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冯惟讷的《古诗纪》是分为几个部分陆续编纂而成的,其中汉魏六朝部分的编纂时间要早于先秦部分,而非四库馆臣所认为的先编定先秦部分,再续成汉魏以下部分。冯惟讷在编纂过程中广泛参考前人著述,并得到众多师友的帮助,在诗篇辑佚、文字校勘、作者考订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后世辑录汉魏六朝诗歌总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 《论贡举疏》一向为学人视为张衡的作品。明人张溥编《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录此文入《张河间集》,清人严可均编《全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据《通典》将此文录归于张衡名下,上海古籍出版社86年版《张衡诗文集校注》以及当今其它一些论著,同样如此。然近代刘师培在其《搜集文章志材料方法》(见人民文学出版社59年版《中国近代文论选》)一文,就已指出严可均《全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误以蔡邕《封事》第六事,误列张衡文”。  相似文献   

3.
《文选》和《玉台新咏》,是六朝具有代表性的诗文总集。《文选》的编纂者是昭明太子萧统;《玉台新咏》编纂的指使者,是萧统的弟弟萧纲。令人惊奇的是,虽然两本总集编纂的对象有部分相同,但它们编纂的思想和艺术眼光却迥然不同。假如说,《文选》代表了传统或古典主义的文学思想,《玉台新咏》则代表了当时革新的流行的文学思想,这同时反映在一个大家庭的兄弟之间,是很有意思的。比较两者的不同,揭示其中深层次的内涵,不仅对理解齐梁文学,且对中国文学发展轨迹的把握,都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明朝张溥编辑汉魏六朝作家诗文集时曾于每集下撰题辞做简要的评点.这些题辞大致涉及到作家的为人、生平及文学成就。殷盂伦先生把这些题辞进行注释并集成一书,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为名予以出版。此书注解翔实,便于阅读,有功于张文甚大。然因本书涉及史料纷杂,头绪繁多,故注解中亦不乏疏漏之处。谨发二则如下。请各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5.
作者张溥(1602~1641年),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崇祯四年(1631)进士。他是明末爱国的文学社团“应社”、“复社”的创始人和领袖。为人崇尚气节,富于正义感,对于贵族阉党的特务统治深为不满,排击甚力。“复社”以复兴古学,务为有用相号召,与当时的政治斗争结合,实质上是东林党人同阉党斗争的继续。他强调“居今之世”必须“为今之言”,即提倡古学为现实服务。写过不少抨击时政的文章,内容充实,风格质朴。所著有《七录斋诗文合集》、《七录斋近集》、《诗经注疏大全合纂》、《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等。本文选自《七录斋集》。  相似文献   

6.
《汉魏六朝文艺心理学》,李建中著,北岳文艺出版社1992年5月出版。这部23万字的专著是国内第一部研究中国文艺心理学的断代史。作者站在现代心理科学高度重新阐释中国古代文论,从汉魏六朝的文论典籍中发掘整理文艺心理学思想。全书对汉魏六朝文艺心理学的研究采用史论结合的方法。上编“史论”先述其形  相似文献   

7.
唐代杜佑精心编纂的《通典》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典章制度通史.该书“博取《五经》群史及汉魏六朝人文集奏疏之有裨得失者,每事以类相从,凡历代沿革,悉为记载,详而不烦,简而有要,原原本本,皆为有用之实学”,是唐前掌故的“渊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然智者千虑,终有一失,该书在全备的同时也有一些误收之处.卷16《选举四》所收张衡《论贡举疏》即为一例,全文如下(见中华书局校点本,1988年12月第1版,第383-384页):  相似文献   

8.
《古诗类苑》是明代张之象编纂的一部汉魏六朝诗歌总集,成书时间在张氏所编的《唐诗类苑》之前.全书根据作品内容划分为四十四部,因而常被前人误归入类书.实际上,这种独特的编排方式是沿袭了以往一些诗文总集的编纂体例,这为后人研习某一类诗歌提供了不少的便利.  相似文献   

9.
刘向作《列女》诸传,其实是对司马迁所创立的纪传体作了创造性的运用。正是这种具有创造性的做法,不仅使杂传体得以形成,也使刘向成为第一个大量创作杂传的作家。刘向所作《列士传》、《列女传》、《孝子传》三传,不仅是杂传之“始作”,而且其中鲜明的小说品格,又开启了汉魏六朝杂传的小说化之路,汉魏六朝杂传由此成为唐人传奇的重要源头。  相似文献   

