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以中央电视台为代表的中国电视媒体正在打造"大片时代",其标志是"大投入、大制作、大造势和高回报"。新闻大片方面,《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核心品牌栏目调整升级,在内容上增加民生和社会新闻比重,在编排上把《走基层》新闻放头条,并增加《央视述评》板块,通过电视评论强化舆论引导力。《焦点访谈》进行了19年来的首次改版,更加贴近社会热点。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伴随着快速的经济发展而来的是就业难、上学难、就医难、三农和社会稳定等民生问题。这一现象掀起了电视民生新闻报道的热潮。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推出的电视民生节目《南京零距离》名震全国。自此,电视民生节目如雨后春笋,在各大地方电视台涌现。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安徽电视台《第一时间》、东方卫视《东方直播室》、广东南方电视台《今日一线》等。纵观电视民生节目的发展现状,在民生热潮的背后藏匿着盲目跟风、报道不实、内容低俗和题材重复等问题,使受众产生了审美疲劳。本文旨在从民生需求出发,分析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并以《今日一线》为例,探索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3.
"传播爱心,担当责任",这是《宛都播报》的片头语,它恰到好处地点明了社会新闻特别是民生新闻的本意。该栏目以关注民生民情、传递最新资讯、透视新闻热点、服务大众生活为内容。在每天45分钟的节目容量上,既追求信息量,又看重思想深度,更凸显民生情怀,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彰显媒体责任。一、快速出击,抢占时效时效性是新闻价值取向的永恒追求,为此《宛都播报》开通24小时热线电话,并与公安局110指挥部紧密  相似文献   

4.
陈栋  王丽明 《新闻窗》2006,(5):110-110
如今,除了央视一套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面对面》等典型评论节目外,新闻频道也纷纷推出了《新闻会客厅》等评论节目,山西电视台的《记者调查》、四川电视台的《今晚10分》、湖北电视台的《沟通》等,都是一些颇具特色的电视评论节目。可以说,电视新闻评论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但从总体上看,相比于平面媒体,电视的新闻评论力度与其媒体地位难以匹配。  相似文献   

5.
在媒体融合不断发展的今天,受众对电视民生新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作为传统媒体,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应紧跟时代步伐,在改革创新的同时,继续彰显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帮帮团》作为福建极具社会影响力、观众忠诚度与品牌号召力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一直将主题主线报道民生化,作为提升主流影响力的发力点和重要抓手。本文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结合该栏目在全媒体时代下的探索与实践,旨在为民生新闻栏目进行主题主线报道提供一定的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民生新闻进入地方电视台节目设置议程由来已久,从着重关注家长里短、扶弱济贫的"小民生"思维,转型到践行"依法治国"方略,兼具促进社会和谐管理功能的"大民生"思路,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主流媒体的共识。本文以福建电视台综合频道社会民生类节目《调解有一套》为例,通过分析这档节目的定位与特质,为构建电视地面频道民生节目体系的路径策略提供新的思考、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7.
电视民生新闻是以电视为载体,用民生的视角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态,报道发生在普通百姓身边的人和事。如果以《南京零距离》为起点,电视民生新闻已经走过了六个年头,六年来,作为城市电视媒体具有核心竞争力新闻形态,电视民生新闻占有电视自制节目的无限风光,它以本土化的新闻内容和亲民化的传播理念,以及互动化的传播手段获得了社会的好评;  相似文献   

8.
所谓民生新闻,即指“以城市居民为传播对象,以频道主要覆盖城市为报道范围,以市民日常经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为主要题材的一种新闻题材.从本质上仍属于社会新闻的范畴”①。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的推出,被公认为民生电视新闻节目的开端。自此以后,各地媒体的民生新闻类节目大量涌现,诸如《某某零距离》或《直播某某》层出不穷。民生新闻的勃兴是“以人为本”理念和三贴近原则的最优体现,是践行和肩负社会主义新闻责任的上乘之道。  相似文献   

9.
曾抒羽 《东南传播》2020,(5):112-113
传统电视媒体受到新兴媒体的巨大冲击已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为了保证主流媒体影响力、传播力,传统电视新闻节目亟待转型,打造自身融合传播品牌。福建电视台综合频道的民生新闻栏目《帮帮团》对电视播出的内容进行优化,打造互联网短视频品牌"帮视频"和民生内容直播平台"帮帮团V直播"。本文以《帮帮团》的融媒体实践为例,探讨传统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如何建构个性化的移动直播平台和网络视频品牌。  相似文献   

10.
黄纬  胡晓丽 《新闻记者》2007,(12):93-94
2007年10月26日,正值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市民与社会》节目开播15周年纪念。SMG广播新闻中心举办了"市民社会·媒体责任"论坛,特邀中国社科院的社会学者李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者喻国明和同济大学的文化批评学者张闳,与媒体从业人员及受众共同探讨媒体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永 《新闻传播》2013,(12):181
新闻评论性节目,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栏目为代表,以追踪热点、焦点,大众话题评说为出发点,充分发挥了电视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新闻评论节目逐步被广大电视观众所熟知和接受,许多地市电视台也相继开办了这类节目。而作为地市电视台,如何才能做好这类节目,这类节目的编导、记者,在做新闻评论节目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笔者在这里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一、新闻评论节目要本着"聚焦不散光、帮忙不添  相似文献   

