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六一’國際兒童節,在國際保衛兒童會議勝利成果的鼓舞下,在我國抗美援朝、‘三反’、‘五反’運動偉大的勝利和增産節約運動的熱潮下來臨了。‘六一’國際兒童節,是國際民主婦聯理事會在一九四九年决定的,在過去還没有做到是全世界各國的兒童節日,今年由於國際保衛兒童會議再度正式提議並經大會一致的决議定爲國際保衛兒童節。大會向全世界的男女發出了保障全世界所有兒童的生存、健康、教育和發展道德與智慧的權利書,並规定在今天,世界各國舉行盛大的擁護和平反對戰爭的示威。這就更加重了這個節日的歷史意義和我們培養與教育新一代工作的責任。  相似文献   

2.
一中國共產黨為和平、民主而奮鬥 ‘第二次世界大戰從根本上震動了許多民族和國家的生活,改變了世界的面貌。在國際帝國主義反動派的策劃下,軍國主義日本在東方和希特勒德國在西方發動的戰爭,粉碎了戰爭煽動者的如意算盤;由于蘇聯人民的英勇鬥爭,這次戰爭以帝國主義者所沒有預料到的結果而告結束了。’‘在資本主義世界本身,戰爭的結果,三個大國——德國、日本和意大利——從强國名單中勾銷了,法國和英國則失去了它們以前的地位。’至於社會主義的蘇  相似文献   

3.
一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社會各階級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世界上已是革命和反革命兩大勢力作最後鬥爭的局面。‘這兩大勢力堅起了兩面大旗:一面是紅色的革命的大旗,第三國際高舉着,號召全世界一切被壓迫階級集合於其旗幟之下;一面是白色的反革命的大旗,國際聯盟高舉着,號召全世界一切反革命分子集合於其旗幟之下。’(毛澤東:‘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 一九二一年,蘇聯肅清帝國主義武裝干涉和結束國內戰爭以後,進入恢復國民經濟的和平工作時期;一九二六年蘇聯開始了為實現社會主義的國家工業化的建設。蘇聯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不僅給中國人民以革命勝利的很大的鼓舞和希望,而且蘇聯人民,特別是蘇聯共產黨(布爾什維克)又從各方面幫助中國人民的革命運動。  相似文献   

4.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勝利閉會了@次會議,制定了中國人民的第一個憲法,制定了幾個重要法律,通過了政府工作報告,選舉和决定了新的國家領導工作人員。這是全國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這次會議中通過的憲法,總結了中國人民一百多年以來英勇鬥爭的歷史經驗,也總結了中國近代開於憲法問題和憲政運動的歷史經驗,又總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新的歷史經驗,並正確地吸收了國際的經驗。它是全國人民爲實現國家過渡時期總任務而奮鬥的具體準則。毛主席指示我們,‘這次會議所制定的憲法將大大地促進我國的社會主義事業’。  相似文献   

5.
‘斯大林全集’中文版第九卷出版了。在第九卷中,‘再論我們黨内的社會民主主義傾向’這一著作佔着顯要的地位。這篇著作乃是斯大林同志於一九二六年十二月间,在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第七次擴大全會上所作的反對托洛茨基主義的報告舆結論。斯大林同志寫這篇著作的任務是什么? 從一九二六年起,聯共(布)根據第十四次代表大會的决議而展开了實現社會主義的國家工業化的巨大工作。社會主義的國家工業化是按照‘誰戰勝  相似文献   