10.
唐顺之编纂的大型古文选本《文编》旨在授人以古文之法,本文通过对《文编》选文及评点的研究,揭示出唐顺之“文法”说主要包括“文必有法”、“有法之法”和“文无定法”这三个层面的内涵.《文编》的编选勾勒出自秦汉至唐宋八大家的古文创作正统,唐顺之的“文法”说正是对此古文传统的总结和继承,为清代集大成的文法思想作了理论铺垫.“文法”说是唐顺之文学思想中最为成熟和重要的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11.
黄勇 《绥化学院学报》2003,23(4):171-172
相传孔子删《诗》 ,存“三百篇” ,后世选注诗词的学者遂多循此旧制。在“知识考古学”发达的今天看来 ,“删”只是前儒有意的误读 ,意在夸大孔子的话语权力 ,缘饰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万世开太平”之圣心。记得钱钟书先生曾抱怨过 ,选注古代诗词往往是费力不讨好的差事 ,而要选注好“三百篇”似乎更是异常艰巨的工作。汉魏六朝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承先启后的阶段 ,而魏晋六朝则是文学的自觉时代。这一时期的诗歌总集主要有明代张溥编的《汉魏六朝三百名家集》 ,近人丁福保编的《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 ,今人逮钦立编的《先秦…  相似文献   

12.
一、曹操征高干是从邺出发吗? 不论《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先生主编);还是余冠英先生的《汉魏六朝诗选》,在曹操的《苦寒行》的注释或说明上,都说:“曹操从邺城出兵.取道河内.北度太行山。”《汉魏六朝诗选》更把邺这个地方加以解释。指出:“邺城.在今河南临漳县。”邺城在河南,高干叛变后屯兵之地在壶关.即今山西长治市东南的壶关。那么曹操的兵从河南的邺出发,到山西,当然是“北上”了。这好象毫无问  相似文献   

13.
明初无名氏所编《诗渊》(残本),今天所存为手稿本,卷帙浩繁,十分珍贵。这是一部规模相当巨大的、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类书,它保存了从汉魏六朝到明朝初年约一千六百多年间大量散佚了的诗歌,丰富了我国古典文学特别是汉魏六朝文学和宋代文学的宝库。《诗渊》收诗约五万多首,其中十分之二三不见于过去刊印的和新印的古籍。收词近一千首,其中大部分不见于《全宋词》、《全金元词》。  相似文献   

14.
苏、李诗为伪作今已成定论,但《文选》在收录“苏、李诗”时并没有将之看成是伪诗,苏、李诗非伪作并不是萧统一个人的认识,而是汉魏六朝主流文人的共识。主要表现在:一、他们对苏、李诗拟作时没有将之看作是伪诗;二、在“以体论文”为特征的汉魏文论中,李陵诗被认为是从四言诗到五言诗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转折点,是五言诗的滥觞。因此,被考证认为是伪作的苏、李诗,在汉魏六朝文学发展中却是以真实的苏、李诗的身份对诗歌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的。《文选》收录苏、李诗的意义在于从文章选本的角度肯定了苏、李诗对汉魏诗歌发展的诗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钟嵘《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批评专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它“第作者之甲乙而糊其师承”。它对汉魏六朝120余位诗人进行了晶评,并且对我国五言诗发展的脉络进行了系统清理,  相似文献   

16.
《淮南子》继承先秦诸子主要是道家以及儒家的文学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所发展,提出不少精辟见解,对后世文学思想产生积极影响。它论述无形无音的主张,要求顺应自然变化,推崇朴素自然之美,批评虚假作伪、雕饰过度;注重质美又不排斥文饰,反对以文灭情、以情灭文,强调文与质相结合、文与情相统一;涉及文艺创作中的形神问题,认为神为主则形从而利,发表“君形者”的著名论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那一轮明月.是从《诗经·陈风·月出》篇升起的。“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它圆在汉魏六朝的城郭之上.在刘宋谢庄的《月赋》、齐梁沈约的《八咏诗·登台望秋月》、  相似文献   

18.
《殷芸小说》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芸小说》是六朝重要小说之一。文章在初步探讨此书的一些问题后,指出姚振宗以《殷芸小说》为“《通史》之外乘”的说法错误,并评价了它在保存六朝文献方面的重要价值。内容上注意到它的俗化倾向和特点。  相似文献   

19.
选本是一种特殊的文学批评方式 ,它以繁盛的创作成果为对象 ,体现选家的主观意图和当时的文学思想。现存“唐人选唐诗”10种 ,涉及整个唐代 ,遍及各个流派 ,且标准各异 ,目的不一。其中 ,盛唐殷的《河岳英灵集》崇尚风骨声律兼备 ,涉及盛唐诗歌与汉魏六朝的继承关系。中唐元结的《箧中集》意趣风雅 ,倡导诗经精神。晚唐韦毂的《才调集》追求审美的丰富多彩 ,具有广博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20.
《汉魏六朝碑刘校注》是系统整理与研究汉魏六朝石刻的最新成果.该书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缺录、误录、未释、误释、误校、误点等问题,需要学界进一步整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