12.
批评报道曾因其关注民生,敢于批判不公平现象,在电视新闻类节目中引起较大反响,就像央视《焦点访谈》成为批评报道的一面旗帜一样,各个地方电台、电视台也都有本地的“焦点访谈”类节目,在舆论监督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考察多个新闻节目后,我们会发现这种基于民生新闻的批评性报道在评论和制作理念等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受高收视率及随之而来的高广告收益的催动,一些电视机构盲目上马民生新闻,导致节目过多过滥,忽视评论水平;另一方面,节目制作者和管理者以新闻娱乐化为口号,追求事件包装,忽视对大众的关怀和责任。这些都…  相似文献   

13.
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深入民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波 《新闻三昧》2006,(7):23-25
近年来,以北京电视台《特别关注》、《第七日》、《生活面对面》、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安徽电视台《第一时间》、黑龙江电视台《新闻夜航》等节目为代表的一批关注和反映百姓生活的电视民生新闻类节目脱颖而出,并在收视率、社会反响和公信力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些新闻栏目在各台长期稳居收视率前五位。一时间,无论是电视媒体还是纸媒体刮起了一股民生新闻热,引起各界广泛关注。民生新闻之所以深受欢迎,赢得民众的关注,这是媒体市场化竞争加剧、大家开始意识到要加强对受众感兴趣内容的报道的结果,并为其在民众中树立了公信力。…  相似文献   

14.
社会责任是媒体的根本属性,明确自身肩负的社会职责,营造和谐的社会舆论环境,是时代赋予媒体的历史使命。作为近年来一种创新的节目形态,新闻故事类节目以其取材平民化、情节曲折化、讲述口语化的鲜明特点成为各地电视台新的收视增长点,从江西卫视的《传奇故事》到辽宁卫视的《王刚讲故事》,从河北卫视的《天下故事会》到山东卫视的《说事拉理》,电视新闻节目所运用的叙事语态纷纷向讲故事方向转变。新闻故事类节目在丰富电视新闻图景的同时,更需要重视和履行社会责任,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5.
电视民生新闻以<南京零距离>的开播为标志,逐渐趋向成熟.但是在发展过程中,民生新闻越来越被狭隘地定义和理解,出现诸多问题,导致收视率逐渐下降.正如蔡尚伟教授所言:"电视媒体过分追求收视率,加之民生新闻自身存在的局限,使得民生新闻走向‘后民生时代'".①目前理论界对此并没有进行阐释,笔者认为,所谓的"后民生时代",是指民生新闻在继承原本价值理念的基础上,突破前期节目的浅薄性和表象性,引入公共新闻理念和深度报道,注重社会责任和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形态.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当前的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城市台电视民生新闻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本文以福州广播电视台《新闻110》栏目为例,针对在思维理念、节目创新、媒体融合的实践与运用展开分析,探索在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周水 《传媒观察》2013,(11):21-22
随着电视民生新闻的崛起,调查报道越来越成了民生新闻的重头戏。中国电视调查报道,最红火的时代莫过于上世纪90年代。1993年5月,《东方时空》问世,电视新闻改革走出了第一步。在此之后,中国的电视新闻报道进一步走向深度调查。1994年,《焦点访谈》开播,1996年《新闻调查》创办,在这以后,大量的调查和深度报道在中国大地上风起云涌。电视调查第二个高峰,是在进入新世纪后。2002年1月,《南京零距离》开播,新闻的收视率首次超过了电视剧。民生新闻的异军突起,掀起了地方台、都市媒体的调查报道热。  相似文献   

18.
孙慧 《新闻实践》2014,(6):99-100
一、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与现状我国最早的电视新闻评论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94年《焦点访谈》的开播,标志着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走向成熟。目前电视评论节目形式多样,有电视述评结合型,如《焦点访谈》、《新闻1+1》、《新闻深一度》;谈话类评论型,如《郎眼财经》、《锵锵三人行》、《今日谈》;主持人评论型,如《新闻周刊》、《有报天天读》、《新闻深呼吸》等多种形式。这些评论节目各具特色,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但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它们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也日渐式微。  相似文献   

19.
刘力 《新闻前哨》2012,(9):64-65
2002年江苏南京的《南京零距离》播出后,我国掀起了一股电视民生新闻热。走过10个年头,民生新闻的同质化、琐碎化,让观众逐渐产生了审美疲劳。于是,作为电视民生新闻一种创新和延续,帮忙类节目应运而生,如《范大姐帮忙》、《小溪办事》、《帮女郎》、《帮女郎帮你忙》等等,这类节目以"关注民生、服务大众"为宗旨,立足为百姓办实事,贴近生活,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体现了媒体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0.
夏吉江 《中国广播》2013,(6):110-111
近年来,民生类节目备受青睐,成为媒体竞相打造的重点。这类节目关注的是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将话语权更多地交给群众,充分体现了传媒的平民化趋势。本文从注重贴近性,增强服务性和权威性;坚持平民视点,将视角由"小民生"逐步转向"大民生",凸显节目厚度;传播信息、通达民意,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对民生类栏目的视角与媒体应秉持的社会责任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