6.
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列今年十一月七日是整整的三十八周年了。在這三十八年的历史過程中,作為世界革命運动和工人運動‘突擊隊’的蘇聯共產黨在取得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以後,引導蘇聯人民建成了社會主義社會並且正在由社會主義向共產主義邁進;同時它也引導全世界被剝削被壓迫的勞动人民為解放自己而鬥爭。特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粉碎了德國法西斯的勢力,使歐洲和亞洲的各國人民從法西斯奴役的威脅中解放出來,扭轉了世界的局勢,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正如毛澤東同志在‘最偉大的友誼’一文中说:‘这即是正義的、人民民主的和社會主義的事業在世界大規模的範围內,在地球上人口三分之一——八万万人以上的範圍內取得了胜利,而且這種勝利的影響,正日益普及到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莫洛托夫同志在今年二月八日所做的報告‘國際局势和蘇聯政府的外交政策’中说:‘资本主義的锁链不是在一个地方而是在一條很長的戰线上被打破了。继我國在一九一七年實現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之後,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果,资本主義也在若干其他國家内遭到了失敗。’斯大林同志所說的‘十月革命開闢了一个新時代’,即無產階级社會主義革命的新時代,在十月革命後的三十八年的历史過程中已經具體地生動地证明了。  相似文献   

7.
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階段。也是中国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基本勝利的階段。這一次革命戰爭的取得勝利,不僅推翻了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二十年來的反革命統治,而且推翻了帝國主義一百年來在中國的統治。換句話說,這一次革命戰爭的勝利,結束了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建立起新民主主義的社會,這是中国‘历史的轉折點’。又因這一次革命戰爭的胜利‘發生在一个具有四萬萬五千萬人口的國家內……發生在世界的東方,在这里共有十萬萬以上的人口(佔人类的一半)遭受帝國主義的压迫’,故‘不能不引起這些被压迫民族的歡欣鼓舞,同時對於正在鬥爭的歐洲和美洲各国的被压迫人民也是一种援助’,(毛主席一九四七年十二月論目前形勢與我們的任務)。所以這一次革命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不仅是中國的,而且是世界的。然而具有這樣重要的历史意义的一次戰爭。將在我們的教學上要求达到一些什么目的?教學的重點应该放在那里?這不能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我願意提出个人的意見,以供參考。  相似文献   

8.
一俄国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極大地影響了全世界革命運動的發展。偉大的中国人民民主革命運動正是在十月革命後世界革命的新形势下發生的。一九一九年,中国爆发了反對帝國主义和反對封建主义的‘五四’運動。在這個時候,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開始廣泛的传播;也正在這个時候,中國工人運動開始高漲起來;而且,在這个時候,中国革命開始得到共產国際和蘇聯的援助。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基礎上,一九二一年中國共产黨成立了。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在黨成立後到黨领導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之前,短短的四年间,中國工人運動在黨的领導下迅  相似文献   

9.
一九二六年七月九日,廣州軍隊開始北伐。人民可以在他们的旗幟上看見‘打倒帝國主義!’‘統一全國’剷除軍閥!’等等明白浅顯的口號,這對於許多國民黨首腦只不過是說来好聽的諾言而已、但對於千百萬工人農民來說,這些口號却成了召唤的警鐘。廣州的革命軍在北閥中有了群衆的支持,正因爲如此,所以才得以迅速粉碎了抵抗他们的軍閥軍隊。湖南省城長沙於七月二十日被攻克,九月七日漢口、漢陽解放。這表示革命軍已進入中國的中心地带長江流域。隨着南方軍隊的北進,農民運動洶湧地發展開了,農會組織起來了,城市中的罷工運動和工會也開展和建立起來了。斯大林同志指出說:‘這是全民族聯合戰線底革命’,它的刀锋指  相似文献   

10.
教育工會國際行政委员會舉行過會議並討論了以和平與國際友好精神教育兒童的問題。行政委員會注意到目前教師們的努力正遭遇着严重的困难。戰爭危機在世界範围內正在日益增漲,好战分子不斷地企圖把已经獲得的有助於緩和國際緊張局势的成就歸於消滅。他們在建立軍事同盟。美國、英國、法國、西德以及共他国家的政府已經簽訂了巴黎協定,把西德引到一個侵略性的軍事集團內去。在北大西洋公約集团的文件上公開地討論着使用原子武器。人類的未來被原子战爭的陰影所笼罩。原子戰爭將会毀滅億萬人的生命,將会使我們的努力化為烏有並將会消滅人類的文化結晶。但是所有的工人包括教師在內正在反對軍備競賽,反對戰爭威胁。他們完全明白战爭的後果。  相似文献   

