一。有的说:“恩来是在延安和江青一起骑马时,江青猛的打马,使恩来骑的马受惊,把他摔下马来,造成粉碎性骨折的”(见1986年1月6日北京日报《我所知道的周恩来同志的一些情况》);有的说:“延安,1939年夏天的一个黄昏,周恩来同志在日本飞机的空袭之后骑马外出时,不料马踩到炸弹坑受了惊吓跳跃起来,周恩来同志被摔了下来,不幸跌断了右臂”(见1986年1月11日《周末》《周恩来的  相似文献   

17.
周恩来总理生前右臂摔伤一事,各报刊说法不一。有的说:“恩来是在延安和江青一起骑马时,江青猛的打马,使恩来骑的马受惊,把他摔下马来,造成粉碎性骨折的”(见1986年1月6日北京日报《我所知道的周恩来同志的一些情况》);有的说:“延安,1939年夏天的一个黄昏,周恩来同志在日本飞机的空袭之后骑马外出时,不料马踩到炸弹坑受了惊吓跳跃起来,周恩来同志被摔了下来,不幸跌断了右臂”(见1986年1月11日《周末》《周恩来的  相似文献   

18.
老毕 《航空档案》2009,(6):58-69
运-12飞机是国内研制的比较成功的小型涡桨多用途支线运输机,是哈尔滨飞机制造厂在活塞式的运-11飞机基础上研制发展出来的,是目前国内最主要的小型涡桨多用途飞机。七十年代以后,作为当时国内通用航空的主力机型,运-5飞机在飞行训练、跳伞训练、空中救护、空中摄影,旅游观光、地质勘探、森林灭火、农林植保、喷药播种等作业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服务于众多的行业,成为国内生产批量最大、投产时间最长的一种运输机。但运-5飞机在农林作业的实际使用中的某些情况下显得机体和起飞重量过大,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毛泽东曾称他为“中共第一位新闻发言人”,但梅益老人自己说:“我记得毛主席当时只提我是发言人。我决不能算是第一位发言人。当年王炳南也是发言人,负责对外的。廖承志和范长江也是发言人。主要是对内的。而召开大型中外记者招待会发布新闻时。都是周恩来亲自主持。周恩来无论面对多么古怪、刁钻的问题都回答得非常好。让听的人。其中包括一些我们的敌人。都不得不口服心服。而且他从不拿稿子或笔记本之类的东西。”  相似文献   

20.
《新华日报》的筹备与创刊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当天,周恩来飞抵上海,准备在国民党统治区办报.紧接着,周恩来约见刚出狱的潘梓年(潘汉年的堂兄),让他着手在国统区筹办.就这样,有着“中共第一报人”之称的潘梓年为《新华日报》社首任社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