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家里的女孩子,父亲却好像从来没有流露出对我特别的爱。在我的小心眼儿里,父爱全部给了我的哥哥,离我却是那么遥远。幼儿园和小学就在父亲的不经意中度过,上学放学就像父亲打工的早出晚归,顺其自然,他不关心我的学习,尤如不关心庄稼收成。可是,当我考上了孙庄中学读高中,这意味着父亲大半收成都要被我一人吃掉时,母亲望着太年轻的我,和父亲渐渐微驼的背,商讨地说:“要不,别让丫头上了?”父亲额上刀刻似的皱纹突然一跳说:“这哪能成,再难也要供她读书。”就为这句话,我着实感动了好几天。在一个骄阳似火的夏日,父亲用…  相似文献   

2.
他是父亲     
“就让他住在我们宿舍,我们可以两个人睡一张床。”宿舍的七个姐妹说。“可你们是女生宿舍呀。”刘老师说。“那又怕什么,他是父亲。”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虽然我是家里唯一的女孩,然而,父亲好像从来没有显出特别的喜欢来。等到上了初中,看到别人的父亲殷殷地关怀女儿,心里便有了比较,认为我这只知道春耕秋收的农民父亲不懂得什么叫“爱”。小学和初中在父亲的不经意间过去了,上学和放学就像他出工和收工一样,只是顺其自然的事。他不关心我的学习亦如我不关心他的收成。学习和收成原本没有太大的联系。可是,我考上了县一中,这就意味着父亲的…  相似文献   

3.
父亲     
虽然我是家里惟一的女孩,但父亲好像从来没有显出特别的喜欢来。在地里干活,偶尔捉只小兔或鸟儿回来,也是送给两个哥哥。小学和初中在父亲的不经意间过去了,上学和放学就像他的出工和收工一样,只是顺其自然的事。他不关心我的学习一如我不关心他的收成。可是,我考上了县一中。这就意味着父亲的  相似文献   

4.
父亲     
张枫霞 《初中生》2014,(4):12-13
正虽然我是家里唯一的女孩,然而,父亲好像从来没有显出特别的喜欢来。等到上了初中,看到别人的父亲殷殷地关怀女儿,心里便有了比较,认为我这只知道春耕秋收的农民父亲不懂得什么叫"爱"。小学和初中在父亲的不经意间过去了,上学和放学就像他出工和收工一样,只是顺其自然的事。他不关心我的学习亦如我不关心他的收成。学习和收成原本没有太大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父亲     
虽然我是家里惟一的女孩,父亲好像从来没有显出特别的喜欢来。在地里干活,偶尔捉只小兔或鸟儿,回来也是送给两个哥哥。 小学和初中在父亲的不经意间过去了,上学和放学就像他的出工和收工一样,只是顺其自然的事。他不关心我如我不关心他的收成。  相似文献   

6.
虽然我是家里惟一的女孩,身为农民的父亲却好像从来没有对我显出过特别的喜欢。在地里干活,偶尔捉只小兔或鸟儿,回来也是送给两个哥哥。小学和初中在父亲的不经意间过去了,上学和放学就像他的出工和收工一样,只是顺其自然的事。他不关心我,就如我不关心他的收成。  相似文献   

7.
父亲     
虽然我是家里惟一的女孩,父亲好像从来没有显出特别的喜欢来。在地里干活,偶尔捉只小兔或鸟儿,回来也是送给两个哥哥。小学和初中在父亲的不经意间过去了,上学和放学就像他的出工和收工一样,只是顺其自然的事,他不关心我的学习一如我不关心他的收成。  相似文献   

8.
父亲     
虽然我是家里惟一的女孩,父亲好像从来没有显出特别的喜欢来。在地里干活,偶尔捉只小兔或鸟儿,回来也是送给两个哥哥。小学和初中在父亲的不经意间过去了,上学和放学就像他的出工和收工一样,只是顺其自然的事。他不关心我的学习一如我不关心他的收成。  相似文献   

