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西方传统消极心理学思想的影响,我国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实践中,沿袭了问题取向的工作思维和工作方式,偏重于学生问题和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不显著,偏离了"立德树人"的目标,陷入了发展的困境。高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包括打造积极的学生观、积极的问题观、积极的目标观、积极的内容观和积极的方法观。  相似文献   

2.
传统文化对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双重影响:传统文化中“义利统一”的价值观、“形神合一”的自然观、“仁爱为上”的处世观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教育模式的确立、教育效果的达成都有积极意义。但是传统文化中的社会取向性、高度约束性特征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又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心理健康观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理论基石。不同的心理健康观决定着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主张的心理健康观即“动态心理平衡”。本文中我们先回顾、反思传统心理健康观,继而构建中国特色的积极心理健康观,最后挖掘中国特色积极心理健康观的古今中外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当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而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传统文化教育缺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薄弱等问题,造成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偏移、传统道德观念淡薄,极易产生心理冲突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从而指出应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运用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来、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提供一种新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5.
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偏低.解决大学生心理危机,仅靠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治疗意义上的危机干预是不行的.道家文化内涵丰富,是构建中国传统文化"和合"特点的重要内容,其作用尤其表现在日常生活方面.结合道家文化教育思想,可以通过提高大学生道家文化素养,促进其心理和谐,具体的做法是把道家文化列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充分利用道家文化的地域资源,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的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教育在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 ,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必须以传统文化为根基。本文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礼乐结合的教育途径观、心因性疾病的防治观诸方面作了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7.
儒家自然生命观认为生命的本原来源于自然,强调"生生之德";生命过程应该顺应自然,强调"存顺没宁";生命需要养护,强调"乐以忘忧"、"君子三戒"。儒家自然生命观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启示是要教育大学生珍视生命、科学养生,教育大学生乐观面对生活,正视困难挫折。教育途径是将儒家自然生命思想运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中,开设国学课程,加强传统生命哲学教育。  相似文献   

8.
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消除网络的负面影响,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应该依托有效的网络资源,开展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网上思想教育、网上"环保活动"、网上文化活动等,帮助大学生排除网络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设计对234名大学生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与配对样本t检验,考察课程思政视域下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内容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结果发现:(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能够显著提高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2)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心理健康知识与思想政治内容的结合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进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由此可见,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育和价值观培养的双目标.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7,(1):150-151
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医药大专院校学生思政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佛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改善人们心性、行为的有效方式之一,注重调整个人心理,帮助人们认识自我,与心理健康教育目的不谋而合。同时佛家思想与中医药文化同属中国传统文化,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佛家思想可增强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提高自身的传统人文修养和思想道德情操。本文通过探讨佛家的三个主要思想并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为中医药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心理健康观作为一种内在、稳定性的主体认识,影响着教师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和方式。本研究对60名幼儿教师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结果表明,教师认为幼儿心理健康体现在性格、个人行为及能力、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情绪、道德品质等五个方面,其心理健康观具有模糊性、经验性、主观性等特点,并呈现出重外轻内、重适应轻发展的倾向。传统文化价值观、自身经历和认知水平影响着幼儿教师心理健康观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传统文化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行为、心理。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认识到文化对人们心理与行为的影响,熟悉中国的文化背景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在实践中,要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现本土化的特征,要把西方的心理咨询理论与技巧与中国的特有文化因素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顾明远教授文化观的若干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观是顾明远教授比较教育方法论的主要内容,也是顾明远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对顾明远教授文化观的内涵进行若干辨析,以有助于明确顾明远教授关于文化与教育关系的基本观点.本文认为,顾明远教授的文化观指向教育现代化,与文化保守主义毫无关系;这一文化观强调文化传统的发展性与多样性,超越了僵化刻板的"民族性"概念;这一文化观承认文化的巨大作用,但更强调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所具有的决定性,因此不属于传统的文化决定论;这一文化观固然反对西方中心主义,但也与文化民族主义无缘.  相似文献   

14.
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相互制约、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作为一个身心统一体的人,其身体素质健康与否,必然会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包括其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传统体育教学,受"体质教育思想"、"技能教育思想"的影响,片面强调掌握运动技能、发展身体素质,以及体育运动的认知和身体练习过程,而忽视学生达成的心理健康目标和学生的情感需要及兴趣.  相似文献   

15.
新课改的实施,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学习观,这对教育、教师、学生都是一个挑战.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不再是过去的传统" 教书匠",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同时,也是教育的设计者和研究者.一所学校,或者是一名教师,如果要在日益激烈的教育工作竞争中有所建树,必须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育科研之路.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不仅要进行角色的转变,更要对教育过程、教育方法进行调整.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心理健康方面.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小学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对此,结合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心理健康思想,探究传统文化中心理教育思想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提出科学合理的心理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路径,以期提高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推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传统文化视域下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和心理治疗思想,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载体.文章针对高职学生不良的心理特点,试图通过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到有价值的思想,构建可行性地培养高职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方法,期望能提升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8.
心理健康观作为一种内在、稳定性的主体认识,决定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和处理.对60名幼儿家长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调查表明:家长认为幼儿心理健康主要体现在性格、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个人行为及能力、道德品质、情绪五个方面;家长的心理健康观具有模糊性、主观性、功利性等特点,并呈现出重外轻内、重适应轻发展的倾向;传统文化价值观、自身经历和认知水平影响幼儿家长心理健康观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正>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影响其政治品德素养,还会对个人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一贯以理论性说教和事务性管理为主,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近年来,学生的课业压力越来越大,加上多元文化与价值观的冲击,许多学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心理健康教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范畴,但二者存在明显的现实边界,  相似文献   

20.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心理健康教育思想的体现中国古代心理健康思想散见于各种文献。没有明确的“心理健康”的概念,也没有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儒家、道家和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心理健康思想的主要来源。从这三家的思想体系人手,分析它们形成、发展的脉络,才能对中国古代心理健康思想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