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文化民族主义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民族主义是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现象,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有别于西方民族主义的主要特点之一,但以往史学界对此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试图对近代文化民族主义问题作一全面,系统地探讨,本文认为,文化民族主义是代代中国社会的一种进步性思潮,它在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文化侵略,抵拒国内思想西化思潮的泛滥,提高国人的民族文化自觉性与自信心,以及推动传统学术近代化诸方面,均起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亦不可忽视的是,由于浓厚的民族文化自恋情结的存在,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它也表现出其消极,保守的一面,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某些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宗教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产生于人类文化活动之中,在人类文化史上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文章从宗教与文化相互关系的视角具体分析宗教在儒学发展历程中所起的作用,从而能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儒学在思维方式上的宗教特征。  相似文献   

3.
“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既是高中历史新课程专题选择和编写的基本思路,也是历史考试说明的基本要求。从近三年新课标地区高考来看,文化史试题主要考查思想文化现象的纵向(即思想文化现象问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横向发展规律(即思想文化与政治、经济等领域的互动关系;不同地域、类型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委婉语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由于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在委婉语的使用上也存在许多差异。本文对中西委婉语跨文化现象进行了对比研究,揭示了其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史的内容,广义地说,包括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成果的总和;狭义地说,仅仅包括精神财富,诸如文学、艺术、教育、哲学、宗教、科学技术、史学、政治学和军事学等。由于古今中外文化现象涉及的领域十分广阔,内容异常丰富,非一般性著述所能包容,所以,中学历史教科书对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虽有专章叙述,也只能简略地介绍一些狭义的文化现象,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文化  相似文献   

6.
历史文献既有它可靠的一面,也有不可靠的一面。文化传播的特点之一就是途径的多样性和方式的灵活性。如果我们仅仅拘囿于历史文献所记,就会忽略那些不为史家所关注而实际上又存在的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以《列子》中的佛教故事为例,去反思我们学术研究中所忽视的一种现象:在异域文化的交互流播中,我们是否忽略了民间交流的存在,忽视了它在文化交流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学文化史教学应具文化的感染力,应有文化史的深沉与厚重,让学生透视文化内容,获得历史的情感与智慧。大文化就是广义的文化,即从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大文化视角注重民族性、整体性、过程性和价值性。从大文化视角进行中学文化史教学可关注历史发展的整体性、过程性,尤其是人的活动,可领悟到民族性,让学生感受到思想运动中人们的积极投入、奉献智慧,甚至是牺牲生命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8.
委婉语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由于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在委婉语的使用上也存在许多差异。本文对中、西委婉语跨文化现象进行了对比研究,揭示了其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
西方新文化史是20世纪70-80年代兴起于法国和美国历史学界的一场重大史学理论运动.新文化史研究注重文化的作用,注重从文化角度研究历史;新文化史借助了文化人类学、心理学、文化研究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注重分析语言、符号、仪式等文化现象并解释其中的文化内涵与意义;新文化史从"宏大叙事"转向注重普通民众、日常生活、微观历史的研究,其著作注重雅俗共赏.新文化史是对传统社会史的扬弃和融合,其实质是向人文主义史学传统的逐渐回归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由于客观历史原因 ,性别差异在人类历史上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西方社会和中国一样也不例外。通过对英语语言和文化的研究可以发现 ,在男人和女人的社会地位问题上 ,“性别歧视” ,特别是“男尊女卑”这种观念和现象在英语词汇、男女姓名、女性用语特征及文学作品等西方语言和文化中都多有表现。研究了解这些语言文化及其在使用上诸多方面的特征 ,对于我国的英语教学和研究以及先进文化的建设均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判断农民战争最后结局为“总是陷于失败”这种看法,是只符合典型封建社会历史及农民战争一面实际的不够科学的结论。世界上完全相同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对衣战结局不能用固定统一标准判定。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变化原因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对基本矛盾的运动。作为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皆是以人为核心构成的,但它们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任意选择和决定二者的发展变化。故此,人类社会中的各种事件、现象,不管是同时空的,非同时空的,只有在某些方面较近似,完…  相似文献   

12.
由于客观历史原因,性别差异在人类历史上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西方社会和中国一样也不例外.通过对英语语言和文化的研究可以发现,在男人和女人的社会地位问题上,“性别歧视“,特别是“男尊女卑“这种观念和现象在英语词汇、男女姓名、女性用语特征及文学作品等西方语言和文化中都多有表现.研究了解这些语言文化及其在使用上诸多方面的特征,对于我国的英语教学和研究以及先进文化的建设均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文化史的重要现象、“文化极化”——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对立并举,充分反映出人类对抗性社会中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统治阶层同样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那些被剥夺了精神生产的大众,因其对文化珍品的疏远,而只能据有一种“通俗文化”.这无疑在作为一定历史时代的、整体的文化内部,造成了文化在产生、传播、流通、接受上的分裂;亦使文化史的研究范围不能仅  相似文献   

14.
戴冕 《教师》2012,(31):69-69
人教版必修三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而中国古代思想、科技文化史占据了两个专题的内容,很明显是相当重要的.那么我们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应怎样理解把握呢?下面以宋元文化为例。探究古代思想文化史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5.
黄新英 《海外英语》2011,(10):194-195
称谓是每一种语言共有的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体现了了人类语言的共有特征。汉英称谓既有其文化共享的一面,也有其各自的特点和语言习惯,它们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汉语称谓的英译与文化关系密切。该文首先阐释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和翻译与文化的关系,其次从汉语称谓与英语称谓所体现的文化异同研究汉语称谓英译方法,即模仿、阐述和替代。  相似文献   

16.
一、什么是社会文化史? 张美丽:我先说一下。我认为社会文化史,是一门社会史和文化史相互重叠、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社会文化史是研究以往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文化交织现象及社会生活与大众文化、思想观念相互关系变迁的史学分支学科。在研究方法上,综合运用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方法.用社会史的方法来研究历史上的文化问题.或用文化的视角来研究历史上的社会问题。作为新兴交叉学科。它将通过文化与社会互动关系研究推动整体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卡西尔是把文化模拟论作为其文化哲学的一个主要对立面加以批判性清理的。在他看来,如果仅仅把文化看成自然的模本或人类生活的再现,文化就会失去其真正的内在价值。文化究其实是人类内在生命的“客观化”过程,也是人为自己立起的一面自我反思、自我观照的镜子。  相似文献   

18.
人类历史进程和人文环境对文化圈层现象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圈层”反映了世界文化多极化现象的存在。人类社会发展程度决定文化环境,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导致了文化差异的存在,但是这种社会发展程度显示的不同文化,却不能简单地插上先进或落后的标签。人文环境中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条件也是影响文化生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论文化的冲突与协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在人类社会中多层次、多形态的广泛存在,使得人类文化的冲突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文化冲突从空间方面看,有地域文化、职业文化、阶级文化、民族文化、家庭文化和群体文化等方面的冲突。从时间方面看,不同时代的文化之间也经常发生冲突。文化冲突对于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也有其消极的一面。从文化冲突中寻求文化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的一面,是理解文化冲突及解决文化冲突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兴起的新文化史注重考查历史中的文化因素,用文化的观念解释历史,多方位借鉴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跨学科的理论范式,通过语言、符号等文化象征的手法解读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其研究的理论路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文化人类学中获得了文化的概念,二是在文学理论中获得了文化阐释理论和地方性知识的研究框架。新文化史的研究范式和研究路径对我国教育史课程建设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教育史课程要直面语言学转向问题,注意从文化视角阐释,注重跨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