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水泉 《成才之路》2013,(7):I0003-I0003
创新人才的培养,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要深化人才体制改革,大力培养造就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青年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是创新人才成长的奠基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必然要求在人才培养观念、培养视角及教育制度等方面进一步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2.
2012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着重强调了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他指出,要深化人才体制改革,大力培养、造就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青年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是创新人才成长的奠基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必然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观念、培养视角及教育制度等方面进一步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3.
高职创新人才的培养规格及其培养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发展对高职教育改革创新提出的新要求。在教育实践中,高职教育存在定位不清、创新人才层次的区分不明、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弄清高职创新人才的培养规格,拓展培养途径,是搞好高职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教育是知识产权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主体,中小学教育是起点,具有战略性;中、高等教育是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的重点,具有现实性.加强知识产权继续教育是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的必然延伸,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是知识产权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关键,同时要夯实知识产权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基础,加强师资培养、教研交流、教材编写及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5.
高职教育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渠道,必须重视培养独具特色的高技能人才,创建高职教育与企业友好合作的培养模式,提升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但是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却离社会和企业的需求越来越远。本研究首先分析了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培养高职教育人才的策略,以期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走向正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发展对高职教育改革创新提出的新要求。在教育实践中,高职教育存在定位不清、创新人才层次的区分不明、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弄清高职创新人才的培养规格,拓展培养途径,是搞好高职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潮流,高校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任务,但人才培养观念、人才培养模式、人才评价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约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此,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人才评价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在政策制度中,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先后经历了培养技术型人才、高技能人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三个阶段。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变迁历程和社会人才分类,在后示范建设时期,高职教育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应然定位是,重点面向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培养技术型人才。高职院校可通过深化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创新多样化育人课堂等路径培养技术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创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创业型人才,一讲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很多人会觉得这是一件异常困难的事.他们认为,大学在就业人才培养方面都显得力不从心,创业人才培养谈何容易? 事实上,创业型人才培养也可以异常简单.只要按照创业型人才成长规律来实施创业教育,这样的教育就可以省钱、省力、省事.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本科教育其本质是一种"精英培养"导向下的人才培养与教育活动。而实际人才成长成才轨迹与"精英"标准和要求相去甚远。在"精英培养"的逻辑之下,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暴露出人才培养价值理念迷失、基本方案泛化、运行机制低效、实际质量欠佳等问题。新时代一流本科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精准培养"的人才培养与教育活动。从精英到精准,既有人才培养理念上的差异,也有人才培养方案上的不同,更有人才培养产出上的差别。高校一流本科教育在培养精英人才的基础之上,要树立并遵循精准培养的逻辑,对准焦距、找准穴位、核准目标、精准施策,围绕学生、观照学生、服务学生、成就学生,实现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1.
拔尖创新人才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为培养符合国家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需要贯通拔尖创新人才早、中、后期的培养。很多国家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已有丰富经验。通过梳理和比较美国、英国、法国等十个国家拔尖创新人才早期教育的培养体系、管理体系、支撑体系、评价体系,并分析这些国家拔尖创新人才中后期教育的国际经验,有利于为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提供参考。其中包括:加强政策引导,提供经费保障;统筹兼顾人才培养和教育公平;建立拔尖创新人才的多元选拔指标;构建纵向和横向贯通的培养体系;关注价值观教育,强调德才兼备;加强基础和应用研究支撑教育实践;实现专才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统一。综合而言,我国要加强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视,加快建设拔尖创新人才教育的完整体系,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12.
人才培养模式属于教育范畴,从人才培养模式与教育的关系来看,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的具体实践形式.高职类院校旅游人才的培养既要适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一般要求,同时更强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改革是旅游专业建设发展的需要,更是适应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高职教育对国际型技术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一体化的趋势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型技术人才成为社会紧缺人才.这就要求以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中国高职教育拓展培养目标,深化改革.本文从国际型技术人才培养的因素分析、国际型技术人才的内涵及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缺失和培养国际型技术人才的几点策略性思考几方面对培养国际型技术人才的必要性及其内涵和途径进行了剖析,希望借此引发对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关于“人才自主培养”重要论断的提出,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动因。这一重要论断蕴含着丰富的时代要求、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内涵深刻,逻辑严密,特质鲜明,意义深远。其理论内涵体现在基本目标是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根本要求是把人才培养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核心要义是健全和完善以创新能力为导向的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关键环节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实现人才自主培养需要变革教育和人才培养理念,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变革。将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构建作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大任务进行全面部署,改革教育与人才培养评价制度,处理好人才自主培养与人才对外开放的关系,着力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人才自主培养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影响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文章分析了影喃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教育因素:对创新人才观念的偏颇、缺乏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忽视文学艺术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等,旨在营造出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适宜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6.
《运城学院学报》2011,(2):113-F0003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充分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立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突出培养创新型人才,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和层次、类型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用人才培养已成为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7.
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的教育类型和培养的人才类型相同,都属于职业教育并培养技能型人才,但由于其层次不同故而人才培养必然存在差异。两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高职教育具有人才培养起点高、规格高、"双证书"层次高以及高职生具有就业岗位宽、社会期望值高、发展后劲足等方面。分析两者的差异性可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准确定位,利于培养出社会期望的职业层次的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随着以人才竞争为核心的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多元化变化趋势,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技能人才的任务,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一专多能高端应用型人才已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形成共识,也是世界各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共同趋势,校企协同育人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然选择.本文以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为例,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教育如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热点。总结高职教育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思路:第一,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应致力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第二,高职教育应积极转变教育理念,人才培养应突出服务社会。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成效,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20.
在调查研究、数据分析、教育教学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信息化进程中,教育技术学人才的培养应为应用型人才,然而在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经常容易会对此引起一定的偏差认识,基于对教育技术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共性出发,就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几个误区谈谈自己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