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以池莉小说中的婚恋世界为视角,探讨了池莉描写爱情婚姻的艺术多样性,认为池莉对各色理想爱情进行消解,并从认同和逃离两方面重构不同形态的世俗婚姻,形成了新时期学中独具特色的从理想走向现实的生存本性中物质至上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2.
池莉对婚姻爱情悲剧性的描写还表现在她对婚姻爱情悲剧原因的探讨上。造成婚姻爱情的悲剧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爱情“阴谋”的参与,婚姻爱情当事人都自觉不自觉地掉进婚姻爱情的阴谋陷阱,难以自抛二是各种文化观念的冲突,特别是乡村文化观念和都市文化观念的冲突、雅文化观念与俗文化观念的冲突、新文化观念和旧文化观念的冲突等是构成池莉小说中婚姻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三是东方式的“宿命”观与西方式的“原型”理论构成池莉婚姻爱情悲剧小说的更为抽象的哲学原因。  相似文献   

3.
才子佳人小说讴歌士子和淑女之间的爱情,他们的爱情和世俗伦理所要求的爱情往往形成对比,具体表现在父母开明、婚姻以情为本、情与才色并举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体现了才子佳人小说中的爱情对世俗伦理的冲击,折射出人们对理想爱情和美满婚姻的期盼.  相似文献   

4.
自 8 0年代中期以来 ,女作家池莉的小说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在于她使用“崭新的眼睛”撕裂了长期以来由众多的文学作品所虚构出的美好人生和理想生活的神话 ,仿真出了她眼中真实的生活。从池莉崭新眼睛关注下的女性形象中 ,我们可以看出她对母亲、爱情、婚姻等问题的真实认识和态度  相似文献   

5.
池莉小说中的“阴谋与爱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池莉在自己的诸多小说中描写了“爱情与阴谋”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女主角往往是爱情“阴谋”的实施者,她们以种种手段谋取“爱情”,谋杀婚姻,从而制造了一幕幕爱情和婚姻的悲剧。在对传统的“阴谋与爱情”故事的重新演绎中,池莉无疑超越了中西方文学史关于阴谋与爱情的书写,表现了其女性主义的观念。  相似文献   

6.
池莉站在一种超越的立场,以女性"客观、冷静"的视角,由"不谈爱情"到"拆穿爱情",再到"追求爱情与婚姻的和谐",体现了女性对现实世界清醒的认识和对两性关系走向和谐的真诚期待。  相似文献   

7.
池莉小说所呈现的有关"不谈爱情"一直是打动读者的一大亮点,她笔下的人物在细水长流的生活中总是说出或者表现出"不谈爱情"的意向,仿佛爱情总是与心、婚姻相游离的。但小说中看似"游离"下却包含了浓郁的脉脉温情,且持久不散。为此,从池莉的几部小说出发,就几位主要男女主角在爱情的抉择上面的表现,来分析其"不谈爱情"背后的满是爱情存在,以期让大众明白爱情始终存在于普通生活的每分每刻。  相似文献   

8.
当代名作家池莉在其小说创作中,以深深沉入芸芸众生生存现实的姿态,以平民化的视角表现纷繁的爱情世界,向我们展示出世俗化的爱情。  相似文献   

9.
论池莉作品中的女性婚恋历程及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莉以"新写实主义"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现代社会普通女性的成长轨迹,尤其是现代女性的爱情、婚姻观念对传统意识、心理、生活的影响。她们都经历了从最初对爱情的憧憬、婚姻的向往的虚幻时期,爱情理想和现实婚姻的矛盾冲突后的失落,最终在经历种种矛盾、挣扎后,逐渐理性、成熟起来,破茧成蝶,完成自我的蜕变。作者通过对现代女性婚恋的真实写照,显示出现代女性意识心理的改变过程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池莉是现实主义者,方方是理想主义者。池莉从早期的“过日子”小说到后期的再现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的社会,都采取客观冷静看取生活的态度,要人直面现实,按照现实生活的法则去规约自己的行为。方方从早期表现人性的美好到表现人性之恶、人性之丑,理想主义信念始终没有改变。池莉“不谈爱情”,只注重物质实利和生理需求,是现实主义爱情观的表现,而方方追求的是智慧相当、心灵契合的理想爱情模式,摒弃了池莉的物质实利。  相似文献   

