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现代声乐教学与传统声乐教学有一个很大不同点,即注重声乐理论的研究与学习。在众多的声乐理论中,首先应该研究的是,歌唱的声音是由哪几部分混合组成的,如何指导训练。一、混声的理论1.从声带角度看混声。歌唱的发声不是由单一性的发声形式决定的。它是由声带和共鸣腔联合发声而形成的一种混合的声音。声带是歌唱的发声源,在歌唱训练中,会出现在发声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环甲肌群和披裂肌群两组肌肉的用力处于相对平衡的情形。这时,声带张力相对减少,且“质地”也已“缩短”“变薄”了,这样发出的声音既不像真声又不像假声,它既具…  相似文献   

2.
声带是歌唱的发声体,对歌唱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嗓音训练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将站在客观、辩证角度对声带与歌唱的关系加以论述。通过论证,明确声带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理清声带与歌唱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了解歌唱过程中该如何科学的利用声带,从而进一步为嗓音训练与歌唱的良好运行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一、歌唱时要放下喉结 1.为什么要放下喉结 人体解剖表明,喉结(喉头)长在气管的上端,气管的后面是食道.喉结由环形软骨、甲状软骨、杓状软骨和会厌软骨构成,声带就长在喉结内,前面与甲状软骨相连,后面与杓状软骨相连.不发声时,声带向左右分开,发声时,声带向中间闭合振动而发出声音.  相似文献   

4.
摸不着看不见的歌唱共鸣在声乐教学中实属难题之一.本文从人体共鸣腔、歌唱共鸣原理、怎样安放声音的高位置与歌唱共鸣的训练等方面阐述笔者对歌唱共鸣教学的粗浅探讨.由声波作用引起的共振现象在声学中称为共鸣.歌唱共鸣是在歌唱发声时,由于气息作用于声门,使声带振动产生的声波(原声是微弱的)通过声带周围的肌肉、软骨和空气的传递使咽腔、胸腔、口腔、鼻咽腔等腔体里的空气产生共振的现象.这种现象越大共鸣声越宏亮.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 ,声带是歌唱时唯一的发声体 ,在声乐中称为声源器官。它位于人体颈前部由肌肉和软骨组成的喉结中 ,人依靠声带周围的喉头软骨与肌肉来控制声带的伸缩及开闭。同时喉结状态如何 ,决定音域的宽窄和音质力度的强弱 ,所以我们在歌唱训练中必须正确把握喉结的状态才能使歌唱得动听悦耳 ,否则就会犯上提或下卡的毛病。而上提或下卡 ,又是一切毛病的根源 ,它直接导致呼吸不能自如 ,声音不能通畅 ,上下不能谐和 ,吐字不清 ,声音不明亮。特别是唱高音时不能字正腔圆。因此 ,保持喉结状态正确是解决发声基本功的关键 ,在歌唱发声训练中必须着…  相似文献   

6.
李雯 《考试周刊》2010,(30):55-55
一、民族声乐中女高音的发声方法 声带是发声体,是给基本音的地方,是音源。凡是健康的嗓子都有两种技能,一种是发真声的,真嗓子的机能,叫"重机能";一种是发假声的,假嗓子的机能,叫"轻机能",女高音的发声,是在真声的基础上,随着音高的上升而假声成分增多,变得以假声为主。在歌唱中,呼吸、发声、共鸣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呼吸支撑着高音假声的舒展。  相似文献   

7.
呼吸系统、发声系统、共鸣系统作为歌唱发声的基本要素,决定着歌唱者歌唱方法的方向性和正确性.半声作为歌唱发声的一种极具功能性和表现性的形式,在发声技巧上隐含着歌唱发声的基本规律,它在功能上促进并完善歌唱发声体系的形成.本文根据哲学的观点,针对歌唱发声基本规律的普遍性以及半声的特珠性,分别从歌唱发声规律的呼吸、发声、共鸣,半声基本要素、半声功能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述.进而说明半声和歌唱发声内部基本要素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特珠性和普遍性关系,说明歌唱者要充分协调歌唱发声和半声的内部关系,去丰富、完美自己的艺术嗓音.  相似文献   

8.
歌唱的技巧在于发展歌唱者唱好完整乐句的能力,用声音塑造音乐形象、表达内心情感.本文从教师的能力入手,对发声训练中声带闭合、合理实施声音技术及用心歌唱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要想成功地演唱声乐作品,必须做到发声和吐咬字的完美结合,也就是用优美的歌喉和清晰的语言来表达歌曲的内容.由于每个人的声带长短、厚薄、大小不同,所以每个人的音质各有其特色,在歌唱中音质又因声带闭合状态的正确与否而产生不同效果的音量.歌唱中正确的呼吸关系着歌唱的成功与失败,歌唱中的“情“使音乐作品获得生命,所以“情“在演唱中又占有特殊的地位.因此,歌唱中音质与音量、字、气、情是声乐训练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0.
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很广,其中歌唱器官、人声的分类、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等最为重要。作为一名声乐教师,对歌唱器官的生理结构要有一个清楚的了解。人声作为一个歌唱乐器,在发声的过程中参加运动的身体部位有口、咽、鼻、喉、牙、腭、舌、声带、肺、横膈膜、肋骨、腹及周围各部位肌肉。只有清楚地了解了这些器官的发声作用和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白如何合理地协调好各部分之间的力量运用,  相似文献   

