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必成 《大观周刊》2011,(43):149-149
学校体育作为国民体育的基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要教育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运动成绩,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和一大批体育骨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和习惯,  相似文献   

2.
陈勇 《大观周刊》2012,(35):300-300
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外在监督的自动化了的行动方式。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也把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明确提出。  相似文献   

3.
马建民 《大观周刊》2011,(52):223-223
在学校体育改革中.必须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必须坚持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健身功能。开展切实有效的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教学与身心全面发展,使学生学会体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体格: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4.
李林 《大观周刊》2011,(20):159-159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在上述三项基本任务中,  相似文献   

5.
魏福连 《大观周刊》2011,(48):88-88
学校体育教育是通过运动来进行教育的,体育不仅仅是锻炼学生的身体,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在当今充满竞争的社会中,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新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学生素质发展有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他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学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合作与竞争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努力培养高校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高校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一站,是接受教育、自我完善和实现个体社会化的最佳阶段。因此,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更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一个任务。  相似文献   

7.
张岩 《大观周刊》2011,(38):185-185
通过对学校体育和终身体育关系的论述,提出了学校体育应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在对当前学校终身体育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李全 《大观周刊》2012,(13):266-266
现代社会新教育的发展,对学校体育赋予新的历史使命。遵照邓小平同志对教育战线提出的“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要求,我们要从学校教育塑造人的任务和适应未来的需要去考虑学校体育的任务,即体育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以及增强他们的体质外,还要把道德品质教育、终身体育思想教育、美育教育贯穿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体育同学校的其他教育一样,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李宗亮 《大观周刊》2011,(10):118-118,79
高校体育教学是学生接受系统体育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它不仅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体质基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力和习惯。本文结合高校体育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吕洪廷 《大观周刊》2011,(19):205-205,173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物质文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的健康产生了日益严重的威胁。健康问题已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关注,健康逐渐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随着终身教育思潮的兴起.终身体育也逐渐成为各国体育发展的一个热点。高中体育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将起着基础性、指导性作用。立足于高中体育课堂的实际教学,优化体育课堂教学。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观察法等研究方式.结合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着重以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出发点对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高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现状、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的三个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本文旨在使高中体育教师在新课程思想的指导下,对教学目标的设立、自身所具备的教学能力、对教师和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提高有微薄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张杰  范燕薇 《大观周刊》2011,(26):159-159
学校体育要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2.
于萍  陈风 《大观周刊》2011,(38):195-195
学校体育要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3.
周云涛  夏伟梁 《大观周刊》2012,(45):392-392
学校体育要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4.
李明  夏伟梁 《大观周刊》2012,(46):369-369
学校体育要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5.
杨邦盖 《大观周刊》2010,(48):136-136
一、前言 终身体育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现代社会的进步、伴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着重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青少年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全社会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终身体育会对中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重大影响,这也是我们体育教育实施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张大月 《大观周刊》2011,(52):210-210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学校时期的体育教育.在当前的学校体育改革中.将转向与终身体育相连并成为终身体育重要的一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使过去以运动技术为核心内容的学校体育教育.开始向终身体育教育的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7.
刘培博 《大观周刊》2011,(35):169-169
现代社会新教育的发展,对学校体育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我们要从学校教育塑造人的任务、适应未来的需要考虑学校体育的任务,即体育教育除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以及增强体质外,还要把道德品质教育、美育教育贯穿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体育同学校的其他学科教育一样,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之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程文明 《大观周刊》2011,(48):92-92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以“健康第一”为指导,以育人为宗旨,以增强学生体质、增强学生健康、促进身心发展为着眼点,在教学过程中与德育、美育相结合,为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学校体育教学任务与要求中,体育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技能与方法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把健康与生存、学习、生活和自身的发展联系起来,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19.
杨博 《大观周刊》2013,(3):59-59,51
体育文化作为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帮助学生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和塑造自我形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将高校体育文化工作视为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以学校体育文化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和特点帮助学生转变生活方式和适应社会发展,是培养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建立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环节,对学生踏入社会后能够更快的适应新环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晨 《大观周刊》2012,(44):281-28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终身体育的意识在中职学校中的运作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中职学生身体素质的状况及终身体育对中职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进而阐述终身体育的意识在中职学校中的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