11.
一一九二七年的四月十二日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血日。從这一天以蒋介石為首的國民党反动派對中國共產党和工人阶级实行突然的襲擊之後,公開的和秘密的屠杀,在他們势力所到之處更迅速的蔓延了。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之上,蔣介石在南京建立了他的反動統治王朝。從這一天中国共產党和工人階級遭遇到這種突然的襲擊之後,中国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历史轉到了十年的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階段。中國共產黨揭起土地革命的新旗幟,成立了紅軍,开始創造出革命根据地——解放區。從這一天生氣勃勃的中國第一次大革命被蔣介石匪徒葬送了,此後‘內戰代替了团结,獨裁代替了民主,黑暗的中国代替了光明的中國。’《見‘论聯和政府’》廿二年间蔣介石卖国反動的政策把中國拖到了絕境。也從這一天中国共产党領導的中國革命,其重心從大城市转到農村,經过了十年的土地革命、八年的抗日戰爭、三年的解放戰爭、逐步的又走向勝利。打垮了國內外敵入,建立起人民民主專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国——我們偉大的祖国。因此,‘四一二’這个历史大血日的史实,我們全國人民是應該牢記着  相似文献   

12.
(一) 在‘斯大林全集’第九卷中,收集了斯大林同志关於中国革命問題的論著。其中有‘中國革命問題’、‘和中山大學學生的談話’、‘中國革命和共產国際的任務’、‘時事問題簡評’等重要著作。這些著作寫作於一九二七年三月底至七月底。這正是中國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的紧急階段。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在這個緊急階段中,遭遇到了國際帝国主義者的聯合干涉、团民黨蒋介石和汪精衛的先後叛變等等嚴重複雜的情况。更嚴审的是以陳獨秀為领導的右倾机會主義路綫的錯誤,致使革命遭到了慘痛的挫折和失敗。這些挫折和失敗,是陳獨秀投降主義者在這個革命的緊要关頭罪惡地拒絕執行共產國際和斯  相似文献   

13.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會議,表示我們國家的民主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的一個巨大進步。毛澤東同志在這次會議的開幕詞中指出:‘我們這次會議具有伟大的历史意義。這次會議是標誌着我国人民從一九四九年建國以來的新勝利和新發展的里程碑。’這次會議有幾個重要的文件,這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国憲法和闕於國家組織的幾個重要法律,毛澤東同志的開幕詞,劉少奇同志关於憲法草案的報告,周恩來同志的政府工作報告,以及陳雲同志和中共中央其他領導同志的發言。對於這些文件應當進行一次認真的學習。  相似文献   

14.
國内外大事     
歐洲國家會議通過八國政府宣言勝利結束討論保障歐洲和平和安全的莫斯科歐洲國家會議,已經在十一月二十九日到十二月二日舉行。參加會議的有:蘇聯、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阿爾巴尼亞等八國政府代表團。我國代表,外交部副部長張聞天以觀察員身分參加了會議。會議一致通過,並由參加會議的八國政府代表團簽訂了宣言。這是一次具有極其重大意義的會義它不僅關係着  相似文献   

15.
中國反帝反封建革命的結果所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陣營鞏固的有力事實,這個革命勝利的决定條件之一就是中國共產黨——人民群衆為推翻殖民地壓迫而鬥爭的鼓舞者和組織者——一直是遵循著馬列主義的學說的。關於殖民地革命的戰略和策略的最重要的問題,列寧和斯大林的偉大思想向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勞動人民照明了一條從外國帝國主義和國內反動派壓迫下走向勝利的道路。斯大林同志在自己的關於民族殖民地問题的著作中豐富了和發展了馬列主義的理論,他曾指出民族解放運動和國際工人運動是密切聯系著的,並强調地說,殖民地和附屬國的被壓迫人民在為社會主義而鬥爭時應是無產階級的同盟者。斯大林的許多關於民族殖民地問題的著作武裝了殖民地和附屬國的人民去為爭取民族獨立和反對帝國主義的奴役而鬥爭。在他們面前顯示了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思想必然勝利的遠景。帮助了他們根據蘇聯人民的經驗,學習如何去爭取自由與幸福的生活。今年(譯註:一九五二年)是斯大林同志發表關於中國革命的重要著作的二十五周年紀念。這些著作有‘中國革命問題’,‘與中山大學學生的談話’,‘中國革命與共產國際的任務’,‘時事問題簡評’等等。約·維·斯大林同志關於中國問題的著作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最卓越的貢獻,對於殖民地和附屬國人民的革命鬥爭有著巨大的理論和實踐的意義。這些著作給中國  相似文献   