11.
语音教学法是一种新近兴起的声乐教学方法,主张像说话一样地歌唱。高校音乐教育的声乐教学,一般是一对一的个人课,如何让学生找到科学、正确、自然的发声方法,正确使用自己的声带,进行明亮、宽广、真切、富有感情与感染力的歌唱,便成为师生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训练高音的歌唱机能,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来完成,包括训练声带的灵巧性,以及呼吸、发声、共鸣等器官的协调平衡等,从而调动高音的歌唱机能。  相似文献   

13.
歌唱中的喉头位置与气息的运用关系非常密切,二者是协调统一,不可分割的。喉头的位置及其在歌唱发声时的活动状态与呼吸的深浅能直接影响嗓音的音质、音色、力度、音波及声部的特征。正确的发声需要有良好的呼吸基础,既要有呼吸支点,喉头要稳定,声带的运动应与呼吸密切配合,适度调整,才能将一首歌处理完整。  相似文献   

14.
声乐是以人作为乐器的一种音乐艺术。作为乐器,其以人的腔体作为共鸣器,声带为音源,气息为动力。发声的过程中,气息的控制,声带的颤动,共鸣的运用等都与周身的神经系统密切关联着。歌唱,直接受大脑的控制和体力的支撑。有人说歌唱是一种运动,这有其客观的一面。不过,运动是有着很多不同的层次,而歌唱这种运动是需要更多大脑意识参与的运动。因此具体讲,歌唱应是一种心智和身体的运动。那么,我们在学习中,能够善于用心用脑,培养敏锐的思维、观察力、理解力,不断提高理念意识至关重要。以下就如何在不断提高理念意识水平中学习声乐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5.
声乐是一门看不到摸不着的艺术。要想掌握科学的歌唱艺术 ,就比其它工作困难些。从生理因素来看 ,每个人的声带生理构造都不同。有些人的声带长 ,而有些人的声带厚而长弹性也比较松弛 ,很适合低音发声 ,有些人的声带短而薄 ,弹性张力很强 ,很适合高音的发声。加之每人有着不同的个性 ,不同的接受能力 ,不同的心理状态等 ,如果教师不了解这些不同的因素 ,那么我们的声乐教学就会变成机械的模式。这就需要我们声乐教师积极动脑 ,细心摸索其中的奥秘 ,探索新方法达到发声的高效益。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在发声训练上 ,我认为主要应注意以下几方…  相似文献   

16.
正确的声音训练,对一个歌唱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自身声音条件的发挥、演唱水平的高低、艺术表现力的强弱、歌唱寿命的长短。歌唱发声的三大要素:呼吸、开喉、共鸣。其中最主要、最基本的要素是呼吸方法,它在发声中占有主导地位。 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声带如不受肺中呼出空气的冲击,它就不可能引起振动而发声。歌唱呼吸的意义和作用与拉小提琴的弓、管风琴风箱的作用是完全相同的。小提琴发音纯净、稳定和均匀,必须具有两个条件:第一,弓的马尾毛应当拉紧到足够的程  相似文献   

17.
呼吸是发声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但在发声方面,它并不象在教学中所认为的那样重要.相反地,歌唱功能锻炼着呼吸器官和它的力量.歌声,是运用人体内的气息慢慢的震动着声带,按照所要求的"音调"的高低而发出的声音,因此,在谈及声乐时必须注意如何呼吸.  相似文献   

18.
小学音乐课是否需要发声练习?这个问题在音乐教师中已经讨论了很久.赞同方从人的生理及歌唱的科学角度来阐释其重要性,认为发声练习是歌唱的前奏,通俗地讲是"开声",要想获得明亮、饱满的声音,发声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并且这样更能体现出音乐课中训练的专业性(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化程度的展现);反对方指出,基础音乐教育不是为了培养专业化的音乐人才,没有必要将学生个个都培养成为歌唱家,每节课中枯燥的发声练习对学生来说失去了美的享受,犹如“小和尚念经”一般.更重要的是,执教自身是否掌握了正确的童声训练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能否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导?这恐怕还是个未知数.如果答案是“否”,那这岂不是对学生稚嫩声带的一种摧残?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中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拥有一副健康的嗓子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尤为重要。许多人因说话多、讲话音调过高或发声方法不当造成了嗓子嘶哑,给学习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有相当多的人尚缺乏嗓音保健常识和不会科学用嗓。我们可以借鉴声乐教学中有关声带方面的知识和一些发声技巧,学会科学用嗓和发声,从而提高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说话质量。在声乐教学中,我们用于歌唱的发声方法是系统的、科学的。本文指出利用歌唱发声训练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发声,从而保护嗓子。  相似文献   

20.
准确地掌握音的高低,长短和强弱,形成良好的节奏和节拍感,是学习歌唱的基础,把歌唱教学的意识引入视唱练习中,用正确的歌唱发声和歌唱技巧法唱视唱,使学生在视唱过程中始终保持歌唱状态,诸如呼吸,用气,发声,咬字和行腔等这些练习都能使声带减轻负担同时能拓宽音域,增强声与情的联系,歌唱与视唱统一的程度越高,歌唱的思想艺术性和艺术感染力就越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