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高职学生正确的舞蹈审美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颖 《辽宁高职学报》2010,12(3):79-80,100
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形象反映,给人在情感和思想上以感染和影响,即对人的审美作用。舞蹈作为一门综合艺术,与音乐、文学、美术等各类艺术形式,相互烘托又相互制约,以其独特的艺术美感,开阔人的眼界,增强文化修养,净化人的心灵,陶冶美的情操,使人们获得审美的愉悦和享受.  相似文献   

2.
音乐美育简单说就是音乐的审美教育,它是按照音乐美的规律,通过多种题材、体裁的音乐作品培养、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以促进他们的素质全面、自由、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音乐美育能通过听觉影响人的情感,从而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使人的情感得以升华,心灵得以净化.柏拉图说过:"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音乐美育对维持、培育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贝多芬曾说过:“音乐能使人迸发出心灵的火花.”可见音乐的力量有多大,它足以改变很多人.音乐教师是否想过,学生需要音乐正确的引导,与音乐展开心灵的对话.所以,我觉得音乐教师不能为了上课而上课,应该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教育功能,启迪他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4.
音乐与心理调适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目前大学生群体不断出现的心理问题,本文提出了音乐与心理调适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阐述了音乐对于人的思维方式、沟通方式的影响,并进一步说明了音乐促进人与自然的沟通;音乐促进人与社会的沟通;音乐促进人与自己内心世界的沟通;音乐还可以建立人的信仰找到心灵的家园.强调了音乐对大学生情绪、情感的影响作用,提出了音乐与心理调适课程对预防大学生心理疾患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表现,情感的培育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过程。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在音乐教学中注重情感的培育,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与人合作,从而相互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形成。音乐教育应牢牢地把握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其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圣境。  相似文献   

6.
声乐艺术是一门最能直接表达人们内心情感的音乐艺术,它是我们人与人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在演唱一部声乐作品时,能够科学的演唱,达到声情并茂,那么在情感和思想上将会给人一种心灵的感触,从而引起心灵共鸣.本文主要从音乐的内涵、声音的音色、歌曲的处理、心灵的表现等方面论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演唱,以此来达到良好的效果,给人以艺术美的体验与感受.  相似文献   

7.
音乐作为最高人类情感的艺术,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方面自然起着别的艺术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能美化人的灵魂,还能激发人对美好光明不懈追求的热情.音乐教育可以为德育培育良好的情感基础.音乐在实现其思想教育的作用时,并不是靠强制的方式,它依靠的是优美动听的音乐本身,潜移默化地产生作用.因此,作为音乐教师,要利用音乐教育,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丰富和拓展音乐的教育使命,使学生受到音乐形象的感染和熏陶,使学生在情操、品格、心灵上受到有益的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地.  相似文献   

8.
何广风 《中小学电教》2011,(12):137-137
人们常说音乐是滋润心灵的雨露,是哺育情感的乳汁,是启迪智慧的钥匙。音乐真有这样神奇的功效吗?答案是肯定的。德国作曲家瓦格纳说:“心灵的器官是音乐,心灵的艺术意识语言是音乐。”任何艺术都是表现人类情感的,而音乐作为最情感的艺术,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及审美情趣方面.自然起着别的艺术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独立地位的确定 ,音乐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也更加明确了 ,其作用更为突出了。现就音乐教学的功能以及对素质教育实施的作用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审美功能审美功能是音乐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它主要表现在通过音乐的美感使人身心愉悦 ,从而陶冶情操 ,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1 .陶冶情感 ,净化心灵的作用。音乐教育以音响为表现手段 ,构建成富有动力性结构的审美形式 ,通过“诉诸心灵的精神、洋溢的情感以及声音所显示出这种内容精华的表现”,作用于人的情感 ,引起共鸣、激动、联想、想象 ,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使人接受…  相似文献   

10.
一、陶冶情操——音乐教育的德育与审美功能 任何艺术,都是表现人的情感的,而音乐作为最具情感的艺术,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情趣方面自然起着别的艺术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德国作曲家瓦格纳说:“心灵的器官是乐音,心灵的艺术意识语言是音乐。”当我们接触一部音乐作品时,我们已经走进了作曲家的灵魂,或许我们不知道引发作  相似文献   

11.
包彬彬 《考试周刊》2013,(3):192-192
音乐教育旨在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与熏陶,逐步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对人情感的影响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能更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因此,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关注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把握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让学生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体验音乐,让音乐伴随学生一同成长。  相似文献   

12.
音乐发之于人之情感,又引导情感。情感凝聚为稳定的感情、道德、理想,或为欲望。音乐并非只表达一时冲动情感,更多时是由心性或欲望而发,同时反作用于一心性。低俗音乐起负面作用,善乐和纯美音乐对道德和心灵有益。风俗政治酿成曲风,乐曲加固或转移风俗,影响政治。故从音乐到礼乐的转变有进步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学前音乐教育专家提到,我们的工作主要是培育人的“音乐心灵”,“音乐心灵”理解为:对音乐形式美的敏感性和对音乐所引发的想象与情感体验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通过特殊的音乐语言-旋律,振撼人们的心灵,使人产生愉悦,激发想象,产生情感,获得美的享受.教师要懂得审美心理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并将它贯穿、融汇在音乐教学中,方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音乐素养.  相似文献   

15.
音乐是人类心灵深处情感的溪流,音乐是一种美的再造,是人生命中的一盏旋转的彩灯,美丽而又色彩缤纷.苏联教育家苏霍林斯基曾说过:"美是一种'心灵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音乐教育,正是运用这种"心灵体操"去拨动孩子心灵的琴弦,使之在音乐美的感受中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从而开启幼儿的心智,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美好的心灵.  相似文献   

16.
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因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是一种比语言文字更加重要的生活技能。  相似文献   

17.
任何艺术都是表现人类情感的,而音乐作为最具情感的艺术,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趣味方面自然起着别的艺术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以它婉转悠扬的旋律、变幻无穷的节奏、丰富多采的音色、立体交叉的和声、巧妙精致的结构织体,严密完美地交织在一起;以它特有的方式撼动人们的心灵,对人们复杂的内心世界产生直接的感应作用。德国作曲家瓦格纳说:“心灵的器官是音乐,心灵的艺术意识语言是音乐。”当我们接触一部音乐作品时,我们正感受着作曲家的灵魂,或许我们不知道引发作曲家产生这种情感的事由,我们却直接触摸到了他的情感。  相似文献   

18.
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童心就像一张白纸,有待于我们去描绘,童心又像羽翼未丰的小鸟,有待我们去哺育.因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  相似文献   

19.
吴惠琴 《文教资料》2014,(13):82-83
新课改下小学音乐教学要求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将音乐与学生的心灵相互融合,就能做到这一点。在教学中利用让音乐与学生心灵相互融合的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走进音乐世界,领悟音乐的真谛,感受到音乐课堂的魅力。文章主要从学生、教师两方面调查分析,论述音乐与心灵相融的教学手段的使用方法及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峰峰 《成才之路》2009,(23):63-63
音乐是一门艺术课。通过学习音乐知识、演唱技能与技巧。能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美化他们的心灵。音乐还能催人奋进。给人力量,抒发人的情感.又能给人从思想上轻松愉快和真善美的精神享受。下面我就谈几点音乐课在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