9.
有趣的事情     
这是一个留美学生带来的故事。他的导师是个很有成就的科学家。想到自己从小被父母逼着苦读书的经历,有一天他问导师:“您为什么选择了这条路?您的父亲是怎么教育您的?”导师笑着说:“我父亲从来也不教育我,他只是让我在假期里,到他的工厂去打工。父亲的工厂规模很大,有许多工种,但他只让我干最简单的活,就是将一个螺丝拧到一个孔里去。从早到晚拧螺丝,一个又一个,无限重复。我从来没有感觉到时间过得如此之慢,我就忍住不去看钟点。忍了仿佛很长时间之后,我看了一眼手表,哪知才过了半小时,当时我伤心得流下泪来。”选自《羊城晚报》责任编辑…  相似文献   

10.
一次,我问父亲:“如果我那次中考落榜,会怎样?”父亲没有很快地回答我。我急忙补上一句:“是不是让我停止学业?”“能有什么办法,再怎么样还是要供你上学的,你能做什么?”父亲很平和地回答。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因为家中并不富裕,如果中考失败就意味着家里要为我准备一大笔钱,对父亲而言,挣回这笔钱不容易。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再让我上高中,读大学,想必父亲是决计让我读书当学生了。正如他所说:“你还会做什么?”除了做学生,我别无选择。父亲用汗水供养我上学——他一定清楚嘴角边汗水的滋味,我也是心里充满咸味。即使我很优秀,父母依然艰辛…  相似文献   

11.
孩子想辍学     
又一位父亲来到心理咨询室,满脸愁苦地坐在我的面前:“老师,您说我们那个儿子是怎么回事?这不,初三刚刚开学没几天,他忽然闹着不去上学了。我们连哄带劝,连说带闹,孩子就是不去上学。您说这孩子是多让人着急?你越着急,他越不着急,就是不去上学了。您说这可怎么办?”我们进行了一定的沟通之后,我讲述了晓雷的故事———晓雷也是一个初三男孩。初三,是初中的关键时刻。可是,晓雷却偏偏“关键时刻掉链子”———不想上学了。他说头痛。医生检查的结果是什么毛病也没有。过了一个星期,他还不去,对谁都发火。学校说,再不去就没有学籍了。家长没办…  相似文献   

12.
一个男孩在父亲的带领下来到心理咨询室。男孩的父亲一脸的愁苦:“马老师,您帮帮我吧———这孩子说什么也不想上学了,这可怎么办?”男孩已经14岁,我感到需要先和男孩进行单独会话:“你这个年龄正是读书的时候,大家都在学校里,你却不愿意去上学,一定是遇到了什么困难。能告诉我吗?”“我从小就身体不好,胃有毛病,总吐,也可能是教室的空气缺氧。”说话间一副病痛的样子。就我所知,通常胃病不属于儿童,况且教室也不会缺氧到让人呕吐的程度。于是,我问:“现在如果不吐了,你愿意去学校吗?”“不愿意,到学校考试也考不好。就愿意在家里呆着,早起…  相似文献   

13.
在太行山上     
序这几乎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主人公叫李天林,自幼丧母,是一个土生土长在太行山一个叫桥沟的穷山沟里的普通青年。1964年,他象个传说中的“野人”似的,穿着父亲缝制的老羊皮袄下山上学。他本不愿意离开父亲,觉得上学并无啥意思,没想到父亲用放羊鞭打了他一鞭:“不上学?你还得在这穷山沟里再穷一辈子!”1978年,他高中毕业,在高考中落榜了。他没有泄气,第二年又  相似文献   

14.
进城上学     
我是家里的独生子,今年收成不错,爸就打算让我转校进城上学。爸五十多岁,长得高瘦高瘦,戴一顸半旧退色帽子。带我进城后,费了很大的劲儿,总算校长点了头,我们来到班主任这儿报到。“你儿子个子大,平时和伙伴们吵架吗?”“不,他连话都不大说,我敢打包票他从不跟同学打架骂仗。”另一位老师笑眯眯地说:“不说话也不行。”爸为了让我上学,说话也太不留余地,钻进了套子。  相似文献   

