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由新闻出版署信息中心和中国报业经营管理协会、中国期刊协会在北京联合举办的“1978—1993中国报刊业发展成就博览会”,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报刊博览会。举办这次博览会,旨在检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刊业的新发展,展示报刊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的新成就,交流报刊经营管理和运行机制转变的新经验,以推进报刊改革,增强报刊服务的功能,扩大报刊的影响。这次报刊博览会荟萃了3500多种报刊,是从全国公开发行的近9000种报刊中精选出来的。据新闻出版署提供的数字显示,15年前我国公开发行的报纸仅186种,期刊930种。至1992年底,报纸已达1791种,期刊7092种,分别增长了8.6倍和6.6  相似文献   

2.
1987年9月24日至10月2日,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报刊报和北京市邮政局联合举办了建国以来首次中国报刊博览会,在中国革命博物馆进行。在4000多平方米的场地中,共展出全国各地出版的报刊1004种,香港和台湾的一些报刊第一次在北京与广大读者见面。博览会还辟有我国报刊史简介和珍贵历史报刊实物专栏。此次报刊博  相似文献   

3.
报刊日——每年5月5日苏联为纪念1912年第一期“真理报”出版的日子——成为苏维埃报刊传统的节日,成为全苏联人民的节日。今年报刊日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因为1957年是苏维埃政权建立的40周年。我国以及所有进步人类都将隆重地愉快地庆祝这个周年。我们的报刊是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报刊,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社会的报刊,是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人民的报刊。苏维埃报刊的力量是在于,它是为现代社会最先进的阶级即工人阶级和它的共产党所创立的。工人阶  相似文献   

4.
1993年9月27日至10月4日,“1978—1993中国报刊业发展成就博览会”在北京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全国近9000种报刊中约有3500家报刊参展。这个展览基本上反映了我国报刊事业的主要情况。本文仅就展览中期刊的一些情况作一勾勒。  相似文献   

5.
“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在我国列入庆典已90年。90年来,每逢五月一日,全国各地都有不同规模的庆典活动举行。世纪阅报馆有幸珍藏一批载有“五一”国际劳动节诞生史和最初植入中国时的情况的老报刊,意义颇为重要。岁值“五一”国际劳动节120周年暨这个伟大的节日传人中国90周年,  相似文献   

6.
为期一周的中国报刊博览会9月30日闭幕。这次报刊博览会在中国革命博物馆举行,约4万人参观了展览。胡启立、邓力群、周谷城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参观了展览。三个宽敞的大展览厅中,共展出报刊1070种。除了来自29个省、市、自治区的报刊之外,还专辟有“港澳台地区报刊”栏。这次报  相似文献   

7.
时代呼唤着新的办报办刊意识──报刊博览会观感张泽清在1993年的10月金秋,以宣传、传播为主要功能的3500多家报刊,在“1978──1993中国报刊业发展成就博览会”上,得到了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15年来,随着党的中心工作的转移,我国的报刊事业有了...  相似文献   

8.
9月27日到10月4日,1978——1993中国报刊业发展成就博览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次由新闻出版署信息中心和中国报业经营管理协会、中国期刊协会联合举办的博览会,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刊业发展状况的一次全面检阅。被金秋暖阳拥抱着的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和数十万观众分享了这次辉煌。报业盛会异采纷呈这次博览会,共有3500余家报刊参展,其中,报纸类几乎占了一半。这次博览会既是各报交流、切磋的机会,又是相互竞争的市场。各单位均十分重视,投入了极大热情。27日,当数千名观众步入博览会展览大厅的时候,无不为各家别出心裁、异采纷呈的精心设计惊叹叫绝。展览共分成五个部分:序厅、中央报刊馆、各省市区报刊馆、解放军和中央单位报刊馆,印刷技术器材设备馆和报刊销售馆。  相似文献   

9.
中国报刊博览会组委会负责人9月29日晚透露:此次大部分参展报刊将于12月21日至30日赴香港展出。此次博览会盛况,令香港有关人士称道。中国报刊业发展之快,报刊品种之多,质量之高,实出他们意外。他们说,海外一些不了解情况的人,至今未消除对大陆报刊“千报一面”的误解。因此建议将这些特色各异、色彩纷呈的报刊赴港展出,既可以改变这种印象,又可以扩  相似文献   

10.
好马自知当奋蹄──写在全国报刊15年发展成就博览会之后敦民(一)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转入市场经济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报刊界的同仁们在北京相聚了——全国报刊15年发展成就博览会于国庆前后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行。这是建国以来全国报刊界规模空前的一次盛会...  相似文献   

11.
1978—1993中国报刊业发展成就博览会9月27日至10月4日在北京革命军事博物馆隆重举行,从近9000种报刊中精选出来的3500多种报刊参加了这个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报刊博览会,展示了中国报刊业的新发展和新成就。这个博览会展区面积达8412平方米,设标准摊位550多个,各摊位风格各异,各有其招,既显示了各自的特点,也就此拉开了日渐激烈的报刊发行大战的新的一幕。  相似文献   

