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先锋文学作为精英文学的代表流派之一,与生俱来地带有一种超越时代的使命意识。格非在20世纪80年代先锋文学的创作高潮中,以叙事迷宫和叙事空缺著称。“江南三部曲”作为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结集出版于21世纪初。这部作品的完成,用了格非17年的创作时间。如此长的创作时间让“江南三部曲”错过了先锋文学的发展高潮。  相似文献   

2.
邓凯 《传媒》2019,(8):15-16,18
2019年3月30日,一场以“坚定文化自信,传播时代声音”为主题的互联网时代人文内容创新研讨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笔者衷心祝贺各位获奖的作家和诗人,用心血之作为过去一年的文学世界增添了风景;也衷心感谢主办方——传媒杂志社和封面新闻,为亿万读者推荐了一部部沉甸甸的文学精品,也为媒体同仁提供了相互借鉴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李舒格 《出版科学》2016,24(6):60-63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媒介融合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文学出版产业顺应时代潮流,逐渐展现出明晰的发展逻辑,即传统文学出版与网络文学出版的并行,两者共同发展、相互促进,体现出基于“存量经济”与“增量经济”两种出版形态的共存状态。论文从全媒体时代的环境变化入手,分析、总结传统文学出版与网络文学出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截然不同的发展逻辑,通过对两者辩证地剖析,以展望未来两者共同繁荣的光明图景。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文化迫切期望大繁荣与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摄影文学横空出世,它以创新者的姿态,利用迅猛发展的摄影技术将传统文学带入了“读图时代”。自摄影文学作为复合艺术诞生的那一刻起,它就注定要沿着理论与实践双重创新的道路前行。  相似文献   

5.
李国君 《青年记者》2012,(21):82-83
网络技术的发展,颠覆了传统文学的存在方式.网络文学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网络文学应该寻求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之路. 网络文学的特点 人类文学经历了蒙昧时代的“口头说唱文学”和农耕与工业文明时代的“书写印刷文学”之后,终于被技术的战车带进了它的第三个历史嬗变期——数字媒介文学或曰网络文学阶段.  相似文献   

6.
张光芒认为,新世纪文学如今正经历着继“文革”结束,90年代初之后的“第三次”转型:“价值取向从受理性压抑时所追求的‘我需’,变成了没有理性约束的‘我要’,即从‘需求’到‘欲望’:网络的普及和传媒的发展使得文学叙事话语从渐变到质变,表现出从‘语言时代’到‘后语言时代’转型的端倪:世纪之交的伦理生活出现了泛审美化倾向,并延伸到文学领域,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文学传播路径的特点,本文从新媒体时代文学作品传播的具体路径入手,对文学传播的方式展开研究,并对新媒体时代文学传播的具体价值实施了深层次的分析。文学作品的创作团队和欣赏团队可以根据文学作品的具体传播渠道进行简单的信息交流,使文学作品的传播可以在丰富的碎片化信息资源影响之下实现选择性的提高。因此,对新媒体时代的文学传播实施分析,可以提升文学传播范围和文学传播质量,促进文学创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学跨世纪发展研究》是高楠与王纯菲两位教授合著的最新力作,该书以总体性视野对跨世纪以来的文学新变作出了可贵的探索。虽然人们对过去学术研究中的“大叙事”、“大体系”充满质疑,但研究中的总体性视野本身却是不容回避的。面对纷繁复杂、瞬息生变的文坛现状,一个足以考量全局的、高度足够的学术角度尤为重要。本书体现出作者多年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视野所陶练的理论素养与观察分析问题独到的解思理路。  相似文献   

9.
文学自觉源于汉赋。如康金声先生提出:“汉赋是文学自觉时代的第一声春雷”(见其所著《汉赋纵横》)。历经两汉四百余年,至曹魏时期的赋体文学,这种文学自觉已经发展成一种真切可感、饶有意识的自觉。邺下文人集团及其同题共赋的创作方法促进了文学自觉曹魏时期尊重知识、重视人才,这可以说是“文学自觉时代”的一个重要表现。在“三曹”的倡导下形成了一个素质超群、人数众多的邺下文人集团。虽然该集团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学团体,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邺下文人集团的形成,清楚地看到“文”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文人”成为标志其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一、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都必须坚守价值叙事冯雨菁(以下简称“冯”):王老师您好!我看您近来发表了一些有关人文主义的文章,过去给博士生开课也专门讲过人文主义,给本科生也有一门“人文主义与西方文学”。这是不是像您说的,要把文学研究上升到思想的层面,上升到整个人文学科的使命的层面?  相似文献   