15.
有趣的事情     
这是一个留美学生带来的故事。他的导师是个很有成就的科学家。想到自己从小被父母逼着苦读书的经历,有一天他问导师:“您为什么选择了这条路?您的父亲是怎么教育您的?”导师笑说:“我父亲从来也不教育我,也不逼我读书,他只是让我在假期里,到他的工厂去打工。父亲的  相似文献   

16.
一个男孩在父亲的带领下来到心理咨询室。父亲一脸的愁苦:“马老师,您可帮帮我吧——这孩子说什么也不想上学了,这可怎么办?”男孩已经14岁,我感到需要先和男孩进行单独会话:“你这个年龄正是在学校里读书的时候,你却不愿意去上学,一定是遇到了什么困难,能告诉我吗?”“我从小身体就不好,胃有毛病,总吐,也可能是教室的空气缺氧。”说话间一副病痛的样子。就我所知,通常儿童不易得胃病,况且教室也不会缺氧到让人呕吐的程度。于是,我问:“现在如果不吐了,你愿意去学校吗?”“不愿意,到学校考试也考不好。就愿意在家里呆着,早起有时候自己弄点饭,中午睡到两三点,别的时间就是听小说广播,看电视里的足球比赛,同学们放学后,和  相似文献   

17.
上帝创造父亲时,他先做了一个很高的骨架,旁边一个天使说:“这算什么父亲啊?如果你把孩子们做得那么矮,为什么还要把父亲做得那样高呢?他不跪下的话就没法射弹珠,不弯腰就不能把孩子放到床上,不俯身就不能亲吻孩子。”上帝笑着说:“不错,他需要屈膝,保持谦逊的态度;而且如果我把他的身材做得像孩子一样,谁还能让孩子仰视呢?”上帝做父亲的手时,把它做得大而有力,天使难过地摇摇头:“你知道你在干什么吗?大手会很笨拙的,它们没办法摆弄和固定尿布的别针,不能解开小纽扣或是取下绑在马尾巴上的橡皮筋。”上帝微笑着说:“我知道,但是它们大得足…  相似文献   

18.
周黎明 《山东教育》2011,(7):117-119
1975年秋天。 有一天,我正在地里跟着公社里开来的大“东方红”拖拉机,看它耕地。父亲找到我,拉着我的手说:“你也不小了,走,跟我上学去吧。”我不知道上学是干什么。有点害怕。父亲就说:“上学就是老些小孩在一块玩儿。”我这才半信半疑地让父亲牵着手去了学校。  相似文献   

19.
我有幸能读书识字,多亏了我的启蒙老师。我生于共和国最困难的1960年。那时,国家穷,老百姓穷,我家更穷。在我7岁那年,一位姓秦的女老师来到我家动员我上学。当父亲为难地说我家交不起学费,不能让我上学时,泰老师二话没说,牵着我的手就往外走。父亲一直跟着我跟到学校,不知说啥才好。看着尴尬的父亲,泰老师平静地说:“再穷,也得让孩子上学呀!这孩子聪明,将来会有出息的,他的学费,我给想办法。”就这样,我上学了。书包,是泰老师给的;课本,也是泰老师给的。年仅7岁的我,已能感觉得出这书包和课本所蕴含着的深切关怀。课堂…  相似文献   

20.
记得咱们中国有句话,叫“父债子还”,但在德国,我却看到了“子过父代”。儿子不上学,老子得坐牢。最近萨尔州的7名父亲,因为子女未上学,被判入狱。同时,警方派专车将孩子们接到了学校。其实,这7名父亲并未让孩子失学,而是组织了一个家庭学堂,让孩子们在家学习,但这种行为依然被认定为违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