12.
9月24日至30日在中国革命博物馆举行的中国报刊博览会,内容丰富多彩。这次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报刊报社和北京市邮政局联合举办的报刊博览会,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共展出全国各地出版的报刊上千种。这里面既有大量知名度很高的党报党刊,也有众多的经济、法制、科技、青年、妇女、少儿等各类专业报刊,特别是香港和台湾的一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政治运动时期,也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运动时期,北京新闻界也出现了一种光明的图景。北京的一部分报纸,如“国风日报”,“晨报”等,在宣传反帝反封建,宣传新文化方面超过一定的作用,而“新青年”、“每周评论”等期刊在宣传反帝反封建和宣传新文化方面超过重大的作用。现在把这个时期的报刊情况介绍如下。这一时期的报纸“国风日报”原是辛亥革命以前“同盟会”的机关报,辛亥革命以后继续在北京出版。1914年5月,这个报纸因攻击袁世凯而被封闭。袁世凯死后,该报仍坚持反对军阀的斗争和鼓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思想。报纸对段祺瑞政府的攻击是十分尖锐的,它不仅运用社论、时评来对段进行公开责骂,如1917年3月8日  相似文献   

14.
五四时代是我国现代革命报刊第一次大发展的时期。而革命报刊的蓬勃出现,当然是由于社会的需要。这一时期的革命报刊,主要的有“新青年”,“每周评论”、“湘江评论”、“共产党”、“新社会”、“劳动界”、“劳动音”、“劳动者”、“天问周刊”、“人道月刊”等等。“新青年”月刊,1915年9月15日创刊,在北京编辑,在上海出版。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才改称为“新青年”。该刊诞生在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和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时期,首倡  相似文献   

15.
今年6月20日,波兰南部著名煤都卡托维兹市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大街两侧,高楼上下,挂满了波兰国旗,人们正在欢度报刊节。下午,我们中国煤矿职工美术书法代表团驱车来到报刊节活动的中心——卡托维兹文化公园。这个据说过去是被人乱开小煤窑的不毛之地,如今建成了有数千公顷绿地的公园,人们称它为“西里西亚的‘绿肺’”。文化公园有各种休息、体育和娱乐设施。成千上万的人群,穿着色彩鲜艳的服装,有的观看歌舞演出,有的为孩子们选购玩具,有的带来旅游帐篷准备欢度节日之夜,还有的在半空中喜气洋洋地乘坐缆车。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公园四处的矿工乐队,此起彼伏地奏出明快的乐曲,为报刊节增添欢乐。乐队演奏家们身穿统一的黑色  相似文献   

16.
在3月29日举行的《北京妇女报刊考》首发式上,史学界的专家学者给予它很高的评价,是我们始料不及的。北京师范大学72岁的老教授刘乃和说:“这是一部层次分明,有研究深度,全面而细致的专著,有历史价值,资料价值,实用价值,对子孙后代具有保留价值。”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教授方汉奇认为,该书对填补我国新闻史研究中的两个空白,“一是中国妇女报刊史的空白,一是北京报刊史的空白”大有裨益。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完所教授丁守和、  相似文献   

17.
黄枫 《今传媒》2008,(1):68-68
本刊讯 2007年11月15日-16日,北京世纪华文国际传媒咨询有限公司主办的“第六届报刊广告价值分析报告会暨中国报刊媒体广告营销策划高峰论坛”在北京中苑宾馆举行。会议邀请国内大型广告主。4A广告公司、大型广告公司代表.部分国内著名媒体代表及国内传媒研究专家及相关人员,围绕。  相似文献   

18.
徐颉 《传媒》2008,(12):32
“少儿报刊是朝阳产业。”11月13—14日,由中国少年儿童报刊工作者协会主办的中国少年报刊经营研讨会在太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近60家少儿报刊老总共聚一堂,就少儿报刊面临的问题、创新策略和品牌建设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为我国新闻出版事业而建的“中国报刊碑林园”目前正在湖北孝感的观音湖畔抓紧施工。9月8日,投建该项目的湖北中业文化传媒公司负责人在上海分公司成立仪式上介绍了项目情况。中国报刊碑林园将把全国的报刊(社)、影像图片社、书画社发展的历史,采用碑林形式再现,建有“中国报刊碑林长廊”、“藏报馆”、“华中新闻摄影学院”、“报刊文化宾馆”、“记者度假村”等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相结合的建筑群。碑林园总占地1280亩,投资3亿多元。碑林园建成后,将成为我国的“报刊博物馆”和新闻出版工作者业务交流、休闲的好去处。  相似文献   

20.
“人民报刊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期的报刊思想,既是他们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前的报刊思想,又是马克思主义报刊思想的最初起点。抓住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这个最初起点——“人民报刊思想”,认真研究其实质、核心,对于完整、准确地领会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和新闻理论,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