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鲁迅所语“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这句话,一是鲁迅在说自己发现了中国历史上存在着一部实有的食人史,另一种理解是鲁迅“所悟”,既指发现了实有的食人史,又指发现了“仁义道德吃人”的历史。吃人史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人肉被当做商品的商业性吃人;一类是人肉被当做食粮和美食的非商业性吃人。  相似文献   

2.
欧洲媒体报道中国“媒体报道总说中国贫穷落后、吃不饱饭,这种认识在欧洲人心里根深蒂固”2001年9月,在中国生活了十几年的英国联合金属贸易公司副总裁 Mike Living(中文名李明思)致信《北京青年报》,信中说:“我4月份在英国《每日  相似文献   

3.
说起杭州百年老店山外山菜馆,一向对美食情有独钟的杭州人都知道,那里有几道鱼馔佳肴“八宝鱼头皇”、“精品鱼头王”和“极品鱼头皇”,品尝起来真是妙不可言。有句俗语说得好:“金杯银杯不如众人口碑。”“山外山”的这几道名菜,经广大顾客传扬,使得整个杭城都家喻户晓,他们说:“吃西湖醋鱼,要到楼外楼;吃笋干老鸭煲,要到张生记;吃千岛湖鱼头,要到山外山。”于是不少杭州人每逢节假日挽妻携子或呼朋唤友,慕名来到“山外山”品尝这些鱼鲜,以饱口福;后来名声越传越远,连那些对“吃”颇为讲究的上海人也风闻这道名菜,到了杭州便必到“山外山”…  相似文献   

4.
喝茶     
曾听人说西洋人喝茶,把茶叶加水煮沸,滤去茶汁,单吃茶叶,吃了咂舌道:"好是好,可惜苦些."新近看到一本美国人做的茶考,原来这是事实.茶叶初到英国,英国人不知怎么吃法,的确吃茶叶渣子,还拌些黄油和盐,敷在面包上同吃.什么妙味,简直不敢尝试.以后他们把茶当药,治伤风,清肠胃.  相似文献   

5.
刘平 《职业圈》2006,(12):21-22
在我国企业界现在普遍流行着一种“时不我待”的躁动——“跑马圈地、以快制胜”。一是自身发展及与国内对手竞争的需要;二是应对我国加入WTO后,一些市场的保护逐步到期,寄希望于国际巨头大肆进入我国市场前先“跑马圈地”占领市场,这个理由似乎更让人“尊敬和崇拜”,因为带上了爱国和保护民族产业的光环。一时间,快速扩张似乎成了制胜的惟一法宝。在零售业、家电连锁业、保险  相似文献   

6.
胡适对“五四”运动的历史诠释欧阳哲生“五四”运动之成为现代中国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除了其本身所具有的震撼力外,还与现代中国激进主义所建构的强势意识形态密切相关,这是不讳的事实。因而伴随这种意识形态的解构,对“五四”运动的争议、反思甚至批评,也就成为近...  相似文献   

7.
师毅 《职业圈》2012,(19):66-68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从这则歌谣中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同时也有一些疑问,为什么三个和尚没水吃?为什么人越多越吃不上水?咱们不是常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嘛,那为什么和尚多了水反而吃不着了呢?这就是我们现在的国情。”冯军继续说:“在国外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三条虫。你知道为什么吗,跟和尚们是一个道理——人心不齐。咱们中国人从古至今就是爱‘窝里斗’。勾心斗角、相互拆台、损人不利己,这些行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常见。”  相似文献   

8.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从这则歌谣中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同时也有一些疑问,为什么三个和尚没水吃?为什么人越多越吃不上水?咱们不是常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嘛,那为什么和尚多了水反而吃不着了呢?这就是我们现在的国情。”冯军继续说:“在国外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三条虫。你知道为什么吗,跟和尚们是一个道理——人心不齐。咱们中国人从古至今就是爱‘窝里斗’。勾心斗角、相互拆台、损人不利己,这些行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常见。”  相似文献   

9.
英国红茶文化自成体系、世界闻名,但为何产自中国,后在印度和斯里兰卡大面积成功栽培的红茶会成为英国人饮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并以"英国红茶"的名号享誉世界,其个中缘由让人好奇。作者以中国茶传入英国的历史及英国进口茶叶种类的改变为切入口,对英国红茶文化的成因进行简单的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五四”精神的文化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运动是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爱国救亡运动,又是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封建思想启蒙运动,它在救亡和启蒙两个方面都立下了不可抹灭的光辉业绩。“五四”之后,中国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这是人们关于“五四”运动的传统认识和传统评价。新时期以来,随着文化研究的深入和思维观念的更新,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和评价“五四”运动。特别在“五四”运动七十周年之际,学术界、教育界乃至政界纷纷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许多报刊杂志出了专号,围绕“五四”精神从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反思和探讨,各种观点或直接对立,或间接互补,反映了“五四”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里,我们仅就学术文化界人士关于“五四”精神的讨论及其“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情况作一述评和总结,以显示新时期“五四”反思的脉络和轨迹。  相似文献   

11.
8月10日,巴金先生所藏的名家书画展在杭州江南文学会馆闭展。此次展出的书画并非巴金先生刻意搜集,都是茅盾、冰心、沈尹默、张乐平、黄永玉、黄苗子、俞云阶等三十余位名家师友和晚辈的赠送。巴金先生曾说:"在这个世界上我并不是孤独的,我有朋友,我有无数的散处在各地的朋友。"他还说:"友情这个东西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的黑暗,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  相似文献   

12.
"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不久前的一个晚上,越剧明星版《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位于拉萨的西藏人民大会堂上演,自治区领导和千余名观众一同观看了演出。这是百年越剧首次走进雪域高原,也是明星版《梁祝》3年来全国巡演的最后一站。  相似文献   