11.
现在已进入了传媒时代,非主流媒体被纷纷投入到经济高速发展和信息膨胀的潮流中,竞相追逐“时尚化”和“娱乐化”。在这股潮流之中首当其冲的是文学副刊版面,众多的报刊为了纯粹的阅读效益和经济利益,取消了纯正的文学副刊,代之而来的,要么是谈笑风月的小散文,要么是可看可不看的八卦新闻和商业广告,彻底地将副刊与文学的关系割裂开来。在这股潮流的影响下,作为主流媒体的大部分地市党报也纷纷效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严歌苓说自己起码是一个喜欢讲故事的人,对此还有一点自信。在我看来,这与其归功于严歌苓善于经营故事,不如归功于她的文学叙述。严歌苓有着精准而不拖沓又十分多变的文学叙述。在她的作品里,最经常性的叙事不是大叙事,也不是小叙事,而是大叙事与小叙事共溶的一种新的叙事,这是她作品的主体。无论是《少女小渔》里移民大格局与小渔个人日常遭际的相互融合,还是《天浴》里上山下乡运动大背景与文秀和老金感情和生活的碰撞之间的相互容纳,严歌苓首先让人记住的必然是巨大的历史语境,和在这语境之中发生的大叙事,所谓民族、国家、种族、性别、阶级等等,严歌苓的关注点每每显示出追求史诗的冲动。  相似文献   

13.
罗跃文 《大观周刊》2013,(12):12-13
时下关于“底层文学”或“底层叙事”的讨论俨然成了“新世纪文学”一大热点,事实上,“底层叙事”并不是当下文学首创的类型,“五四”新文学以来,就普遍存在底层生存困境的书写。老舍小说关于20世纪二十年代城市贫民的叙述,显然是一种底层精神的介入,具有浓厚的当代“底层叙事”的意味。本文试图借助当下“底层叙事”新的批评话语重新探讨老舍小说的生存主题。  相似文献   

14.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学素养对新闻写作的影响是基础性的。虽然它的影响是缓慢的,但一旦建立起来,就是根深蒂固的。纵观近现代以来的新闻大家,无一不是文学素养深厚。新闻写作是一项很“耗营养”的“工种”,没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就不可能有大的成就。而这种营养从何而来?读书无疑是最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所谓"新闻叙事"就是"叙述新闻事件","叙事"包括两层含义:事件和叙述。新闻叙事是对现实中新近发生的有时间或因果关系的一个或一系列事件的再现。相对于文学叙事来说,新闻叙事有其特殊性,具体表现为新闻叙事的"客观真实”性追求:新闻叙事的“事”应该是真实的而非杜撰或虚构的事件,因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赖以存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新闻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变动的主要方式,然而传统的新闻叙述方式似乎很难满足现代受众多元化的期待。于是一些借鉴文学叙事手法的新闻叙事应运而生。本文从内容取向、表现形式、文本属性、叙事语境、语言表达等五个方面阐述了新闻叙事与文学叙事的差异,力图澄清新闻传播者的一些模糊认识,警惕商业逻辑、市场经济、竞争因素对新闻叙事的侵袭与僭越,以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叙事之路。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的发展催生新媒体平台的涌现,建构起新的媒介消费场域,越来越多的文化符号、文化商品被创造、生产和消费。“废话文学”是指主要出现在新媒体场域、看似传递了某种意义但实际却没有任何有用信息的文本。从通过反讽式的戏仿进行具有抵抗意义的生产过程到逐渐陷入自我指涉的漩涡,“废话文学”由最初受众意义的夺回与快乐的生产,最终走向了主体性消解与抵抗性被解构的结局,成为新的“流量密码”且内容同样空洞无意义。这一生产消费的逻辑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互联网文化消费的悲观处境。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文学蓬勃兴起.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网络虚构类文学呈现强盛发展势头,传统现实主义文学则陷入低迷局面.本文对这种文学现象进行了剖析,进而探索传统现实主义文学与网络文学融合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张蓬  张文东 《出版广角》2021,(11):40-42
后疫情时代,文学出版机遇和挑战并存,如何抓住机遇,破局突围是首要任务.2021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和后疫情时代出版业破局突围的关键时期,文学出版既要持续深挖时代主题,坚守社会效益目标,也要创新发展模式,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的各项工作,迎难而上,开启新征程.  相似文献   

20.
英美文学传播路径主要体现在出版传播路径、翻译传播路径、阅读传播路径三个方面.文章以出版传播路径为研究对象,阐述互联网时代英美文学传播遭遇的瓶颈,指出发展出版传播路径新体系的必要性和方法,进而提出英美文学传统出版与电子出版创新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