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3=23……□□□÷□=21……1分析与解:同学们都知道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在□□÷3=23……□中,余数一定要比3小,余数可能是1或2,根据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可能是3×23+1=70或3×23+2=71。  相似文献   

2.
“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学习了二年级(下册)表内乘法、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内容分成三个部分:1.初步理解余数的意义,认识有余数的除法;2.初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计算,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3.结合计算,解决一些有余数的平均分问题和实践活动“我们去植树”。在进行本单元的教学中,应该注意如下问题。一、帮助学生在“分一分”的数学活动中体验剩余,为形成余数概念打下基础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平均分”的生活经验,如在家分糖果,在学校分组组织活动等。平均分东西,有时正好分完,有时会剩下一些不够再平均分,这里“剩余”的…  相似文献   

3.
麦小燕 《考试周刊》2023,(37):84-87
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借助几何直观解决有余数除法问题,便于学生更直观地厘清数量关系,从根本上理解问题。文章探索小学不同学段解决有余数除法问题的几何直观策略,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1-2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有余数的平均分,并能根据图正确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2理解余数的含义,知道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数学课本中的“小数除法”部分,出现“余数”字样。这些地方的“余数”是适应于小数除法的一个新概念吗?对此问题,笔者试作阐述。余数问题只在整数除法范围内讨论,在小数除法中不存在余数。这是因为:(1)小数除法是以整数除法为基础的,两者紧密相关,但也有区别:在整数除法中,任意两个数的商不一定是整数,这就产生了余数概念。而小数是分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解答"有余数的除法"这类问题时,先要确定余数,如果余数已知,就可以确定除数的范围,然后再根据被除数与除数、商和余数之间的关系求被除数。解答这类问题时,要切记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数学中,“余数问题”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余数知识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例1 某自然数有2001位,每位上都是8,这个自然数除以26的余数是几?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 六年制课本第三册第58页例1、例2。教学目的: 1.认识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2.初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3.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一定的观察、判别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9.
在数学竞赛试题中,都有应用最小公倍数来解决相遇问题和余数相关的总数问题,现笔者略举几例加以说明. 一、与余数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林菊  吴元贤 《海南教育》2013,(10):37-38,21
<正>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三年级(上)有余数的除法例1.例2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在具体的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的产生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除法的竖式计算,初步掌握试商。2.能力目标: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自主探究与自学能力。3.情感目标: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使学生经历  相似文献   

11.
整数除法中有这样—个重要而又基本的性质——带余数的除法:整数a被正整数b除,可得商q与余数r,即a=bq+r(0≤r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教材(五年制第三册)40页例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下面各个括号里最大能填几?(填完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六年制统编教材三册61页例1教学目标:1.认识有余数除法。2.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3.理解有余数除法的算理,会确定其商数和余数的单位名称。4.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一次集体备课活动中,一位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有余数吗?"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问题立即引起了大家的热议。教师们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他们各执一辞,谁也说服不了谁。A方观点:小数除法根本没有余数的说法。小数除法应该研究计算结  相似文献   

15.
有余数的除法问题是小学数学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很多学生对于有余数的含义模糊不清,然而这类问题是竞赛中常见类型之一,这些题目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有一定的思考价值,理解了余数的含义,就能够很好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51页、52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认识"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横式的书写格式;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相似文献   

17.
这里的有余数的除法是指除数与商都是一位数而有余数的除法。它是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同时对于除法试商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我们对有余数的陈法应予以高度重视,务必使学生理解与掌握余数概念,以及有余数的除法的求商规律与方法,能熟练地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为此,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讲请概念打好基础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一样,都是建立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的,因此必须熟记乘法口诀。不但要会“按顺序背”、“任意指定背”,还要会“拐弯背”。如  相似文献   

18.
问题:5397除以一个质数,所得的余数是15,这个质数是多少?(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小学生数学竞赛题)这是一道分解质因数的推理题。特点是已知被除数、余数且除数是质数,要求这个质数是多少。解题的关键是弄清有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质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意义及求法。关系:①(被除数-余数)=商×除数。即:被除数减余数的差能被除数整除。②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即:除数必须比余数大。意义:①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质数。②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分解质因数。解题方法:运用关系和意义计算质数。解题:5397-15…  相似文献   

19.
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有意义的行为,需要有推动他们学习的内部动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初源泉,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是学生保持不断探索的动力。因此,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水平,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探索学习的欲望。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后,课本和教师都告诉学生检验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是“商×除数+余数=被除数”。在课堂练习时有些同学提出用“被除数÷商=除数……余数”,也能检验有余数的除法做得是否正确,我知道这种方法不适应所有的有余数的除法,但我还是表示出很兴奋的样子说:“是吗…  相似文献   

20.
先确定余数     
数学练习课上,杨老师出了一道题:写出两位数除以,商和余数相同的除法算式。你能把它们一个不漏地写出来吗?我想,要写出符合条件的除法算式并不难,但要一个不漏地写出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如果能够找到规律,或许会变得十分简单。经过反复思考,我终于找到了解答这类题的诀窍:根据“在有余数的除法里,每次除得的余数都比除数小”,问题就解决了。因为除数是已知的,并且还知道“商和余数都相同”,一旦余数确定以后,商也就确定了,因此根据“商×除数+余数=被除数”可以求出被除数。解法如下:因为除数是9,所以余数只能是1、2、3、4、5、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