13.
四月的浙江遂昌,姹紫嫣红。4月8日至10日,来自海内外的八方宾朋,欢聚山城遂昌,一同见证了气势恢宏、美轮美奂的2012中国遂昌汤显祖文化节。满城尽唱《牡丹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优美而熟悉的唱词又一次萦绕在遂昌,这是各剧种《牡丹亭》"回家"艺术展演的一个场景。  相似文献   

14.
韩笙 《文化交流》2013,(2):6-10
农历新年悄然临近,关于"年"味的种种生活也悄然出现在我们周围。2012年12月中旬的一个周末,我走进余杭翁梅社区文体中心的排练室,看见几十位身着节庆服装的演员手举滚灯来回跑动。滚灯来回舞动,时而变成一个方阵,时而又成为一条长龙,看得人眼花缭乱,击节叫好。  相似文献   

15.
栗子 《文化交流》2014,(11):75-77
在经历了两个多月的比赛后,由浙江省文化厅、省音协和省舞协共同主办的浙江省第九届音乐舞蹈节近日在浙江杭州落幕。浙江省音乐舞蹈节是浙江省音乐舞蹈界的最高赛事,每3年举办一届。本届音乐舞蹈节分别在杭州、湖州、绍兴、舟山、义乌等地举行,共有近120件新作品、550多组(名)选手报名参加声乐、器乐、舞蹈3个大项的比赛,体现出"覆盖全省、带动基层"的办节理念。本届音乐舞蹈节涌现出许多创新作品,如歌曲《富春山居图》、器乐曲《涌动》、舞蹈《奋楫者》《凳之龙》等,这些作品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鲜明的艺术风格,反映出近年来浙江音乐舞蹈创作的新趋势、新变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逼近,民众越来越关心“中国”品牌的树立.学习英语的热情也被点燃。越来越多的外宣干部和业内同行向我们表达了期待看到双语栏目的愿望。因此.我们自2006年第1期起开办了《双语视窗》栏目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看看周围的媒体,在《北京青年报》、《参考消息》、《国门时报》上有许多特粹的小短文.像一只只啄木鸟,善意地提醒了中国人习以为常的行为背后“尚味和国际接轨”的细节,读后让人回味不已。在获得借鉴意义的同时,也带来更深入的思考。我们效仿中英文对照的版面形式,旨在通过外国友人的视角来看中国,从中折射出东西方观念、习俗的异同。通过一篇精选样的文章.让读者在领略异域文化的同时,也能达到学习英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在杭州岳庙长长回廊的东端,数百年来一直陈列着一件碑刻,上面的书法字迹潇洒,充满了“铁划银勾”的大宋气度。碑刻的原形,是宋高宗赵构的手书御诏《起复诏》,它记载了公元1136年(宋高宗绍兴六年)岳飞在为母亲守孝期间,朝廷令岳飞出山抗金的历史。在长达700余年的岁月里,《起复诏》作为岳飞后裔世守的秘宝,珍藏于杭州岳庙。一直到清代的太平天国之乱才让它遗落江湖,辗转千里。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I contest the analytic relevance of the term ‘eurocentrism’ to the contemporary phenomenon of globalisation by examining a distinction between ‘place’ and ‘space’. The clash of these two concepts is explored in a controversial review of Gayatri Spivak's latest book by Terry Eagleton. I argue that Eagleton's understanding of Marxist theory implies an intellectual placed at the centre of a sphere of cognitive sovereignty, and that his critique of Spivak consists in suggesting that, by removing herself from this centre, she has rendered her own discourse unintelligible. In contrast, Spivak, as (in part) a poststructuralist, emphasises space over place. I discuss the gains and losses – as well as the dangers – involved in such an emphasis, and conclude by insisting that poststructuralism cannot be a universally applicable meta-theory, but is in fact ideally suited to attesting to the place in which it finds itself.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essay I propose a new reading of Michel Foucault's main thesis about biopower and biopolitics. I argue that organisation represents the neglected key to Foucault's new conceptualisation of power as something that is less political and more organisational. This unique contribution was lost even on his closest interlocutors. Foucault's work on power had a strong influence on organisation and management theory but interestingly not for the reasons I am proposing. In fact, although theorists in management and organisation studies have emphasised power in relation to discipline, control and subjectivity they have overlooked the transformative meaning of Foucault's organisation. His work on biopolitics has attracted opposition, too, as evidenced by the controversy sparked by Giorgio Agamben about Foucault's biopolitics. From Agamben's critique, it appears that Foucault's notions of politics and power do not allow a deconstruction of the violence of the concentration camp. However, a critical reading of Primo Levi's biographical narratives reveals the camp as a place where the prisoners’ ability to organise their daily lives secured survival. To make sense of Levi's revelation, I use John Dewey's notion of habits as forms of organisation and reconnect it to Foucault's organisation. A shared understanding of the objective conditions of human activity and experience highlights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Dewey's pragmatism and Foucault's pragmatic metaphysics. In the end, however, Foucault's metaphysical background has caught up with him, pushing him away from his own most radical proposal that organisation was the new form of power and the new substance of politics.  相似文献   

20.
海岛地名记忆 舟山群岛有1390个岛屿和3360处礁石,犹如一颗颗璀璨明珠,散落在中国东海的海面上.这些岛礁中,无居民的有1287个,大多一一有名,造就了海洋文化中独特的地名群落事象.这些岛礁之名有些出自王建富.他是舟山市地名办公室主任,1989年从杭州大学地理系地理专业毕业后,就来到舟山市民政局从事当时处于边缘化的海岛地名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