16.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是我國人民政治生活中又一個重大事件。這次會議向全國人民提出了三項中心工作,作為今後一個時期中共同奮鬥的目標,並規定了全國各項工作的方針。三項中心工作是:繼續加强抗美援朝運動;提倡和推動愛國增產節約運動;廣泛開展思想改造運動,有系統地組織對於馬克思列寧主義与中國革命實  相似文献   

17.
全世界人民反對美英帝國主義者策劃新的世界戰爭的鬥爭决定着我們孩子們的命運。二次大戰中希特勒匪徒們最大的罪行是毀滅了千百萬兒童的生命。美帝國主義者却比奧斯温澄和瑪依達湼克(按兩者都是納粹德國在波蘭境內設立的集中營,殺人無算——譯者)的殺人犯更爲兇狠,他們企圖使人類陷入新的、更具有殺戮性的戰爭之中。但是全世界人民都團結在保衛和平的戰線上,偉大的中蘇兩國人民站在行列的最前頭。在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和國際民主青年聯合會的號召下,各國勞動人民决定將每年的六月一日定爲國際兒童節。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國的偉大的民主主義革命家。孙中山在一八九四年的中日甲午戰爭前後,開始了他的革命活動。當时,他以‘兴中會’秘密會詞的方式提出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的革命口號——民族、民权主義雛型。到了一九○三年,他在日本创立青山軍事舉校時又提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华,創立民國,平均地权’的口號。這標誌着他已由民族民權主義進而提出了民生主義,舊三民主义初步形成了。一九○五年八月,同盟會在日本東京開成立大會,議决以孫中山的三民  相似文献   

19.
工農聯盟問題是馬克思主義戰略中極重要的問題之一。馬克思在總結十九世紀歐洲法、德諸國革命鬥爭的經驗時會屢次作出必須使無產階級革命和農民革命運動配合起來的重要指示。馬克思認定在资本主義條件下勞動農民就是無產階級最廣大最可靠的同盟軍,因為工農的‘剝削者是同一個:資本’,因此‘祇有资本的傾覆,才能使農民地位提高;祇有反資本主義的、無產階級的政府,才能終結它在經濟上的貧困和社會上的衰落。’一但是馬克思的這一英明思想後來被第二國際的機會主義者埋葬起來,他們否認農民具有革命性,反而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法西斯德国袭击了波兰。当天,英法两国政府曾‘要求’希特勒停止軍事行動并由波兰撤出自己的軍队。三日,以最後通牒的形式提出了這一要求。但德国拒絕了上述两国的照會。同日,英法两国向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了。一九四一年六月蘇德戰爭爆發,同年底,太平洋上的戰爭開始了。 這次戰爭延续了幾達六年之久,到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帝國主義投降才告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這次战爭是世界各种經济和政治的力量在現代垄断資本主义基礎上的必然产物。’‘资本主義世界經济体系第一次危機底結果產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而第二次危機底結果產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两次世界大戰產生的根源虽然相同,但第二次世界大戰,按其性质来说,是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根本不同的。 顯然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帝国主义与帝国主義国家之间的戰爭,因而是為着重分世界的掠夺性的非正義的戰爭,是最反動的戰爭,是近代奴隸主為着保護与帝国资本主义奴役制度而進行的戰爭,是帝国主義戰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