11.
平民情怀与消解虚幻神话--池莉小说主题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池莉作为"新写实"的代表之一,其小说受到了一定的误读.池莉小说的特质不是评论者所谓的"零度情感"或"淡化价值判断",而是炽热地关注凡俗人生、认同公众生存体验的平民情怀和对平民生存价值的张扬;基于平民化的文学视角和追求真实的创作目标,在爱情题材领域,池莉小说表现出对传统文本所传达的爱情神话的消解;在历史题材领域,池莉小说塑造了不同于传统文本的新形象,表达了对正统历史的文学修正.  相似文献   

12.
世俗取向与精神下行--池莉创作片论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莉小说作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性作品,通过还原生存本相,消解了过往文学中肤浅的乐观与虚假,但由于放弃了对存在的勘探和对意义、价值的追求,表现出屈服现实的世俗取向和精神萎顿.池莉小说也为我们反思百年文学现实主义的坎坷历程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试论池莉市民小说中的大众庸常价值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立足于池莉的市民小说,对小说中作者非常认同和肯定的大众社会中市民生活及他们的价值观念进行了分析,分析主要从“不谈爱情”和受制时间两方面展开。池莉市民小说中的爱情故事充分注重日常生活的逻辑,爱情这个永恒的话题在大众社会中被平庸无奈的生活消磨着,在金钱和性的双重枷锁的挤压下显得虚妄和奢侈,显示出来的价值趋向是放弃高尚的情感追求,以非常世俗化的功利化的眼光来看待男女之间的关系。池莉的小说中充分关注当下中国现实生活中的时间问题。池莉精心刻镂的市民大众的庸常价值趋向,表现出一种消解价值和意义的倾向。  相似文献   

14.
池莉“人生三部曲”从两性关系出发,讲述关于女性的爱情命运及男性对爱情的心理变化及选择.三部曲中两性关系的摩擦与世俗生活下的爱情态度,投射出池莉在其所处时代与地域之中,另类的爱情观与妥协的生活哲学.  相似文献   

15.
池莉作为新写实派的代表作家,向我们展现了武汉新一代市民的形象,笔者从题材选择上和叙事手法上介绍武汉市民的日常生活,从武汉市民形象中了解池莉对武汉新市民那种脚踏实地、不屈不挠和充满理想的精神风貌,并且对这种精神加以赞扬和认同,这也是池莉新市民小说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6.
池莉"人生三部曲"从两性关系出发,讲述关于女性的爱情命运及男性对爱情的心理变化及选择。三部曲中两性关系的摩擦与世俗生活下的爱情态度,投射出池莉在其所处时代与地域之中,另类的爱情观与妥协的生活哲学。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捕捉市场期待的文本内容、迎合世俗认同的价值取向、采用市场需求的叙事策略三个方面,结合池莉的主要作品论述了池莉市场化写作的特征及其创作个性,从新的视角对“池莉热”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新写实"的代表性作家,池莉的小说描写了琐碎繁杂的日常生活表象,更写出了被烦恼笼罩的生活底色和人生基调,爱情是苍白无力的,婚姻是现实庸俗的,整个人生是真实的烦恼事项的堆积,而不是人们预设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9.
池莉的作品看似毫无哲学可谈,却是浸润在哲理之中的,因为哲学来源于生活。本文从她的作品内容着笔,以爱情与婚姻为切入点,运用儒家的"仁学"、"中和"及马克思主义哲学联系与矛盾等理论,阐述新时期的爱情与婚姻将转向颇有复古味道的"中国式"现实爱情婚姻模式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谈池莉笔下女性人物的自我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莉在她的小说小塑造了一系列女性人物形象,这些女性人物大都遵循趋利避害的原则,在婚姻、爱情、人生道路等方面表现出很强的自觉和 自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