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校作为江苏省实验小学、区东进战略重点校之一,一个阶段来,以省、市、区关于学校课程开发指导意见为指南,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认真落实市、区课改实验工作意见,开发校本课程已迈出了第一步。现将我校校本课程实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明确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世界上主要国家中小学课程设置有其共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教育》2004,(1):24-25
我校充分认识到开发校本课程,构建合理的校本课程体系就必须要以人为本。我们根据校情、学情经过校课改领导小组的讨论与研究,在征求教师意见及家长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确定了我校校本课程的三个板块内容。即环境课程、《新三字经》课程、综合活动课程。  相似文献   

3.
我校是柳州市初中课改实验样本校,在市教科所、柳铁教委的指导下,课改实验工作正在有序、全面、扎实地开展。下面着重介绍我校校本培训、多元评价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情况。(一)校本教研,改善教师行为在课改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遍感到缺乏专业指导,而送教师外出学习,人力、财力又有困难。因此,我们认识到要尽快建立以学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提倡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制定了我校“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课题实验方案。我们正在尝试一种新型的培训模式:“自下而上”的培训、“互动式”培训、“参与式”培训、“实战式”…  相似文献   

4.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武汉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基础教育课程实验与推广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三级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的含义,把握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途径和方法,促进学校将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转变为自己的行动,使全市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得到健康的发展,市教育学会于2003年11月21~22日在育才高中会议厅举行了武汉市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培训展示活动。市教育学会会长彭义智、常务副会长朱复华、孙建成,副会长兼秘书长俞良驹分别主持和参加了此次活动,部分区(大单位)学会秘书长及中、小学领导和校本课程开…  相似文献   

5.
我国各省高中校本课程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先后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的11省市发布的高中阶段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的指导意见为基础,结合全国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的具体情况,从校本课程的内涵、目的与意义、开发原则与程序、评价与管理、推进保障等角度,对我国当前高中校本课程实施状况进行具体分析。建议有关部门和学校进一步理清校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互关系,重视校本课程对学校课程发展的价值,从学校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出发,促进校本课程的特色发展,不断提升学校校本课程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一新的变化使学校在执行国家、地方课程的同时又获得了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的空间。这将会改变“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局面。这一新的变化,使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学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热点问题。哈尔滨市南岗区各中小学,在南岗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南岗区教师进修校的大力配合下,开发出了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本刊在2004年第1期特辟专栏,首先,对开发校本课程较好的小学给予重点报道,但由于版面有限,只能从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给予报道,以期给全省广大同行以更直观、更直接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是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门问题。本文分析了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特点及应坚持的核心价值取向,探讨了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其解决。文章以C县T校残障学生实用技术课程开发为例.就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问题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8.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评价要在以校为本的基础上,优化各种课程资源,指向人的发展,指向学生潜能的开发,指向学生各种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张扬。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注重校本性、研究性、综合性和创新性,校本课程的评价要多元化、多样化、综合化。  相似文献   

9.
自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启动以来,顺昌一中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文件,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积极探索校本课程开发新思路、新方法。本着实际、实用、实效和开拓创新的原则,以校本课程开发为重点,组织骨干力量,以试点实验带动全校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一年来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做法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0.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参照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目标,根据自己的教育经验和课程能力等,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一定特征和影响力的课程。它由“以校为本”和“课程开发”两个方面构成。“以校为本”强调教师参与课程开发过程,使教师成为课程开发者;强调以学校为基础,开发或选用适合学生的具体需要的课程;强调以校为本对课程进行持续地改进。校本课程开发是指“校本的课程开发”,而非“校本课程的开发”。基于这一理解,校本课程开发不仅包括对国家预留课程空间的全新开发,还包括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相似文献   

11.
校本课程的评价要在以校为本的基础上,优化各种课程资源。指向人的发展,指向学生潜能的开发,指向学生各种素质的提升和个性的张扬。因此,校本课程的评价应该注重多元化、多样化、综合化。  相似文献   

12.
课程资源是课程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广义地讲,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就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来讲,教材、教师、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而学校以校为本进一步开发与利用的资源也主要围绕着教学内容进行;就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来讲,课程资源主要是围绕着课程开发的主题来进行的,其选择空间更大。我们发现,学校在课程资源校本化开发与利用的认识与实践上。不管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还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拟从研究、培训机构角度谈谈对课程资源校本化开发与利用进行区域性推进的认识及实践。  相似文献   

13.
萧山区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结合萧山区的实际情况,将行动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论指导于整个课题研究中,因循培育、推广、总结的思路进行,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寻求校本课程开发多样化的渠道与途径。通过二年的实践研究,逐步形成了由乡土化模式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生成模式的校本课程开发、学校特色模式的校本课程开发、学科拓展模式的校本课程开发四类构成的萧山区校本课程开发多元化模式,不仅促使了萧山区校本课程开发区域特色的形成,对于其他区域的同类研究有借鉴与启示之用。  相似文献   

14.
<正>自2001年实施德育课程改革以来,南京市学校长期坚持生活化德育课程理念,在国家课程实施与校本德育课程开发过程中充分践行"主体性"、"生活化"理念。市、区、校共同致力于探索德育课程构建的机制与制度保障,结合区域特色以项目研究推动学校德育课程建设。目前,全市学校德育课程建设呈现多维度、多层面、多方位等特点。但是针对  相似文献   

15.
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是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门问题.本文分析了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特点及应坚持的核心价值取向,探讨了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其解决.文章以C县T校残障学生实用技术课程开发为例,就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问题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6.
《宁夏教育》2006,(7):I0003-I0003
开发校本课程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教育局充分重视校本课程开发,自2002年大武口区进入课改实验的同时便开始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历程。经过4年的努力探索,大武口区属28所中小学积极探索开发了具有地区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并已初步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校本课程框架。今年5月25日大武口区教育局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国防教育》(市七小开发)和《器乐演奏与古诗文诵读》(市十小开发)校本课程举办大武口区校本课程研讨现场会。大武口区教育局领导、各学校校长、教研员参加了会议,银川市兴庆区、西夏区和平罗县教研室部分教研员、部分学校校长,石嘴山市继续教育中心教研部领导等应邀参加会议。会议通过现场课、文本资料、综合展示、汇报交流等方式,全方位地展现了两所学校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并围绕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校本课程如何有效实施,展开了热烈地讨论、交流,最终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7.
校本课程是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下学校权力和责任的体现,作为实验的样本校要积极探索和实践。开发校本课程要重视课程规划。制订规划方案。界定校本课程开发的着眼点、功能、课程的基本框架.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来保证校本课程顺利开发与实施。在校本课程实施的实践中应凸显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课程改革中,国家实行了三级课程管理,赋予了学校课程开发的权利。为了使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能健康顺利地发展,我校根据市教育局的《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意见》精神,把校本课程开发纳人了课改整体计划之中。我校根据农村小学特点,结合校园化建设进行了几年不懈地实践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娄华英 《上海教育》2016,(Z1):42-43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自主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教育资源支持,需要课程开发者的智慧,需要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家长既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参与者。张江高科实验小学在这方面作了有益尝试。家校合作——校本课程开发的新途径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整合学校、家长与社区的资源,但实践  相似文献   

20.
校本课程是指以学校为核心,以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人士等为主体,从学校的条件和特点出发而开发研制的课程。校本课程实施是将通过规划、组织而形成的校本课程方案或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也是在校本课程理念指导下,使校本课程方案或计划进入教和学的流程,通过校本课程开发研制主体共同的实验、调节、完善,从而形成实质性校本课程的过程。校本课程本质上是体现人本性、主体性、个性差异性、开放性、多元相融胜等特征的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